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四是感恩节,因此苔米儿童之家特别安排本周的美德主题为“感恩”。如果说刚刚实践过的“稳重”就像是一辆汽车的刹车,那么,“感恩”就是这辆车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对于这样的比喻孩子们总是很受用,只要老师说“踩刹车”,孩子们自然就能联想到“稳重”,知道该“停下来”)
古罗马学者西塞罗曾说,感恩不仅仅是所有品德中最伟大的一种,更是所有品德之母。发展心理学家也说,感恩和谦卑有保护和稳定的功能,是维持一个人的精神,健康平衡最重要的力量。
是的,我们想想看,如果一个人拥有感恩和谦卑的特质,他就会懂得欣赏生命中美好的那一面,懂得从事情的积极面去接受它,而不会只去注意消极的、丑陋的、带来压力的那些让自己气都喘不过来的阴暗层面,他因此会更愿意去尝试生活,享受生活带来的种种机会和馈赠。
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孩子学会感恩,他就拥有一本储存幸福的存折,可以把每天生活中点滴的幸福快乐储存进去,并且从越来越多的存款中认定自己是个幸福和幸运的人。等到哪一天当人生中不可回避的大小困顿出现时,他就可以从容的从存折中提取预存的幸福,帮助自己带着光明的希望和相信雨后必有蓝天的乐观,去克服暂时的低潮。
感恩的态度其实可以表现在许多方面:对父母给的爱,对伙伴给予的帮助,对老师的鼓励,对获得的成就,对得到的礼物,对大自然的美景,对拥有的幸福....
衣食无忧的现代孩子,最让我们担心的就是因为拥有太多而不知道珍惜和感恩,他们已经不会因为得到一件属于自己的新衣服而惊喜,也不会因为吃到一块香甜的奶油蛋糕而高兴,对他们来说能让他们因满足而高兴越来越难。所以很多家长会苦着脸说,我已经尽力去满足他的要求了,可他还是不开心。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总不能收回对孩子的爱或生活上的照顾,难道真的要刻意让他过些苦日子吗?那倒不必,感恩的训练不一定需要过清贫的日子,我们还是可以让孩子在宽松的生活状况下,学会去感谢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到底该怎么做呢?
第一、培养他正面思考的习惯,就是看见一件事情的正面和积极面,有一个老掉牙的寓言:半杯水的故事,正面思考的人会看见还有半杯水可喝,而负面思考的人则看见只剩下半杯水可喝了。孩子的思考习惯虽然和他天生的气质有关,但其实后到受到后天的影响更大,而其中养育他的人的思考态度尤为重要。如果大人总是在逆境时从好的一面去看问题,并将逆境转化为自己成长的资源,孩子浸润在其中久了之后,自然也会养成这样的思考习惯。
第二、多留意身边的美好,感恩需要注意力。本周的晨圈主题为“感恩”,每天我们都会围绕“感恩”和孩子互动。比如昨天是“感谢身边的亲人”,今天的主题是“寒冷的天气”。请孩子们思考“寒冷的好处”,找到感恩的点。孩子们虽然平均只有四岁,但他(她)们的格局却让我们汗颜:有的孩子说寒冷的天气才会下雪,才能堆雪人打雪仗;有的说寒冷雪人就不会化掉了;有的说北极熊和企鹅会生活的更幸福....
建议家长也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做这样的练习。下雨天我们试着说出更多下雨天的好处。大太阳我们说出更多大太阳的优点~儿子小的时候,我们经常玩的游戏叫做“火眼金睛”的游戏,我们会一起比比看谁能找到某人(比如爸爸)更多的优点、看见社区里更多美好的景致?通过这些我们能训练孩子,带着美好的眼睛看世界,训练他拥有觉察美好的敏锐视觉,更重要的是培养他用美好的角度去理解周遭的人。如果他终于能逐渐养成这个美好的能力,不仅他的人际关系会因此而改变,他的人生境遇也将完全不同。
第三,学会分享与赠与。很多父母会带着孩子一起参与公益活动。这是让慈善团体感到最开心的时刻。因为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捐赠人的金钱,更重要的是来自捐赠人的爱心和关怀,以及愿意把爱心传播下去的心愿。带孩子一起行善是我最鼓励的亲子活动之一,她不一定需要牵涉到金钱,有时带着孩子做一件对社区邻里和他人有益的事,也是对于感恩的身体力行。在儿子小时候我带他到幼儿园的路上我会一边走一边捡垃圾,从刚开始的普通垃圾到后来的烟头,最后甚至看到拉在路边的“狗屎”我们都会清走,儿子还美其名曰“起地雷”。多年之后,这成为珍藏在我和儿子心目中最珍贵的回忆。
(特别预告:本周日我们安排了脑瘫福利院的亲子公益活动,具体安排稍晚给到大家)
我们常说施比受更有福,而这有福的原因之一是我有能力去施,所以我才比别人更有福。孩子不能理解这拗口的哲学理论,所以需要我们带着他以实际的经历去感受,让他在分享赠与的过程中去感受助人的快乐,并因此感谢自己拥有这样的能力去帮助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