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道由来已久,
饮茶方法也变化甚多。
茶叶、茶器、茶席,
每个年代都有不同的时代特征。
中国经历了几百年的苦难,
战争和外民族的侵袭,
属于我们的中华文化,
在这些历史的长河里不断的被冲刷,
现在的我们可以传承和弘扬的,
反而是这冲刷后留下的金子。
“煎茶道”,
从唐代陆羽《茶经》便有记载,
于唐宋文化鼎盛时期风靡盛行。
这个时期的茶文化,
更偏重于形而上之道,
与天地的沟通,
与内心的交流,
尽显在这一杯茶汤里。
水之择取,茶之煮沸,皆有道可寻。
茶之万物,尊重自然,更回归于质朴。
《茶经》一之源,重在茶之唯物,
“味至寒,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百节不舒,
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茶经》四之器中,其风炉的设计,
应用了《易经》中的八卦和五行思想。
由此得知,茶经不仅阐述了茶的养生功效,
并且将饮茶提升到精神文化层次。
煎茶道传承至今,
已融入了现代的生活元素,
但让茶回归自然之道不变。
对天地的敬畏,对自然的尊崇,
对司茶人的恭敬,
以茶为师,以心为师,不断的去修为自我。
通过茶道实现高尚的人格和精神境界。
煎茶道看似程序繁多,
但最终注重的不是形式,而是心境。
有一定的形式为载体,
从而达心的过程。
我们等身为现代之人,更需通过一定的仪式感,来规范约束自我,磨练心性。茶固然为一杯饮品,可强身健体,甘醇芳香,若能在这一杯清、淡、苦的茶汤中,再得以涤烦、怡情、养性,茶则功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