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我们进入了“一分钟时代”,我们总是以貌取人,快速过滤掉一些不必交往的对象。当大家在反感以貌取人时,也应该明白它是有道理的。这是一种最直接粗暴的社交方式,虽然以偏概全,却减少了沟通成本,避免精力浪费。
去年我作为分享嘉宾参加成都行动派“梦想盛宴”活动,那是我第一次和负责人个个见面。她穿着蓝色绒毛上衣、深色短裙,精致的淡妆,一进门就让我眼前一亮,赶紧和她打招呼。她和场地负责人商量了一下细节,把道具摆放好,和我聊活动流程和行动派,整个人很随和,和她平时在群里的女强人“群主”形象形成了不小的反差。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她面基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我才知道,原来她是一个野生形象顾问。我一直觉得,我和形象顾问是不可能有交集的,因为我不怎么注重形象,衣服干净舒服就行了。
小时候的成长环境,无论是家长、老师,甚至是主流媒体的观念都太保守了,一味地强调学习成绩,而一切让学生分心的事物都一概否定,电影里的妖娆女人不是小三就是心术不正。想想真有点悲哀,从小就扼杀了我的多种可能性。
上大学之后,我羡慕那些会打扮自己的人,跟她们一起逛街,听她们的建议。但往往买回来的衣服穿了一两次就束之高阁,要么质量不好,要么样式不适合自己。衣柜总是满满当当,自己却常年穿着那几件好几年前的旧衣服。每当我不想去思考穿什么的时候,我就会拿起那几件常穿的旧衣服,它们总是让我很安心,不会出错,当然也不会让我出彩。
可现实情况的变化总是超乎我的想象。因为要跳槽,一系列的糟心事扑面而来,而我只能稳稳地接着。和父母沟通,原单位的善后事宜,目标行业的调查,重新写简历、投递,一道一道题地准备面试答案,面试穿什么……面试是重头戏,可我以前单位都是穿制服,我对职业装一窍不通,怎么办?!
如果面试装没穿好,别人对我的第一印象就会大打折扣。想来想去我只好硬着头皮找个个,觉得她很专业,也很高、大、上,但是……她会不会不屑回答我的白痴问题?
没想到当我开始问她选什么衣服选什么裤子去面试的时候,她耐心地给了我建议,并告诉我可以尝试一下她的陪购服务,亲身感受一把!“陪购”“色彩顾问”这些词我很早就听过,一直很好奇!短短一小时,真的可以让一个人找到自信吗?
我早早的来到约定地点,一见面就拉着她往店铺里面冲。可她却拉着我问,你家里有些什么款式的职业装,这次你需要买什么。我想了一想说:“我家有一件黑色的小西装,所以不用买西装了。我想买一件衬衫和一条裤子,配一套比较正式的面试装,能应付大多数不同风格的公司。”
确定好之后,她便拿出一些色布在自然光下给我做了测试,然后跟我说我适合的穿衣风格和季型,把我听得一愣一愣的。
挺惭愧的,从小到大我都没有留意过、思考过自己适合什么风格。她说的这些结论,和我平时的穿衣打扮也差别很大。当她说完,因为我对这个领域一无所知,所以瞬间就忘记了80%。“你再说一遍呢,我记一下先。”
她笑了:“别记了,一会回头我给你做个形象报告,上面什么都有。”
“哇!太棒了!”我迫不及待地朝商场进发。我们漫步在琳琅满目的衣服之间,她给我讲解穿搭知识。听得差不多,我挑了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问她如何,她说料子太软,撑不起场面。买衣服要注意料子质地,整体风格是否搭配,是否精致,而不是看价格和品牌。她说:现阶段最好能坚持一段时间穿衣风格,才能把自己的形象塑造起来。
走着走着,我们看到了我熟悉的“earth music”,最近我常买的衣服都是森系或民族风的,前者因为可以穿得随意,后者因为亮眼、个性。“个个,你觉得这种风格的衣服合适吗?”
“你觉得穿上去感觉如何?”
