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短时间,在社群007做了一个公开分享,主题是用硬技能打造多维竞争力。把我去年跨界转型的一些心得分享了出来,包括我非常意外非常偶然的学霸经历。
当然我是抱着实事求是的心态做了一个“描述性”的简单分享,穿插着一些干货,不排除我那些比较low且没有戏剧色彩的内心戏。我想那些在一个不大可能的任务面前坚决贯彻“言必出,行必果”的人认知中,自己也不是那么的高尚吧,也不知道自己一定能到。我觉得我们是惺惺相惜的,因为有太多“被选中”的幸运,所以过程未免有一些连自己都没想到的困难,在踉踉跄跄中推进,以及自己绝对不会想到的狗屎运。
以至于后来我都会对过去的自己生出一股敬意,从内心认同做到这样不容易,但也是偶然中的必然,我始终相信自己不一样能做的更好更多,相信自己人生还有很多大事要做……不能再说了,再说就是吹牛了。为了维护我憨厚可爱的形象,以下把演讲逐字稿呈上。
跨界转型经历
在过去的长达5年时间里,我一直在一个看起来不那么接地气地气的行业,葡萄酒贸易。我的路径基本是这样的,从一名一线基层销售人员,到一名职业葡萄酒品酒师,再到传统企业的运营人员、穿插2次创业未遂。其实职业角色也一直在同一个领域发生转变,我叫做“系统内部转型”。
去年年初发现当下的工作在市场场环境及个人价值观面前,表现的很脆弱。市场的需求度还不足够支持它的快速成长,而我的价值观也在完善和成长,我隐隐觉得,可能外部环境和我的价值观都没有错误,是我的选择不够正确。
于是在精神和物质面临着双重崩溃的情况下,开始了漫长了转型跨界之路。反正无论如何,我得换一种生活方式,非转型不可。但是你说我毕业了几年,工作经验也有,职场上花里胡哨的title也好容易做到了,让人去别的领域从零做起,我不太好接受。
三个核心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
我该转到哪里去?
怎么落地?
需要多长时间?
这是一个大工程。
这3个问题,是核心问题,一旦解决就好办了。于是我就去别的城市找有经验的人,通过“在行”约行家,问周边有经验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搞明白了几件非常重要的事。
第一,转型的本质其实是技能迁移,谁说非要从零开始呢?要善于利用你的积累;
第二,你要有多准备几个拿得出手的真本领,你得有专业到让跟你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你不好惹的硬技能。你得专业到别人都无法忽略你;
第三,我当时想要转战互联网的世界,尤其是科技教育领域,而且可能面临换城市;
我认真盘算了一下,我能拿得出手的真本领就是品酒了,如果运营一个项目算的话,再勉强算一个。你知道,我可是要转型到全新领域啊,为了保险起见必须多准备几手。我当时就想把我需要几个硬技能都搞定,说不定有戏。
写作、演讲可以帮我开路,建立影响力,让我曝光,我先写着试试。在一线城市互联网领域,英语是必选项,其他就就没什么太好的规划。
巧的是,当时我刚好加如了新生大学。笑来老师建新生大学时,目的就是自我升级,7年过一辈子获得新生。新生大学的目的其实还有一个就是帮助大家打造多维竞争力。我就从新生大学下手跟着线上课学习呗,其实当时也没有比新大更好的选择了。
于是我给自己规定半年时间准备蓄积能力,尝试转型到互联网科技或教育领域。时间就是半年,过了半年没成功就放弃。不能一直处在没完没了的准备,不让三年也转不了。做人要有原则有底线嘛。
“多维竞争力”给我带来的好处
四个维度、8个月
结果就是,我从去年8月开始用了不到8个月时间,一路收获了4个硬技能。这4个硬技能几乎所有互联网人都想学到的技能,我以每2个月强势入门一个新技能的节奏前进,而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这4个技能分别是演讲、写作、英语、编程。除了英语以外,其他3个技能,几乎是从零开始的。8个月过后,在线上学习班,尤其是我投入精力比较多的新生大学的各个社群频繁曝光,并开始以学霸著称。
其实在转型的过程中,上面的每一个技能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这么说,它们成就了我。很多事是我没想到的,做之前我也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4月份,我把之前累积的几个月的行动成果,总结成了一套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切实可用行动力的线上课,正式成为了一名线上课运营者和老师。目前已经帮助800+人提成行动力, 获得突破性成长。
自此,我就完成了职业身份上跨度非常大的转型。从传统行业跨界到互联网线上教育,达成了我去年决心转型的心愿。
直到5月份我去拜访新生大学发起人笑来老师,才意识到,我这不已经时间达标了么?我这不凑齐了4个新的维度么可以召唤神龙了么?到此,我就横跨了2个领域3个不同工种。于是顺着形势,我就大胆的来了北京,以我不好意思说的高龄来到北京,做一只北漂。在北京的这几个月更让我切身体会到,“多维竞争力”给我带来的好处。
建立了可靠的个人品牌
赢来了很多资源和机会
转型成功了
如何快速打造多维竞争力
首先在我看来,跨界是我们每一个有好奇心人的刚需。不再是职业需求,不只是换份工作,而是我们的好奇心和世界在变化。那多维竞争力,就是跨界学习而已。
你说我意愿很强烈,但是呢我真的忙不过来,那么多维度,你让我怎么办?没关系,通过300天的持续行动。我总结出了一个即可以兼顾多维又能够让你单点突破的行动策略。
每60天突破硬技能行动套路
像英语、编程这些硬技能天然就适合这样的学习模式。
1、成功模版:在互联网寻找那些个成绩最优案例,看他们是花多长时间做到的。
2、火力全开:参考电影《垫底辣妹》
3、放弃完美:设置真实场景可行的目标,不要追求完美,让自己永远完不成任务。
4、精要主义:一段时间,直做最重要的那件事。
最后我再解释下,60天突破一个硬技能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不是90天,不是360天呢?斯坦福大学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养成一个习惯到底需要多长时间,你可能会说21天,也可能会说100天。都对也都不对。因为科学研究表明,养成一个稳定的习惯,平均需要的天数是66天,这个时候这个习惯最容易因惯性保持。我对这个研究结果深信不疑,刚好需要这么个有临界意识的时间周期,而且我观察到那些最厉害的人,学习一门语言或者上手一个新技能,用时也差不多2个月。于是我就照做呗,有了那些小成果。
踏踏实实的行动
这是我最近这一年的学习方法和行动心得。其实最后无论方法多么有效,最后重要的依然是去踏踏实实的行动。你说什么无法证明你是谁,只有你做了什么才有说服力。
当然这个过程不那么容易,需要你付出耐心,需要你有正确的方法,还需要你有正确的选择,还要有真实的行动。由于时间关系,很遗憾不能和大家聊到所有细节,比如如何做选择,如何设定目标,如何具体开展每一天的行动,这些得用“做”来体验,而不是方法论而已。虽然我不能乾坤大挪移把那些做的经历都给你,不过呢,我一定要把温暖我,给我力量的两句话也分享给大家。
第一句:如何得于凉风约,不共沙尘一并来。
这是宋代词人陈与义的一句诗词,我特别喜欢。你享受做这些事带来的好的成果,同时也要成熟去做他们而带来的苦恼和不适。让人时刻保持清醒、坚定。
还有一句话,是胡适先生的。“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这是我用了很多年的一个签名。要无惧无畏,不要给自己设限。非常潇洒,也非常积极。
希望我的经历带给你参考,希望你变的更强壮。
End,我是乌龙明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