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72岁。
反复失眠,焦虑3年。
诊断为焦虑证症,失眠症,经过治疗后现在睡眠还不甚满意,失眠,难以入睡。
现:口苦,口干,大便5次,偏烂,心烦减轻,无鼻塞流涕,无腹胀,舌淡苔腻,脉弦细。
北柴胡15g,肉桂6g,黄芩片10g,天花粉10g,炙甘草6g,龙骨45g先煮,牡蛎45g先煮,干姜10g,麸炒苍术30g,茯苓45g,中药5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
1.7现在能入睡,心烦减,能入睡5小时,大便正常,每天一到两次,干咳,无痰,咽喉不痒,不痛,舌淡润,苔白,脉沉细。
茯苓45g,炙甘草15g,五味子10g,细辛9g,姜半夏30g,紫苏子10g,制厚朴15g,紫苏梗15g,陈皮15g,中药3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
01.18现在能入睡,咳嗽已,大便每天都有,但是大便难解,每天一次到两次,口稍干,舌淡紫暗,脉沉细。
北柴胡15g,黄芩片10g,肉桂6g,干姜10g,炙甘草10g,牡蛎30g,龙骨30g,当归10g,酒川芎6g,盐泽泻24g,茯苓30g,赤芍20g,白术60g,中药3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
服用上药后诸多症状均好转,能入睡5-6小时,精神好。
02.22上症,近3天出现失眠,难以入睡,口干,口燥,口苦,纳可,大便难解,舌红苔黄腻,脉沉细,守上方加神曲30g,麦芽30g,石膏45g,生龙牡60g。
02.25上症,难以入睡,咳嗽,咽喉痛,口干口苦,干咳,口燥,大便干结好转,舌尖红苔白腻,脉沉细。
茯苓45g,炙甘草15g,五味子10g,细辛9g,姜半夏30g,紫苏子10g,制厚朴15g,紫苏梗15g,陈皮15g,北柴胡15g,黄芩片10g,白芍15g,生石膏45g,中药3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
03.07能入睡,咳嗽已。
按语:失眠是现代人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它是睡眠障碍的一种表现形式,常表现为难以入睡、维持睡眠困难、过早或者间歇性醒等,可产生一些不适的感觉,比如疲倦、乏力、头痛、情绪不佳及注意力不集中等,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一诊:患者现有症状为口干口苦,大便5次,偏烂,上热下寒表现明显。
结合舌脉象来看,患者舌淡,苔腻,脉弦细,乃少阳太阴合病夹湿之象。
刘渡舟先生认为“少阳病机横逆脾胃时,分寒热两途,一实热,一虚寒,入里传变分寒热两端,治实热者为大柴胡汤,治虚寒者为柴胡桂枝干姜汤。”
从病机来看,患者口干口苦的少阳症状明显,且兼有水饮,此时的热象则并非实热,乃水饮内停,郁而化热的虚热。
从脏腑的功能来看,脾主运化,喜燥恶湿,水饮的产生与脾的功能失常息息相关,所以在治疗上我们就不应该仅采用清热之法,而更应该注重下虚寒的治疗。
而患者失眠则考虑为水饮内停,导致阴阳失衡,阳不能入阴,浊阴窃居阳位,阳气上越而致。
故而在清上热,温下寒的同时,也应该以潜阳为要,使阴阳各复其位,共司其职。
拟方为柴胡桂枝干姜汤,清上热温下寒,以柴胡和解少阳,黄芩、天花粉清热,干姜温化水饮,改桂枝为肉桂,取其补火助阳,引火归元之效。
又加以牡蛎,潜降雷龙之火。
此外患者的水饮较重,加茯苓,苍术加大健脾燥湿之效。
二诊:患者心烦减轻,能入睡5小时,大便恢复正常,舌淡润,苔白,脉沉细。从症状来看,患者已无口干口苦,失眠好转,却出现了干咳。
而患者并无怕风怕冷,鼻塞流涕等表证,也没有痰,不痛。结合舌脉来看依旧存在有水饮。
所以此时患者的症状改变可以排除外邪引起的因素,而考虑为水饮上逆所致。
患者的少阳症状已然不明显,整体以太阴证为主。此时机体的主要矛盾转变为水饮上逆导致的干咳。
故方选半夏厚朴汤。
以半夏、厚朴、苏子降气,陈皮、苏梗理气,茯苓祛湿健脾,再在方中加细辛,五味子温化水饮。
使水饮得去,气机条畅。
三诊:患者失眠好转,咳嗽已,口稍干,大便难解,舌淡紫暗,脉沉细。患者水饮上逆所致的干咳已无,但出现了大便难解,口稍干的症状,但从舌脉象来看,患者的热证依然并非实热,而是邪郁机体所致的虚热。
故而在治法上依旧不能仅单纯清上热,而更应兼顾下虚寒。
患者的舌淡暗紫,脉沉细,考虑为下阳不足,血虚瘀堵,津液亏虚,津液不能输布。大便难解,口干等症盖因此起。
拟方复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取其能清上热,温下寒,敛阴生津之功。
因为患者的上热症状不太明显,清上热的力度可以稍减,故而去天花粉,以黄芩清热,患者虽有津亏,但依然有水饮内停,阻滞津液的情况,故而以干姜温化水饮。
又因患者素有脾虚,血虚血瘀,所以合当归芍药散,改白芍为赤芍,增加其活血功效。
使患者血虚血瘀得以改善,津液得生。
四诊:患者时隔1个月后再次出现失眠。
口干,口燥,口苦,纳可,舌红苔黄腻,脉沉细,上热症状较一诊时明显,大便难解兼有津亏之象。
舌红苔黄腻,考虑近1个月因春节之故,饮食不节,又素有脾虚,运化无力,导致水谷不能运化,郁而化热,又有食积所致。
从脉象上考虑依旧非实热而有虚象,从六经上考虑为少阳阳明太阴合病,不能仅以清上热而毕。
故而依旧投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清上热温下寒,补血生津,又加以神曲,麦芽行气消食,健脾,加石膏加大清热力度,龙骨牡蛎引雷龙之火下行,使阴阳各司其位,改善失眠。
五诊:患者再度出现干咳,难以入睡,上热症状减轻,舌红苔白腻,脉沉细。从六经上看属少阳太阴证,干咳的病机与二诊类似,皆因水饮上逆导致。
大便干结等血虚津亏之象已不明显,但仍存在上热下寒。
故而方选半夏厚朴汤,加五味子、细辛温化水饮;
柴胡和解少阳;
陈皮理气,黄芩、石膏清热;以达条畅气机之效。
到了今天的六诊,患者解决水饮上冲问题后能入睡,诸证已毕。
从患者整个就诊过程来看,水饮导致的问题贯穿始终。
水饮由脾胃虚弱而生,水饮内停导致的郁而化热,阳不入阴是患者失眠的关键。
患者的两次干咳均有水饮上逆引起,解决这个问题后失眠的症状也随之减轻,亦能看出水饮问题对于患者失眠的影响。
从六经上看,在整个就诊过程中,邪最常斗争于半表半里,少阳症状明显。
患者素有脾胃虚弱,又兼有太阴。在这类治疗上我们应该抓住机理,不能只看到患者的热症仅仅只清热而忽视了患者本身存在的虚象。
抓住疾病的关键,对症下药,方能显示中医治病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