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童心》
儿童是人类起初的状态,那时的人们眼睛纯净,内心纯净,感觉周围的一切都那么美好。
儿童起初用哭声表达他的一切需求,逐渐学会了使用语言。再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长大成人,渐渐地有些人语言的表达开始因种种原因受阻,有些人带上了面具,有些人学会了喜怒不形于色,有些人深藏心机,有些人役于各种外物,于是有了各种形形色色的不舒服。也有很多人累极了的时候,愿意静下心来回想回想自己最纯真的时候,那时不冷漠,内心柔软,真实地感觉着周围的一切,那时从来没有劳累二字,后来的劳累也常常是因为所做和内心真正所想的不一致而内斗撕扯,消耗着活力。
童心是孩童般的心灵,直率,纯真,不带杂质,所做与所想重合一致。童心往往与年龄无关,可以表现于任何年龄。童年到成年的过程,应是对童心的改进,而不是舍弃,只有本性先天情感向往童心的人,才能得到永久的童心。
明代的思想家李贽有篇文章为《童心说》,文章里说童心是赤子之心,是“一念之本心”,鼓励表达个体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是真心与真人得以成立的依据。他赞同文学真实坦率地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欲望,割断与伪道学的关系。文章重在批判伪道学对真心的扭曲。当然也有些可取的语句。
《童心说》讲:童心,就是真心,是毫不造作,绝对真诚的最初一念的本心。如果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如果不真,就全不复有初。童心阻塞,说出话来,就言不由衷;参与政事,就无真诚的出发点;写文章,就无法明白畅达。为“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柢;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如果不是出自童心的由衷之言,就成了假人说假话,办假事,写假文。人一旦以虚假为本,一举一动就无不虚假了。
而流传久远的好文与精神文化成果,都是出自童心。童心也将永远让人感叹它的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