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我多么希望五年前的今天,我能看到自己此刻正在写的这篇文章……
今晚,我散着步来到了离家很近的一所大学。虽已九点多,可校园里依旧热闹——明天就是新生开学的日子了。
不知道他们今晚都在做什么?或许是在家中打点行李,或许是在来校报道的路上,又或许正和家人促膝长谈……我不得而知。
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兴奋中带着紧张?期待中有丝不舍?亦或是憧憬中透着些许迷茫?
迷茫?这是怎样的一个词呢,或许用青春形容也不为过吧!刘同说:谁的青春不迷茫。是啊,谁的青春都迷茫。
想着明天会出现的一张张写满迷茫的面孔,一如当年的自己,我很清楚这句话的分量……
日历回翻,五年前的今天,作为大一新生的迷茫,我至今记忆犹新。那时未曾有人告诉过我的,五年后的今天,我想把它们写下来:大学四年该怎样过才好?
1. 普通话
有句俗话叫“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进入大学校门之前,我希望你能用心地练说普通话。
为什么这样说?大学与高中最大的不同就是:高中以学习为主,人际交往为次。但上了大学后,学做人比学知识要重要。
既然要学习为人处世,就不能在语言沟通上有障碍,否则怎么让别人认识和了解自己呢,同样地,自己结交新朋友也会有困难。
大学是包罗万象之所,这其中也包括来自五湖四海的你们。如果你们都用各自的方言交流,可以想象那是怎样的一个画面。
所以,练好普通话很关键。如果你句句方言不离嘴,不仅是对对方的不尊重,还会让自己陷入尴尬艰难的境地。
举个例子,入学时做自我介绍,需要说普通话;寝室室友们互相认识要说普通话;还有军训时,闲聊时……
这些时候,如果只有你一个人说着方言,岂不是显得格格不入了,没有共同语言,是无法沟通的,你又怎么去发现跟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呢?
所以,不管以前你是出于什么原因才说方言的,但进入大学以后,一定要让自己适应说普通话,这样你才能快速地融入集体中去,顺利地开启大学生活。
2. 找到自己的节奏
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时,大家往往会选择抱团取暖。这就是为什么进入大学后的第一周,室友们都是同进同出,吃饭、上自习、洗澡等等都要在一起。
但你要知道,这样的日子不会很长,千万不要依赖这样所谓的“集体”生活,否则会很容易迷失自我。
做什么都要一起,仅仅是因为大家都需要适应大学生活,顺便了解了解彼此,而不是出于朋友情谊。
这期间,你可以选择“随波逐流”,大家做什么,你就跟着做什么。等到你完全适应之后,你就要考虑一个问题:大一你想做什么?
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能自己给自己,别人帮不了,也无需别人的帮忙,你只能问自己的内心。
很多新生不知道自己在大一时该做什么,于是就盲目地跟从别人,今天竞选个班干部,明天报个社团,后天去个图书馆……像没头的苍蝇一样。殊不知,只有自己想要的,才是适合自己的。
如果你想学习吉他,那就报个靠谱的社团,做好坚持下去的心理准备;如果你想把学习摆在首位,那就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认真听讲不逃课,寝室食堂图书馆;如果你想当干部,那就好好准备自我介绍和才艺展示,出奇制胜,让考官印象深刻。
总之,你要找到一件你认为能做到、能坚持且有益的事情。有了事情做,心就会有所依傍,你也就不会感到迷茫,惶惶不可终日。
所以,进入大学后的第二件事就是让自己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找到自己的节奏,这是大一前期就要搞定的事情。
3. 大学不是高中
虽说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做一朝学生就要不忘本分,但大学不是高中,不止有学习一件事是重要的。
大学是半个社会,社会是本无字之书,无字之书比有字之书难懂很多,所以更需要你去阅历。
在这里,你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不仅有胖瘦美丑之分,还有复杂多面之分,你不可以用简单的好坏来区分他们。
以前,你可能是很多家长嘴里说的那种别人家的孩子,而他们的观点让你潜意识里觉得,不好好学习的都是坏孩子。
但上了大学以后,你会发现,有些事情变了,比如,那些学习成绩平平,但爱好特长很多的人反而很受欢迎。
在大学,学习固然重要,但也不要疏于其他方面的事情。大学比高中多了很多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你大可以培养兴趣爱好,结交同道好友,锻炼处事能力等。
尤其是大一期间,课程少,作业简单,时间多,活动多,趁此机会你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
比如,多看课外书,周末做做小时工赚个零花钱,去当地景点旅游,做公益,或者跑步锻炼身体等等。
总之,越折腾越好,尽情地燃烧你的卡路里吧!
