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教育系统,重功利(举子之学),轻身心之学,这不能不说是非常重大的缺憾。身心健康和自我成就、个人福祉是密切相关的。传统的儒学,一如既往地并不关心科学,一切貌似带有科学色彩的理论都不过是为了政治哲学或人生哲学寻找终极依据而已。这说明儒学的教育传统,也有着非常重大的缺憾,当代社会的发展,离开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显然是万万不行的。
★国人普遍是没有宗教信仰的,而人类恰恰是需要宗教的,传统知识分子从儒释道三家吸取精神营养。
人的普遍心理,既容易服从权威,也同样容易从众从俗。心理学家的各种实现已经多次证实了我们内心深处的这些特质,实验结果炒但令我们惊奇,更令我们汗颜。但是,作为群居动物,这两种心理模式其实都是必不可缺的生存优势,因为无论是怀疑精神或独立思考的能力,都需要较多的反应时间,而反应时间在原始、严酷的生存环境里绝对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富于怀疑精神与独立思考能的人在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下被淘汰。文明时代的人类也是原始时代里那些愚昧盲从的人的后代,我们身上所传承的是这些人的基本,而不是那些富于怀疑精神与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基因。
以一种实在的态度读书,摒除习俗成见的影响,再摆脱掉对强者的崇拜欲。
王阳明体弱多病是成年之后的事,据他自己分析,这体弱多病多半是养生术导致的。道教的养生术和今天的养生概念大不相同。
程颢:我写字时心存敬念,不是为了把字定好,而是这样做本身便是学习。古人随时随事只在心上学,此心精明,字自然就写好了。
★价值投资,精神态度至关重要。如果没有真诚的态度,践履的精神,那么,你永远入不了门。
理学背景里的“变化气质”,其含义比今天所谓的陶冶性情有更深一层的意义。变化气质的初级阶段与陶冶性情无异,急性子需要收敛,慢性子需要有进取,爱迁怒于人的要多一些反躬自问,爱自怨自艾的要多一些勇往直前。
我们再来看看儒家的修养工夫:某日江面刮起了狂风,眼看着就舟覆人亡,但年纪轻轻的吴与弼只是正襟危坐,丝毫不为所动。事后旁人问起他当时的心情,他的回答是:“守正以俟耳”。这正是传统儒家标榜的君子操守:坚守心中的正道,生死祸福一任命运的安排。今天被心灵鸡汤化的儒学会用那句最常被引述的人生指南来解释吴与粥的做法:如果你改变不了世界,不妨改变你的内心。两者其实大异其趣。首先出发点就不一样,前者是以道德原则为旨归的,后者是以功利原则为旨归的。
卧轮禅师: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
六祖慧能: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么长。
程颐在江心遇险,正是以“对境心不起”的修养来应对,那位老者自然应该是“对境心数起”了,一个浪头打来时也随着众人一起号哭,毕竟怕嘛,而与众人不同的是,他在号器过后,就把这件事抛诸脑后了,该做什么还继续做什么去。
★精神修养工夫对投资,其实是至关重要的。为什么关键时候,你会恐惧?你又会贪婪?你为什么又要去投资?这其中还真有很多道道。念不正,法不对,心性修养工夫不到,很容易出大的偏差的。
举子学,即应对科举考试的实战技法;身心学,才是真正陶冶身心、成圣成贤的学问。
别人学习是为了科举,他学习居然安全按照教科书所说的去做,从这个意义上讲,王阳明是一个标准的书呆子。
王守仁《武经七书评》,说《吴子》的内容实用性强,自己有过实施,颇见成效;《孙子》虽然比《吴子》深刻得多,但实用性实在不强;想来孙子存心著书成名,注重体系,吴子却只是在讲自己的作战经验,所以才有这种不同。
王阳明应该有过“吾心”与“物理”合仁为一的神秘而朦胧的体验,并且很享受那种感觉。而这样的体验,应该是修仙的经历带给过他的,任何宗教性的修行,无论是佛教的禅定、道教的吐纳、基督教的默祷,都会带来一种相观的神秘体验,即感觉自我与某种超验的事物融合为一,与宇宙合体,心中著名的感动。很多人之所以达到虔信的阶段,不会被任何理性论证所折服,根源就在于他们有过这种难言喻的神秘体验。今天,在宗教世界以外,这是神经科学研究的对象,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果。
儒家一直有实用主义传统,学习为的是经世致用,这与西方源自古希腊的哲学传统恰恰背道而驰,后者追求无用而纯粹的爱知之学。所以到晚清积贫积弱的时候,王国维认为西方追求无用之学,结果无用促成大用,中国太强调有用,所以格局太小,流于下乘,所以他自己的治学之路就是从西方哲学开始的。
今天在城市时尚里为大家熟悉的瑜伽就是禅定的世俗版本。佛教修行的最基本的方式是戒、定、慧。戒即遵守戒律,只要能坚持下来,人也就有了相当程度的定力,这就可以进入“定”的阶段,即修行禅定。禅定从外表来看就是盘腿打坐,一动不动,实际上是要依靠呼吸之类的方法 逐渐使思虑澄空。禅定如果坚持久了,总会有一天达到“慧”的阶段,即获得了最高智慧,洞见了宇宙人生的真相。
阳明心学却只注重切身的“感知”,更适合宗教气质的人的口味。后者是更宜于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因为坚定了真知之后的那种除魔卫道的勇气会极大地增进一个人的自信,相应地极大提高他获取成功的概率,使忍爱困境也变得相对容易,痛苦甚至会给他带来受难圣徒般的荣耀感以及自我感动。
贾谊:1、一个和谐的社会必须具备稳定而繁复的层级结构。社会阶层愈多,底层和上层的间距愈大,上层就愈发体现出尊贵感了,下层就愈发萌生出敬畏心。2、对于由上至下的各个社会阶层,约束手段是从礼到法的过渡,较高的社会等级理当享有较多的政治特权,如此整个社会的尊卑秩序才不会紊乱。(《新书.阶级》)
★儒家的修行技术:(佛教戒定慧,道教吐纳炼丹)
勿忘与勿助,此中有天机
孟子的方法是养浩然之气,培养的方法是“集义”,即正义的日积月累,集义的要领是“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陆九渊看来,宇宙的终极真理永恒不变,在这一点上他和朱熹并二致,但朱熹认为人需要通过对一样样事物的深入认知来积累见识,直到有一天豁然开朗,认识到终极真理,陆九渊却相信“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终极真理尽在在自己的心里,不必外求。心学与理学的分野就在这里,陈献章、湛若水、王守仁都在心学的阵营里。(这里有一个问题,价值投资是可以学习积累的,还是本来就在你心里?)
(前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