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写评论的时候取题目都让我觉得很苦恼,因为确定不好自己写的东西的主题,所以有时候干脆就拿电影名字或剧名作为文章题目——但其实这是一种非常unprofessional的做法。为了让自己能够变得更接近于professional一点,还是决定以后写评论必须好好取题目,避免那种通篇无主题只是自己的吐槽的评论文。
东京。Tokyo。听起来就是闪闪发光的词啊。和New York、Paris一样,Tokyo这座城市是让人们向往的。无论是日本本国人民还是他国到日本观光的,都会有想要去东京的冲动——更是把登上东京塔当做去过日本的勋章。在之前看过的晨间剧《海女》中,桥本爱饰演的角色就是把去东京当偶像当做自己的梦想。本剧的女主角也同样,“想要成为让别人羡慕的人”。
于是,她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到东京打拼。整整二十年的岁月中,她从一个稚气未脱带着乡音的少女变成了离过两次婚和多个男子发生过关系的女强人。(这样的描述似乎还不能准确地刻画出女主角的变化)
具体而言,从长发到短发,从穿不起名牌到可以包养小白脸,从在家吃葱油拌面到去各种高级餐厅消费……种种迹象,早已表明女主一步一步地和这座欲望都市里的其他女性一样,变得世俗、势利和虚荣。攀比、嫉妒、不择手段,为了和其他人平起平坐,为了不落后于城市快速的步伐,为了成为让别人羡慕的人,于是不停地同化自己,让自己变成标准的都市女人。
在第二任丈夫掉进公司的后辈设下的圈套,提出离婚的时候,女主早已没有当年小女生的那种惊慌失措,而是非常镇静地优雅地慢慢问丈夫事情的经过,最后居然还说出了祝福的话——果真是成熟女人的典范呐。成熟的人就再也不会为一点感情上的事情情绪起伏很大,而是跟没事人一样,因为心已经麻木,死了的心还能再复活吗。
在签下离婚协议书的那一刻,女主终于哭了。
这眼泪,是成长的伤痛,也是成熟的代价。
看完整部剧,其实对自己而言,是有一定的启示和警醒作用的。你要过怎么样的生活。你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你要去哪里奋斗和生活。这些都是摆在每个人生命中的课题。东京这样的大城市,就好像天朝的北上广深,处于这样的城市工作生活,没理由不焦虑、紧张和拼命。因为你一旦松懈,一个不留神就会被别人挤下岸去说不定还再也上不来了。走在汹涌的人潮中,和几百个人一起挤上地铁的时候,以快走如跑的速度往前奔的时候,你会发现,诶好像有些差距是你怎么追也追不上的——就像女主在最后一集中说,某某女性早已有了怎么样的男朋友有了怎么样的大房子。
社会阶层和贫富差距从来没有消失过,甚至可以说,在近几年反而更加严重。不管是在剧中还是现实,不管是在日本还是中国,金钱和欲望从来没有被轻视过。在所有人都往前奔去,在时代的汹涌潮流中,还有多少人能够守住初心,坚持自己的信仰,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影响。
很难吧。确实很难。
中国当代社会崇尚儒家而非道家,鼓励入世而非出世,鼓吹创业而非肄业。每个人都很急,整个时代就很快速、浮躁和膨胀。只希望自己身处这样的大数据信息时代稍微保有一些自己的原则和一方小天地吧。
中间思路断了于是不知道写了点什么
部分台词引用
- 问高中时候的女主将来想要做什么,她这样回答:
平凡地活着就好了吧,不用担心老年生活地过着。
- 女主问某男性好友“男人都喜欢怎么样的女人”
一无所有的女人,没有自己的梦想,也没有理想,只是天真烂漫地支持他的梦想的女人。
(这里典型的大男子主义好吗
- 女主去面试的时候被问道兴趣爱好,回答说“观赏电影”
面试官说,观赏电影?就等于没有爱好呢。
(我仿佛受到了一万点暴击
- 工作上犯错误了,上司这样对女主说道:
但是啊,我现在给你的薪水,是给能轻松做好这点事的人发的,那你不好好干的话,不就是薪水小偷吗?不是要你努力,说着什么努力只要自己努力了即使没有做到,也能被原谅,只是在撒娇而已。重要的是成果,没有成果的话,努力还有什么意义。
(成人世界的法则。千万不要再相信什么毒鸡汤了好吗。现实没有童话故事。
- 女主成功后接受采访时这样回答:
就是能够相信并遵循自己的价值观生活。
(一万个同意和点赞啊。成功的人生只有一种,那就是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
- 女主的朋友回答什么是“理想的结婚对象”
所谓理想的结婚对象,他自身不必很有魅力,而是会用心支持妻子想做的事的男人。
- 女主和最后走到一起的男友吃饭时聊天,男友这么说:
不过大家都各有各的苦,毕竟是人嘛。
(就是这个道理,王菲在《开到荼靡》中唱“一个一个一个人,谁比谁容易”,人生本就有各种各样的烦恼和难题,不用去羡慕他人,也不用去同情他人。“不必张扬,也不必自贬”。做好自己,无愧于心,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就行了嘛。
- 最后一集中女主的独白
小小的幸福,那时觉得这样的幸福太渺小而感到悲哀,于是放手了。现在已经懂得这样的小幸福多么得来不易。至今为止所发生的每一件事,大概都是为了重新认识这个道理而绕的远路吧。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