4. 有选择的扩大人际圈子
大一时,过得越热闹越好,这种热闹一般体现在你忙着社团,忙着当官等等,大家轻轻松松,愉愉快快的就好,有时可以不用太走心,形式往往重于内容。
但上了大二之后,大一的业务已经熟练上手了,这时你就要把重心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比如有选择的结交朋友。
大一时,可能什么人都能加个好友和微信,但是,大二的你就要学会筛选精简,把时间用在重要的人身上,避免无效社交。
很多人进入大学后,只管乐此不疲地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子,积攒人脉,以待来日之需,却很少考虑质量问题,我并不看好这种目的性很强的交友方式。
通常情况下,这种方式根本积攒不了什么人脉,在大街上随便拉住个人就要硬塞进自己的圈子,扩的只是人数,不是人脉,更不是朋友。
所以,我希望你可以有选择地扩大自己的圈子,不要做徒劳无功的事情。有选择的意思就是找同类人,所谓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你可以不用局限于寝室和班级,其他院系的同学也可以成为朋友,只要你们有话聊,且聊得投机,各有可取之处,就不难成为朋友。
这时,大一期间打下的基础就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各种社团,校院学生会,班级,图书馆和校外等都是你可以结交朋友的好地方。再者,比起网聊交朋友,这种线下的方式不是更靠谱吗?最起码没有安全隐患。
5. 是否谈恋爱?
我的个人看法是谈场恋爱。大学四年都没有谈场恋爱,这实在是一件很遗憾,后悔几率也比较大的事情。
生活不就是一场场激动人心的体验吗?谈不谈恋爱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大学里谈场恋爱的体验。
要知道,大学是青春的尾巴,是步入社会的前奏,能在青春最后的时光里谈场恋爱,不管结果如何,我相信未来的你都会是感怀而不是悔恨。
因为以后,你再也无法像现在这样,单纯地谈场恋爱。校园爱情之所以有校园二字,不是为了强调,而是为了区分。所以,趁尾巴还在,抓紧谈场恋爱吧!
但是,不要为了体验而体验。缘分天注定,缘分来了,便接受它,没来,也不强求。如果你有幸遇到那个TA,能让你体验一次恋爱的感觉,请不要将缘分拒之门外;如果没有遇到,那就把时间和体验留给其他有意义的事情,不必强求。
6. 做两方面规划
到了大三,就好像是走过了春夏,来到了秋季——应该好好沉淀自己。这时,你需要做两方面的规划:职业和考研。
如果你想直接毕业,找工作,那就需要在大三时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如果你想在学识上继续深造,准备考研,那就需要你查找考研方面的信息,从报考专业、学校到考试科目和资料等。
不管是就业还是考研,大三期间都要把其他的事情放一放,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考证上。除了毕业证和学位证以外,你应该考几个实用的证书。
实用的证书是指找工作时可以帮你加分的,或者直接跟工作挂钩的;考研时跟报考专业相关的。
比如,你要找计算机相关工作,最起码要考个二级Msoffice高级应用;如果你要找教师工作,没有教师资格证和普通话证书怎么能行?
如果你要考研的专业是英语笔译,最好是考个三级笔译的证书或者跟英语笔译有关的国家级考试。
古语有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大三期间早早地做好规划,才不至于毕业后或备考时慌乱无措。
你可能会质疑是不是太早了,未来的事情谁说的清楚?的确,未来的事情任何人都无法预测,但这并不影响你做一个短期规划,两年或者三年,这是可以规划的。
7. 画个圆满的句号
刚才已经说过,如果要考研的话,大三规划,大四就要正式进入备考阶段。
如果要就业,大四就要投简历,实习。有些学校会统一给不考研的同学安排实习点,这样就会省去自己投简历,面试等的很多麻烦。不过,还要看具体和实际情况。
大学最后一年,往往是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所以要在大三时就把该规划、该考的证书都完成。
因为大四你除了要忙就业和考研的事,还要忙着毕业。每个经历过大学毕业的人都知道,毕业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容易,你要做毕设,答辩;要拍毕业照;要填写各种资料;要办理退寝,打包邮寄行李等其他事情。
最后,跟毕业相关的所有事情都结束以后,还会有各种毕业聚会等着你,待最后一场聚会结束,你的大学才算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分别总是伤感。当你看着空荡荡的寝室时,你会突然发现,大学四年转瞬即逝,青春的尾巴太短,而那些陪伴你四年的人也各奔东西……
所以,大学四年一定一定要尽力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让自己少留遗憾,少后悔。
写下这些文字,希望对正在看文章的你有所助益,也希望在有限的青春里能让你少些迷茫,多些坚定。
后记:记得我大学的一个政治老师,他曾在课堂上用鲁迅的四部作品总结了大学的四年,可谓精辟。大一《呐喊》,大二《野草》,大三《彷徨》,大四《朝花夕拾》,写到这里,鼻子一酸,大学的记忆在脑海里涌现出来,一幕幕,模糊又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