“不好选,有一些衣服买回来因为太松垮了,穿了一次再也没有穿过,但有些衣服经常在穿。”
“是的,这种衣服适合自然型的人,不太适合你。你可以偶尔换风格的时候穿一穿。”
“哦。”个个又把我从错误的道路上拉回来。我这才发现,我是一个没有穿衣风格的人。往往流行什么,我就去尝试,但又因为不去研究穿搭,往往不得其意,穿得不伦不类。
那天和个个的陪购注定是我人生无数个拐点中的一个。一个多小时的陪购,在她的指点下,我拥有了一套职业装和第一顶毛妮宽沿帽,一件秋季穿的精致外套。而在此之前,我从未想过我会和这些单品有什么关系。这次经历让我知道,逛街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接近美、尝试美,甚至着手设计美的过程。在不断地搭配、取舍过程中,学到的时尚知识是我这辈子学到的还要多……
和个个一起逛街买衣服,我感到一种对新知的好奇和处于探索自己特质的兴奋。那天晚上,我都还一直沉浸在一种神奇的感觉中。也许是女生的天性被这些和自己最亲近之物的一针一线激发了出来,也许是这些美丽的色彩,柔软或顺滑的触感,不同风格所散发出来的气质在潜移默化浸染着我,我有种要把自己推倒重来的冲动,我小声对自己说:过去真是太对不起自己了。
个个的讲解特别温和,但实际上我早已因为自己对时尚的知识缺乏而无地自容了。后来我也反思,为什么我从未正视形象这回事?
小时候我们这一代人接受的过时观念就不提了,即使我后来进入工作,身处窗口岗位,还读了几本诸如《你的形象价值百万》之类的书籍,但实际上我每天上岗之前也只是按照公司的最低要求,应付一下眼影口红。我从来没有研究过什么妆容/发型适合自己,哪些化妆品好用,从来都是搜某宝“销量”和评论。即使去年去影楼拍艺术照,看到自己不一样的另一面,也没有继续发掘。
为什么不去发掘自己呢?
读书,只是隔靴搔痒,书里的理论是好的,怎么放在现实中使用,对于我这种小白来说读了就过了。
同事的确是个身边的好榜样、好导师,可如果我自己都不主动去问,没有人会一针见血地指出你的问题所在,而我也习惯和她们之间的落差了(阿Q精神)。
影楼拍艺术照虽然让我看到了自己形象的另外几种可能,内心有震撼,但太脱离生活了,不适用。自己想花时间精力继续学习,但有心无力,不知如何下手。
我曾有几次触摸到形象这门学问的门槛,但始终没有跨过去。我深知“没有人有义务透过你邋遢的外表去探究你美丽的内心”,我想改变,却没有找到一个契机。直到遇到个个,我才下定决心去学习形象这门课程,因为在专业的指导下,我听到了内心的声音在说:不要再让自己随随便便了,优雅、精致才是我本该有的样子。
鉴于我对形象美学一不敏感,二没有实战经验,我给自己列了一个提升形象的长期作战计划。
1:系统学习护肤品基础知识,化妆。护肤可以通过专业的课程去学习,化妆先在网上学习,在上班前、出门前实践。(16年内完成)
2:关于形象美学,继续学习专业的课程,并且多实践。可以自己搭配后发图片给老师点评,也可以约高手逛街、请教。每个月坚持4套搭配,收集反馈并改进。(16年内完成)
3:在生活中培养自己对形象方面的敏感度。平时看到好的、不好的穿搭可以先分析再总结,以文字+图片形式记录在印象笔记,一段时间进行汇总和总结。上班空余时间翻一翻时尚杂志,看看别人是如何穿搭的,能不能模仿?(长期修炼)
4:健身和运动。目前我已跟着健身教练做塑形+长跑+饮食控制了一个月,近期目标是顺利完成明年重庆半程马拉松。
5:学习商业礼仪基础课程,气质课程。(17年中旬前完成)
成都行动派负责人个个的微博:@pupu泳竹
本文作者:鹿咔Looka,80后每日阅读、写作推广者,每天分享一本书,撰稿人/插画师/背包客。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lookalife,或分享此文到朋友圈/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