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孩子划清界限,这是很多父母急于“批评孩子”核心的原因,是不想跟孩子共同承担这个责任。
“我已经给你说过多少次了?洗手的时候要把袖子挽高些,你怎么就是记不住呢?”
这些抱怨兼杂着“恨铁不成钢”的情绪的话,是每次儿子“屡教不改“时,我下意识脱口而出的话。
当时的心情,总为孩子那改不掉的臭毛病而叹息,却没曾想到:这样抱怨并不会让孩子有改变,只会把自己应承担起养育的责任“推”给孩子而已。
把每次的“犯错”,变成一个学习的机会。
当我再次捧起《正面管教》这本书,当我再次认真地执行正面管教的工具时,我发现,这真的能让我们家长和孩子都感觉轻松、快乐、满足。
昨天,在我们的“快乐家庭日”,发生了一起儿子“发泄愤怒”的插曲:
我们在冷饮站里,点了三杯甜品。
在等待的过程中,儿子拿出了弹力球玩耍。当我们发起“抢夺”大战之后,儿子在接连三四次都抢不到球的情况下,情绪就失控了。
他愤怒地叫着,抢过球后,用劲地甩了出去,然后红着脸,鼓着眼,喘着气地看了我们两眼。
而孩子老爸看到这一幕也生气了,捡过球以后就“没收了”,并警告儿子说:“你不好好玩,就别玩了!”
儿子仍然很生气,眼眶里已经有了泪花,仍然倔强地站起身,转到角落里,默默地处理着自己的情绪。
这时,我们的饮品好了,我们拿着饮品,看电影去了。
我是认为孩子爸爸的处理有些“简单粗暴”,但是对于孩子的情绪处理问题,是现在儿子必须要学习的了。
今天,我们带着外公外婆一起快乐出游。
在吃饭的时候,儿子把一块土豆泡在碗里,对我说:“妈妈你看,我的土豆只冒出来了一小块,剩下的一大块在水里。”
我说:“是的,露在水面上的这一小块,就像是我们的意识,而在水下的那一大块儿才是我们的潜意识。”
孩子爸爸说:“你是不是给孩子说的太深奥了?”
我说:“这只是简单的心理学概念而已。”
接着我对儿子说:“就像昨天,我们在玩球时,你因为没抢到球而生气,把球抢过来就扔到地上。指挥你这个行动的其实是你的潜意识:你生气了,但你的把球扔出去这个行为,却是自己下意识的行为。所以,我觉得最重要,是在自己有情绪的时候,先有意识地觉察,然后才能一起想适合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愤怒。”
儿子似懂非懂地,笑着把那块土豆给戳成小块,说:“我把我的潜意识给戳散了!”
能学习心理学,都是幸福的人。
感谢我的爱人,感谢我自己,我愿意跟随儿子不断成长的脚步,每当孩子跨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不断学习、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