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带小孩去一个游乐场玩,有非常不好的体验。
小孩子喜欢玩海洋球,一进去就开始了扔球的游戏,正沉浸其中,突然,全场响起了广播:小朋友不要把球扔到外面!小朋友不要把球扔到外面!我非常讶异地查找声音的来源,原来是收银台管理员正拿着话筒对着我的小孩发出警告,我本能地很反感——第一次到游乐场玩有一种进了学校被老师管的感觉,而且还不小心“犯了错误”要被全校广播通报批评,并循环播报。
好在小孩似乎并未受到影响,依旧玩得开心,并开始转移目标去玩其他游戏。但是,没过多久,广播又响了:小朋友不要把球扔到车里!!强势的命令声让我和小孩都吓到了,条件反射地从堆积木的游戏中跳脱了出来。我对这个声音已经是恼火不已。它还在继续:小孩子不要把球扔到车里,因为你们踩到球会很容易摔倒!听到后面半段,心情稍微有一点平复,至少他们是在为孩子的安全着想,至少不是简单地命令,而是解释了原因的。
玩着玩着,小孩又开始了捡球扔球的游戏,其实,海洋球池子外面有很多球,可见那样广播警告的效果并不好。但是,管理员似乎并不会反思,而是锲而不舍地又响起了第三次广播:小朋友不要把球扔到外面!!这次小孩被突如其来的吼声震了一下,手里的球也掉到了地上。此时,我已经在心里彻底地否定了这家游乐场:以后不能再带小孩到这来玩!
短短一个小时,三次突如其来的广播,警告式的语气,强硬的态度,仅仅是因为小孩在游乐场扔球扔出了边界,或许这里面有几层原因,一是球扔得到处都是,管理员整理起来很麻烦,二是小孩子确实容易因为踩到球而摔倒。一层是怕自己麻烦,一层是为小孩的安全着想。但是,无论哪一层原因,都不能成立。
因为海洋球池子的边界并不明显,也就是说并没有特别的设计引导孩子不要乱扔球。况且,游乐场本身就是让孩子冒险的地方,游乐设施就应该允许孩子能摔倒而不至于受伤。管理员害怕或许更多的是怕麻烦,也怕游乐设施质量不过关。
游乐场通常都是小孩的天堂,小孩进到里面,就是进入了一个儿童专属的城堡,在里面可以尽情地玩耍、冒险。如果有一个管理员像人肉监控一样,盯着小孩的一举一动,并随时无所顾忌地发出警报,这座城堡的城墙会瞬间土崩瓦解,所有的光芒和幻想都将消散,童真只能被压抑到深藏起来。
这个游乐场管理员的做法起码有三点错了:一是为了自己少点麻烦给小孩设置不合理的规矩;二是用命令警告的语气告诉小孩子自己主观决定的规则;三是用广播当众责备小孩。而这三点恰恰也是日常生活中一些家长会犯的错误,是教育中的大忌。
爱是教育最根本的前提
笔者不是教育专家,也不想假借专家的马甲来为自己的观点镀金,从一个普通家长的角度来看,教育其实不需要太多的专业技巧,或者说,技巧不是最重要的,有爱是教育最根本的前提。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理解孩子的“破坏力”
如果有爱,就能更用心地处理所谓熊孩子的熊行为,就会想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就会理解孩子天然的“破坏力”,而不至于为了让自己少点麻烦,剪断他的翅膀、捆绑他的手脚。他好奇,想要知道那个柜子里到底藏了什么宝贝,他想去翻,就让他去翻,大人要做的,不是阻止他翻,而是把贵重的不能让他翻的东西藏到他看不到的地方,这就是用心。
告诉他设立规矩的原因,尊重他自由选择的权利
如果有爱,就能从平等的立场出发,把小孩当成跟大人一样有思想有选择权的人,要给他设立规矩可以,但不要命令,不要强制灌输,告诉他为什么要设立这样的规矩,为什么要洗澡呢?因为出了汗会不舒服,会容易滋生细菌,容易生病。同时,对于非原则性的规矩,尊重他自由选择的权利。你是现在不想洗澡吗?那什么时候洗呢?过十分钟还是过二十分钟?从小就被尊重的孩子长大了才知道自尊和尊重他人。
照顾自己的形象和孩子的面子
如果有爱,就能照顾到自己的形象和孩子的面子。当众指责孩子时,你的形象是丑陋的、可怕的,这样的形象投射在小孩清澈的瞳孔里、刻画在他心里,潜移默化中影响他待人接物的态度——简单粗暴,就如同镜子一样复制你失败的人生模式。同时,小孩也是社会人,也会有自己的社交圈,有在这个社交圈的人设,当众指责,就是在给小孩一个难堪的人设基础,只会进一步把他从你指责的方向去推,当然,这又会是一个你不愿意看到的失败的人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