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传递一种生活的智慧,或者说生存策略,就是要学会“把失败归因于自己,把成功归因于自身以外的因素(良好的团队,重大的机遇,或者干脆说是运气)”。虽然这样做有失客观,但从长期来讲却能够带来极大的好处。现实生活会给我们带来种种限制和帮助,这些限制和帮助虽然真实存在,但对我们每个人来讲,如何解读现实、理解现实更加重要。
一、两种归因方式
管理大师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中,将能够代领公司走出困境、茁壮发展、超越同行,取得傲人业绩的企业经理人称为“第5级经理人”。为了破解这些企业的成功密码,柯林斯向这些卓越的经理人取经,询问他们采取了哪些有效的策略带领公司走向成功。
在与这些卓越经理人交流的过程中,柯林斯发现他们普遍拥有一种态度。那就是当公司遇到困境、业绩不好时,他们从不抱怨,而是会主动承但责任,从自身下手,寻找问题所在,不断提升自我,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而当公司业绩逐年攀升,蒸蒸日上,取得远超同行的成就时,他们则会谦逊的把企业的成功归因于良好的团队或者“运气好”,而不是独揽成功的荣耀。他们把失败归因于自身,而把成功归因于外在。
与此同时,那些不太成功的经理人,则会把企业的失败归因于“团队不行”、“运气不好“、”行业不景气“等外在因素;而把企业的成功归功于自己。还有一些经理人,因为在经营企业的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沾沾自喜,变得好大喜功、高估自己的能力,被暂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最终却导致企业陷入困境,甚至走向彻底的失败。
二、为什么要这么想
为何要把失败归因于自己?因为这样做可以促使他们为自己、为企业负起全部的负责。虽然外在的因素确实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人很难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只能改变自身,所以从自身的能力下手绝对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当你的能力不断提升时,问题也会迎刃而解。而抱怨命运的不公,环境的不好则没有任何的益处。当把失败归因于外在环境、一味的强调问题的时候,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失败辩解,推卸责任,是弱者的思考方式。
当遇到命运的不公,或者糟糕的环境时,人们所需要的其实是一颗能够坦然面对艰难环境,坚持不懈主动去寻求解决办法的心。而那些抱怨的人,不论抱怨的是出身不好、父母不行、学历不高、时机不对还是其它任何外在的因素,其实都是一种逃避责任的心态在作祟。
为何要把成功归因于外在?这些卓越的领导人将企业的成功归因于良好的团队,重大的机遇,或者“运气”,绝不仅仅是说客气话那么简单。当他们这样想的时候,能够有效的避免被胜利冲昏头脑。经营一家企业是非常困难的事情,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一旦经理人相信企业的成功是因为自己卓越的领导,就很容易变得自大,听不进他人的意见,一意孤行,最终无法看清真相,将企业带入歧途。人很难客观的看待自己,要么高估、要么低估自己。而在取得巨大成功的时候,会受到很多关注与褒奖,那时有意识的贬低自己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策略。
得意忘形不仅会得罪他人,同时也会使自己陷入认知误区,很容易招致损害。
三、认知奖励与认知缺陷
前文中卓越的经理人和平庸的经理人,在看待现实的时候都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认知偏差。但前者的认知偏差能够给自己带来好处,而后者的认知偏差则不利于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我们将前者的认知偏差成为认知奖励,将后者的认知偏差称为认知缺陷。
任何人都会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借口,为不合理的行为寻找原因以自圆其说。查理·芒格就说纽约绝大部分的出租车司机认为自己的车技高于平均水平。这样的想法很显然是在高估自己,是认知缺陷。但与此同时,作为一个普通的出租车自己,当他们这样想的时候,无疑能够收获更多的自信和满足感,增加自身的幸福感。但如果想要提高自己的车技,那就必须真实的看待自己,甚至贬低自己的车技,这样才能为提升车技创造出想象空间。自大的人是很难成长的。
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知道认知缺陷能够给自己带来一定程度的心灵满足感,但是如果想要切实提高自己的能力,就要学会转变思考方式,将自己的认知缺陷转化为认知奖励,促进自己提高。这样做可能没有那么舒服,却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