“爸爸说我嘴笨”,“这东西没啥技术含量,你要能拿个物理或者数学竞赛的奖那才厉害”
上周,阿姨接到小表妹班主任的电话,被请去学校办公室,原因是小表妹在学校跟同学打架。
到了学校,弄清楚来龙去脉,原来是班级组织同学们跳绳,小表妹和另一个男生被安排一起摇绳子,可是男生一直不配合,小表妹气不过就上前踹了他一脚。这件事小表妹自然是有错,阿姨只能是对男生爸妈又是赔礼又是道歉,又向老师一通保证,这事才算是过去了。
等回到家,阿姨问小表妹,为什么不能跟那个男生好好说,而是直接动手了呢?小表妹低着头一声不吭,半天才嗫嚅着说:“爸爸说我嘴笨。”
我当下震惊。
我知道这话的意思。小表妹的父亲,说话有些口齿不清,而小表妹完美的遗传了这一点。但也只是有些小影响,既不影响表达,也不影响别人理解,绝达不到“嘴笨”的程度,说话完全没有问题。姨夫这话也许只是随口一说,也可能是开个小玩笑,但却被小表妹听进耳里,记上心头。
恰巧这时,大表妹也放学回来,喜滋滋的从书包里掏出一本荣誉证书,拿到姨夫面前,微微翘着嘴角有些小嘚瑟。
姨夫接过证书,“演讲竞赛一等奖?”姨夫皱着眉头,“这个东西没啥技术含量,你要能拿个物理或者数学竞赛的奖那才厉害!”
大表妹脸一下子涨的通红,气急败坏地说了句“怎么没有技术含量了?就你厉害!”扯回证书就跑回了自己的房间。原本应该轻松愉快的周末,气氛一下子变得凝滞。
大表妹很个很优秀的孩子,成绩都是年纪前几名,绘画、表演、组织活动样样都行。但我宁愿她不要这么优秀,因为她不快乐,也太累。她总是刻苦努力,样样争先,就希望能获得姨夫的赞赏,可是每次姨夫不但不夸奖,反而还进行打击。
大表妹现在已经渐渐变得要强、尖锐又脆弱,只要一被批评,就会立刻强烈反弹,但之后又会默默的躲起来哭。
其实,在姨夫心里,是很喜欢大表妹的,非常引以为傲。常常在家人们和其他人面前夸耀,对她获得的荣誉也是如数家珍,只是从来不当着大表妹的面这么做。
那天回家以后,我很受触动,也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事。
父亲喜欢做木工,小时候有一段时间,父亲喜欢叫我帮忙他干点活。我动手能力稍差,木工更是一窍不通,因此常常出错。而每当我没做好的时候,父亲总说:“你怎么这么笨。”
也许就是随口一说,也许是恨铁不成钢,也许是干坏了他有点着急,我不清楚,而且好像对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影响,我看起来还是一样乐观开朗。但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每次听见这句话,我心里都会一颤,不敢看他的眼睛,然后更加小心翼翼,但往往越小心就越出错。而直到现在,每当我境遇不佳、陷入低谷的时候,这句话还会像梦魇一样,在我脑海中纠缠不去,如水妖一般,把我这个溺水者,拖向更加黑暗的深渊。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
我们的传统信奉“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也一直践行着这一信条。以至于我们总是长于说教,而吝于夸赞。
孩子有了长足的进步,我们说“还要继续努力”。
孩子一如既往的优秀,我们说“不要骄傲,继续保持”。
孩子表现不好,我们说“你看看人家”、“你怎么这么笨”。
言语的力量何其强大,我们以为是在激励孩子上进,教会孩子谦逊,可事实上,却是在一次次摧毁他们的期待和自信。
当我们说“笨”的时候,就在孩子心中种下了愚笨的种子;当我们说“还要继续努力”的时候,就是在告诉他们你即使这么努力也还是不够好。
言语就像阳光,看似无形,却能引领生长的方向。
姨夫如果能够常常赞扬鼓励小表妹说话而不是说她嘴笨,相信她会更乐于言语沟通而不是直接选择肢体冲突;
姨夫如果能够在大表妹取得成绩的时候给予表扬和赞赏,相信大表妹也不会变得尖锐而又脆弱;
父亲如果能够在我做的不好的时候,鼓励我并交给我正确的方式,而不是说我笨,相信我也不会直到现在,遇到需要动手能力的事时畏缩紧张、踟蹰不前。
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就把这希望化成言语,尽情的赞美吧。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
本文正在参与从心,遇见幸福 | 一次可以朗读与听见的心理专题征文,你也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