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书籍成为人手一本,每人必读时,便不再是单纯获取知识,提高精神层面素养那么简单,而是变成一种拼爹的教育,一种他人衡量你谋生手段重要标准。
昨天晚上,家里组织聚餐,邀请了一些亲朋好友来家里吃饭,待酒足饭饱后,便围在一起,开始闲话家常。
一般这种情况下,大龄剩女(剩男)、孩子学业、工作情况等,让年轻人饱受精神压力的话题,必成他们热烈讨论的对象。
而这次他们说的是我姨妈家的孩子晓鑫,他明年就要高考了。长辈们便以关心孩子学业名义对他狂轰乱炸:你最近成绩怎么样了?班级排名多少名啊?有把握考上本科吗?
晓鑫是个比较内向的孩子,平常也非常勤奋努力,可是成绩还是一直上不去。看到大家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他显得局促不安,结结巴巴的说不出一个字,脸憋的通红。
他父亲见他不说话,就唉声叹气道:“他成绩这么差,在班上倒数几名,能考上个大专就算不错了,我和她母亲天天为这事犯愁,以后可怎么找工作啊。”
说这话时,他完全不顾及儿子感受。晓鑫呢,眼泛泪光,却硬生生憋着没流出来,心中说不出的屈辱与悲伤。
2
类似晓鑫这种经历的孩子有很多。
心理承受能力强的并不放在心上,只当左耳进右耳出。
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孩子则会产生病态的心理疾病,自卑、抑郁、恐惧社交,甚至走向极端,选择自杀。(庆幸的是还有些孩子虽有自杀想法,但缺乏勇气没自杀成功。)
像晓鑫这样的父母,也不在少数。
他们满心满眼的以为自己是爱孩子,一切为孩子好。却不知道这哪里是爱,分明是恨、是愚昧无知。
需要知道的是,我们中大部分是资质一般的普通人,在一个普通班级里,真正会读书的恐怕还不占10%。
更何况那些超级聪明,超级优秀的天才也会有失误、失败的地方。
父母应该了解这个规律。
3
再来分析另外一个父母孩子都关心的事,上大学有用吗?
这个问题假若回答有,会遭到一部分人反对。若回答没有,恐怕会遭到更多人反对。我想说是,对大部分人而言它是无用的,不管你上的大专、二本、甚至是一些一本。
先别忙着反对,我先讲下自身的经历。
我呢,不是985,211大学毕业,更不是较高层次的名牌大学毕业,只不过是一所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大学毕业。因为这个原因,曾一度有点自卑,于是在大学毕业第一年找工作时,一律不在求职简历上写毕业学校。
刚开始,我面试的四家公司没一个注意到这个问题。直到第五家,在快面试完的时候,他突然对我说,你的简历怎么没写毕业学校?
我一时语塞,满脸通红,不知该如何回答,后来干脆直接坦白,告诉他是因为自卑,害怕公司因为我不是毕业好的大学会不录取我。
他沉默了一会,然后说,我招人从不只看那一纸证书,我更看重的是你能力和为人,如果没能力,做人也不行,就算名牌大学我也不要!
最后,他还是录取了我,只不过因为一些原因,我无缘成为他员工,但他的话却一直让我铭记于心。以至于后来我所有简历都加了这条。
4
加德纳说,人有很多种智能,比如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和内省智能。
普通学校教育几乎只看重语言和逻辑能力;艺校,体校看重的是运动,空间,音乐节奏等能力;而创业者需要的是人际交往能力。
简单地说除读书之外,还有情商和其它各种能力,其中情商是项非常常重要的能力,甚至可能在某些时候高于智商。
就如丹尼尔说,智商高,情商也高的人,春风得意。智商不高,情商高的人,贵人相助。智商高,情商不高的人,怀才不遇。智商不高,情商也不高的人,一事无成。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名牌大学的学生,在大学毕业后高高兴兴地拿着证书找工作时,却赫然发现自己的老板文凭还没自己高,或者压根就没上过大学。
有这么一个笑话也是这道理。
高考结束,一班主任老师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微信:考上大学的同学要记得和没考上大学的同学搞好关系,等你们大学毕业了,好去他们公司去打工!
考上一本的要经常联系二本的,未来家乡的领导就是他们!二本的同学要跟大专的搞好关系,他们将是你们孩子的老师!也要和没上大学当兵的同学搞好关系,因为他们将来是交警,警察和城管!
5
读书,考高分,上大学,从来不是衡量一个人成不成功的唯一标准,他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方法而已。这条路走不通,还有千万条路,只要你肯脚踏实地,不断在工作中锻炼自己,总会发现一款适合你的路。
你也不要恐慌,不要自卑,不要沮丧,这些情绪不过是一时的,等到你三四十来岁再回头看,你会发现曾经的那些坎,压根不算什么。你也会感谢,还好当初我没放弃那个脆弱的自己。
我们现在该做的是好好生活,长大后,找一个女孩(男孩)谈场轰轰烈烈的爱情,然后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这才是生活本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