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把忻钰坤编剧兼执导的《暴裂无声》又观看了一遍。让我对此部作品有了新的解读。
这部影片豆瓣评分8.3分,在国产片中可谓是良心之作。
电影以2004年为时间线,寒冷的冬天似乎也象征着冰冷的人心。
这部影片围绕一个孩子的失踪展开,讲述一个不会说话的矿工父亲,靠一己之力,追寻孩子踪迹的过程中,所遇到一系列离奇不堪的人和事。
导演通过不同身份的人物塑造,以三个不同的阶层,延展出16年前,中国真实的面貌、冷暖色差的故事。
忻钰坤导演在2013年拍摄导演处女作《心迷宫》,凭该片获得第8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导演奖,并获得第5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导演、最佳原创剧本的提名。
2015年执导的电影《心迷宫》正式上映,4月凭该片获第六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2014年度表彰大会年度处女作奖。
《暴裂无声》与《心迷宫》相比,无论是剧情还是演员阵容都更胜一筹。
整部影片贯穿着悲伤的基调,没有声嘶力竭的呐喊,没有强烈的谴责,可人的劣根性,却随着山崩的闷响,爆裂开来。
一、人性的冷漠,使人沦为看客
电影在丁海和张保民扭打在一起的那一幕,就将人性的冷漠无情抒发地淋漓尽致。
本来也涉事其中的村民,倒是充当起了旁观者的角色,冷眼旁观着二人的激烈“表演”。
这让我想起了上个世纪初,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形象。
在鲁迅先生的作品里,塑造的众多人物中,“看客”是一个着墨较多的群体。
鲁迅先生通过对看客形象的细致描述,将看客身上的愚昧落后、麻木软弱、冷血自私的劣根性,在人前展露无遗。
当丁海扼住张保民的脖子时,张保民奋力挣扎,失手将羊骨插入丁海的眼眶里,致使他失去了一只眼睛。
其实在观看这一幕时,我们不难发现,这出悲剧是可以被制止的。
可惜村民冷血自私,为了尽快拿到钱财,任由事态发展,进而导致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导演用一小部分的村民形象隐晦地表现出现实社会人性恶的一面。
村民的麻木不仁的形象,是现实生活里那些看客的真实写照。
就像这样一则故事:
有个人准备跳楼轻生,站上高台时,却开始犹豫徘徊了,底下便有人叫喊:“要跳赶紧跳,大家都赶时间呢!”
在这样的刺激下,一个生命就此殁了。
看客,就是一群置身事外的人,对别人发生的悲剧冷眼旁观之时,还不忘煽风点火。
现实生活中,有无数群这样的看客,亲眼目睹惨剧的发生,却从未出手制止。
他们总是以看热闹的心态,观看着别人的绝望,让人在深渊里越陷越深。
最终走向毁灭。
二、看客是一个群体,而非个体
鲁迅先生曾经提出一个观点:看客,是国民性的问题。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的统治下,使人都带点“奴性”。不敢反抗权威,没有自我。
在这样压抑的环境里,使人缺乏爱与诚,自然而然地就将人性自私、冷漠、愚昧的一面,全都释放出来了。
因此,形成了所谓的“看客文化”。
他们把别人的痛苦当作自己排遣无聊的工具,以此来满足自己的抑制了的情感的需要。这是一种麻木、冷漠的庸众心理,同时也是一种“病态心理”。
可是这样的看客文化,似乎毫无保留地流传至今。
我们一直说文化传承,可是文化不仅仅只是好的文化会代代相传,不好的文化,也会口口相传。
看客一直是一群人,是一个接着一个的盲目跟风者,这是国民性的问题,而非个人的问题。
是封建专制教化下,所遗留下的劣质遗产。所以,时至今日,依然存在着一拨又一波庞大的看客群体。
可是,再庞大的群体都有瓦解的可能。
看客是可以转化的,是可以从“杀人者”变成救人者的。
就像剧中的张保民在寻子途中,因为一位好心的矿工的救助,使他得以饱餐一顿。
等到昌万年的爪牙来矿上赶人时,双方大打出手,张保民奋力抵抗,救下了矿上的工人们。
张保民在剧中,不算一个正义感十足的人,但是,他有起码的良知,不让自己沦为自私冷漠的看客。
培根说过:
“就是因为有了正义感,人才成为人,而不成为狼。”
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道义,而动物却没有。
这世间也正是有了正义,才让邪恶无法横行霸道。
不要总是冷眼旁观着别人的悲剧,力所能及地出手帮助,拯救了他人,亦是拯救了自己的良知。
三、将心比心,远离看客形象
这个世界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善意对待,热心帮助。
你帮助他人,也能换来他人的救助。
就像影片中当张保民被昌万年的爪牙追捕时,是丁海救下了他。两人在剧中除了最开始的打架画面,几乎没有任何的交集。可是在正义与良知面前,丁海还是帮助了他。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之前张保民在一个矿山,救了那一批的矿工。
这个世界很公平,你帮助了别人,才有更多被他人帮助的机会。
因为你的善良,会吸引到同样善良的人,来到你的身边。
心理学上有个“相似度”的说法,意思是,以某种方式和别人靠得很近。
简单来说,就是你是什么样的人,自然就吸引什么样的人来靠近。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靠近那些与自己相似的人。
你善良,你的身边自然围绕的自然是善良之人;你慷慨,与你交心的朋友自然也都是大方之人。
可是,如果你是冷漠无情之人,你的身边,同样也是人面兽心之人。
所以,不要总是将自己置身于看客的位置,设身处地的为他人想一想,阻止别人的悲剧,也许就是阻止自己未来的某一悲剧。
四、总结
看客虽然不是素质低下的人的专用,但是大部分的冷漠的看客都是由于精神上的空虚。
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空虚心理”。
是指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一切空白,没有信仰、没有寄托、百无聊赖,甚至醉生梦死,如同行尸走肉。
这也就说明了为何看客文化会一直存在了。
因为自己的情感无处安放,自然就想通过别人的不幸来慰藉自己。
精神世界无追求,道德层面无修养,自然无法形成健全的人格。没有健全的人格,低俗的恶趣味也就上场了。
就像柯罗连科的那句名言:“当我们的人格降低时,我们的趣味也跟着下降。”
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是自己的救世主。
与其借助他人的不幸来使自己快乐,多花点时间升华自己。
人这一生不长,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在自己身上是最有价值的做法。
提高自身的修养,多专注于自己的成长。
这样,反而多出一种特别温柔的气场,让平凡的人生,开始变得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