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减肥这件事上我做了长久的“理论派”,虽然知道减肥的粗暴原理就是“管住嘴、迈开腿”,可是我做不到,我既管不住嘴,也迈不开腿。于是我想我需要把它拆分得更细一些,我需要知道背后更详细的原理,制定更可行的方案。减肥理论界说当你消耗的热量大于摄入的热量时就会瘦,健身界也有“三分练七分吃”的说法,所以相较起来管住嘴似乎是一件更紧要的事。
于是我想了很久我管不住嘴的原因,每每大张旗鼓地想要开始减肥,总是会先过一段草木皆兵的日子,看到什么都要计较一番热量,零食全部戒掉,肉都不肯多吃一口,在外吃饭旁边要摆碗汤,觉得油腻的都要先涮涮,如此折腾,不出几天,身体就抗议了,蔬菜水果食之无味,嘴巴里淡出鸟,恨不得生吞一瓶老干妈。我真的干过这种事,晚餐吃完“草”后嘴馋得不行,干吃了几勺老干妈,然后就胃口大开了,一旦破戒,体力的洪荒之力就把持不住了,瞬间就把前面几天饿瘦的卡路里通通补了回来。
我认真观察过身边的瘦子们,发现人家就是吃得少,各种挑食,而我们经常听到的谎话是,我就是这种体质,喝水都胖。别扯了,喝水才不会胖,你就是吃太多,管不住嘴。
本来胃口就好,吃什么都香,有时候根本不饿,还是想吃东西,嘴巴需要咀嚼,胃需要填满,即便把自己撑到犯恶心,还是止不住想吃的欲望。好像《千与千寻》里的无脸男,不停地吃东西,把自己塞到膨胀成两倍大,还是觉得好饿。饥饿感是一种填不满的欲望,它是即使填满了胃,依旧会从心里冒出来。
看《老友记》的时候,看到莫妮卡忍不住不停地吃饼干,一吃完就陷入到焦虑的状态,罗斯说,别吃了莫妮卡,那不是爱。不知道多少一边怀着罪恶感一边抱着零食不撒手的人,听到这句话会停下来。
食物填饱肚子,给饥饿的人以温暖的满足感,而爱喂饱灵魂,给精神以幸福的满足感,这一点,两者之间很像。但毕竟不可转换,食物可以承载爱意,但不是爱,有人说,肚子填饱了,心就没那么空,而现实是,肚子填饱了,心里不仅很空,还很低落,觉得自己又一次违背了减肥的意志,陷入自我否定的情绪中。
可是不让吃是一件很不人道的事情,这简直是等于让吃货自绝生路,说好的美食抚慰心灵呢。美食当然是可以抚慰心灵的,蛋糕的第一口、西瓜最中间那一勺、可乐冻到刚刚起浮冰的那一刻、焦糖布丁上薄薄的那一层焦糖,美好的食物正是因为只有那么一点儿,所以滋味才刚刚好,如果你囫囵吞下一整块蛋糕、一整个西瓜,除了得到一个撑爆的胃,也辜负了那些食物等待你品尝的美好。
我渐渐觉得,美食和爱一样,品尝到美味的关键,在于节制。
我曾经有种补偿心理,对于从前压抑过的喜好,当我有能力之后,会无限制地允许自己去得到,喜欢的食物就一直吃,喜欢的东西就一直买,可是并不如我想象的,很多事一旦没有限制,连那份喜欢也随同消失了。
能够在喜欢的食物面前暴饮暴食,是小孩子的愿望,因为他们还不懂得鉴赏,就好像他们只爱甜食,而不知道这世上还有许多种味道。而成年人懂得多吃无益、适可而止,懂得味道搭配、营养均衡,懂得美食赏味佳期的难得,懂得在欲望和健康之间做最佳的选择。
美食和爱一样,都是过犹不及的。世上最美好的东西,都不是偏往某一极端的,而往往是在两方之间,最妙的那个平衡点。是你在刻苦保持美好身材的空余,偶尔大餐一顿的畅快;是你在全力爱人的同时,依然保有的自我意识;是你在自我克制与享受生活之间,拿捏得当的取舍。
有多少姑娘体内就有一个焦虑的莫妮卡,明知道不好,却依然忍不住靠食物去填补那一点不安的欲望,可是该长大啦,亲爱的莫妮卡,不要再像小孩一样去吃,要像大人一样去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