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看电影,怎么也得两个人去看,极少有一个人去看电影的。
像我看到的一般还是情侣多,再就是父母领着孩子的这样的情况。
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观影的档次,提升了好大一截,观影的环境,音效啊,座位的这种人性化的排列,都极大地提升了观影的舒适感和愉悦感!
其实电影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在我小学的时候,我的二姨,在单位的工会工作,经常会组织单位的人看电影,一般在红霓电影院,现在这个电影院早没了。那时候我和二姨的女儿在一个班级,要是赶上我俩正好也没课,就跟着去看电影,我俩也根本不好好看电影,经常在电影院里乱窜!可开心了!
那时候电影院好落后,要是去晚了,那真是黑压压一片,你没有工作人员的手电筒帮你照着,根本找不到座儿。哪像现在,临着过道的座位一侧都有灯光显示着几排几座的,特别人性化。而且那时候电影院座椅硬邦邦的,全是一个水平线,不像现在都是阶梯错落式的排布。你要是电影票的位置不好,根本看不好电影。
那时候,大连,就那么几大电影院;进步,友好,虹霓,有天路过友好电影院,看到它已经彻底关门了,我还感慨了一番。哎,多少年了,终于是关门了。
进步电影院,有很少的几部片儿在排期,应该是没多少人会选择去看,票价定的还不便宜。
在我二十岁的时候,那时候恋爱了,也就是我的前夫。当时我们还在上大学,学生也没有钱,看电影都是很奢侈的事情,电影院的选择也很少,还是那么几个电影院,但是那时候出来一个比较高档的影院,叫泰和镭射院线。十五块钱一张票。电影票每次都是他买的,两张就是三十块钱,都可以吃一顿饭了。我俩在那个电影院看了好多电影,想想也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
第二年我过生日,他送给我一张生日卡,我当时打开一看,顿时就愣住了,后来他告诉我,生日卡是他用一晚上的时间做的,当时的我听到这心里乐开了花,女孩子的那种小心思得到了莫大的满足。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就去找这个卡片,虽然很多东西我都扔了,但唯有这张生日卡我还留着,这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它是独属于我的。
但是很奇怪,你越是想找什么就越是找不到!
它是由手掌大小的两颗红心紧紧的贴在一起,一颗心是熊熊燃烧的生日蜡烛,另一颗心是他写给我的话。当你把两颗心分开的时候,连在一起像手风琴似的就是由一张张电影票做成的环,一环套一环,那时候电影票上都盖的印儿,显示哪一年的哪一天,我当时拿在手里,感动的不行。我没想到每次看过的电影票他都保存着没有扔。。。而且在我生日这天,亲自动手把它做成一个有意义的礼物送给我,这个礼物在今天看来,依然非常精致,大气。。。
现在的我看完的电影票随手就扔了,偶尔会想到曾经的那一幕,楞了一会儿最终也是丢进了垃圾筒。
如今可选择的电影院太多了,大连物价虽然很贵,但是电影票的票价还算合理,也极大的丰富了我们这个城市的文化生活。
电影院可选择的多,所以每次观影的人就显得不是很多了;你像有一次我看电影《万箭穿心》,就只有两三个人,但是这部电影非常好看。还有《钢的琴》,人都非常少,但都是优秀的电影。
在我的概念里,看电影不是一种应酬,他应该属于一种亲密行为,如果你是被你喜欢的人邀请看电影,那就是一件特别开心的事儿,不管什么电影都好,但如果是为了应酬什么人而去看电影,我觉得还是算了吧,不如一个人专心致志的看一场会比较舒服。
我自己看电影完全跟着影片的节奏走,像《智取威虎山》,看的那真叫一个荡气回肠,《北京遇上西雅图》, 感动的我会默默的流泪。《风声》紧张的手心冒汗,自己仿佛沉浸在此,身临其境般经历着人物的人生,很多时候,影片放映结束时,我还久久不愿离去,不愿冲进俗世中。。。
我希望以后有机会多出去到别的国家,别的城市的电影院看一场电影,慢慢的体味着人在异地看电影的滋味,至今留有记忆的也只有我在杭州的一家影院看的《十月围城》。。。
我是很佩服那些电影工作者,一部九十分钟的电影,其中无数人为这部九十分钟的电影付出了所有的感情,才华,辛苦,最后呢,还要送到电影局去审核,至今还有很多被禁的好电影我们未曾看到。。。
所以电影是一个非常崇高的艺术,它给人带来的这种心灵的冲击,视觉的冲击,都是其它艺术无法比较的,我不忍心去对一部电影做一种是否好与坏的评判。
因为它带给我个人的这种精神上的强大的支撑和力量,我无法用言语去表达。更多的是我对电影的敬畏和深深的爱,我想电影会终身陪伴着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