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总是享受着自己的生命,享受着自己的孤独;而那些愚不可耐的人总是害怕孤独,害怕空闲带给自己的无聊,所以总是给自己找些低级趣味的游戏,给自己一点暂时的快感。
——叔本华
许多哲学家在我们眼中都是怪人,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我们普通人的迥然有异。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更是怪人中的怪人,他的古怪甚至和他的哲学一样出名。
前面讲过,叔本华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家庭里,他的父亲在他17岁的时候自杀了,留给他一辈子也花不完的钱,所以他是个名副其实的“富二代”。按常人的逻辑,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本该是个花花公子,和那些上流社会的公子哥一起挥霍。但是这位仁兄并没有这么做,而是甘愿一个人忍受孤独和寂寞,去研究枯燥的哲学。
这并不是短时期的行为,可以说,他的一生都是孤独的。他就是一个“三无”男人,无妻、无子,甚至无母,因为他二十几岁时就与母亲决裂了,这还仅仅是环境上的。在精神上,他也是孤独的,在他生命的四十多年里,他自己引以为豪的学说不被他人接受,还常常遭到同行的嘲笑与冷遇。换作一般人早不坚持下去了,因为他有钱,完全可以做别的,但是他守住了那份孤独与寂寞。
因为不幸的遭遇,他对人生持悲观态度,但幸运的是,叔本华本身并没有成为一个悲剧。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终于被人们重视,慕名来拜访他的哲学家接踵而至,他也获得了人们对哲学家前所未有的关注和荣誉。
在叔本华看来,人的一生就像一个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摆来摆去,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无聊的,是孤独的,而且每一个人都会经历孤独。许多人为了摆脱孤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聚会、喝酒、闲聊等,但还是发现,在某个瞬间,孤独还是会不请自来。所以说,孤独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能改变自己看待孤独的态度。
有人说,甘于孤独是一种消极厌世的人生态度,是一种与世无争、自命清高的做法,在现在的社会根本不可行。可在叔本华看来,却不是这样的,他认为甘于孤独其实是对追名逐利,浮躁空虚的一种睥睨,是在宁静淡泊、超凡脱俗中默默坚守的一种精神境界。正因为如此,甘于孤独者常常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还能用理性严格地鞭策自己和完善自己。叔本华自己就在孤独中取得了巨大成就,赢得了身后名。
其实,不只是叔本华,许多名人都是在孤独中练就了自己的辉煌。大诗人杜甫在颠沛流离中写下了“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千古绝唱,这是他一生寂寞淡泊的生动注释;大画家齐白石说:“画者,寂寞之道”,他十载关门,刻苦练习,终成为一代大师;哲学家黑格尔躲在偏僻的伯尔尼当了6年家庭教师,在此期间他记了许多笔记做研究,才有了不凡的成就。
可见,甘于孤独,在孤独中奋斗是可以造就伟人的。所以,任何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年轻人在面对孤独侵袭时,都要学会改变自己,让自己学会享受这份孤独,在孤独中成长。
从思想上认识到孤独的好处
叔本华认为,谁为了享受心境平和带来的喜悦,而放弃加入到无聊的社交中,那他做了一个最明智的选择。哲学家柏那登·德·圣比埃也曾说过:“节制与人交往会使我们心灵平静。”这么说其实是不无道理的。
因为在社交活动中,人们因为脾气、个性方面的差异肯定会出现不协调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相互迁就和忍让,隐匿自己部分的个性,适当地附和他人。而一个人相处的时候,却不需要委屈自己,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这个时候才是真正自由的时候,才能完全、真正地心平气和,而要长期保持这一心境,只有深居简出,不凑热闹才行。所以说,孤独是心境平和的源泉,认识到了这一点,就会觉得孤独并不可怕,从而适应孤独,喜欢孤独。
孤独时做些有意义的事
说享受孤独并不是教你无所事事,叔本华在自己独处的时间里,就一直研究哲学,他因为有目标,做有意义的事情而感觉充实。这也是他长期能享受孤独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些人之所以孤独是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这时候就可以通过确立人生目标的方式来为自己找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做,培养自己的某种爱好。比如说学习一项技能,给自己充充电;学做自己一直喜欢吃但不会做的菜肴;或者是收拾物品,把废品做成一些小手工艺品等。这些或能为自己补充知识,或能增添生活乐趣的事都是有意义的。这样懂得自己为什么活着,是不会有孤独感的。
孤独时给自己打气
叔本华之所以能在那么长的时间里坚持孤独,忍受住孤独,和他在孤独时不忘了为自己打气也有关。在他最不为人理解的那段岁月里,他常常对自己说:“记住,你是一个天才,天才必然会超越这个时代,你只是不属于这个时代。你的著作是为后人写的,所以,天才必将甘于独守这份寂寞。”
年轻人在刚刚步入社会的时候,常常会被安排在一个不起眼的岗位上,做着不起眼的工作,饱受孤独的煎熬。这时候千万不要让浮躁趁虚而入,而应该像叔本华那样,自己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只有甘愿孤独,才能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目标”,然后认真做好手头的小事,这样时间久了,你终会发现,孤独,为你沉淀自己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