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敏杰 任一英 原创
很多人说,家庭是心灵的港湾。夫妻之间这样说以及有这种想法,说明他们非常相爱,孩子对父母这样说以及有这种想法,说明父母子女之间,情谊深厚,因为他们都感知到了相互尊重和彼此相爱。
然而,并不是每对夫妻都认为,自己的家庭是心灵的港湾,否则就不会有人离婚。而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可能生活在父亲或母亲的港湾中,也可能感觉不到港湾的存在。
家庭是因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产生的,由亲属构成的,最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单位。
要了解家庭氛围对孩子人格形成的影响,可以先看下面的案例。
有一个父母都是公务员的家庭,养育了一个女儿,父亲下班回家,经常莫名其妙不高兴,父亲一旦不高兴,母亲和女儿都不敢说话。
吃饭应该是一家人最放松的时候,因父亲不高兴,大家只能埋头吃饭,不敢发出一点声音。
这对夫妻还经常吵架,吵架的原因多种多样,吵架之后的十天半月互不理睬。
女儿长期处于这种氛围中,就在想,是不是因为自己的原因父母才吵架,有时还会产生父母离婚是好事的想法。但是,女儿又担心,父母如果真正离婚,就必须选择自己跟哪个生活,她认为单独跟哪个生活,都不是自己想要的。
于是,女儿只要察觉父母要吵架,或回家时撞见父母吵架,就逃离父母,去居住的小区里闲逛。
女儿参加工作后,与同事相处也非常小心,只要察觉同事不高兴,或可能不高兴,就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经常担心自己的言行会冒犯同事,或得罪同事。
女儿后来与一个家庭氛围宽松和谐的丈夫结婚,才发现一家人原来可以和谐相处。
这个女儿结婚后,虽然极力融入丈夫家的氛围,但与丈夫单独相处时,只要不顺心,还是时不时发脾气,好在每次发泄后,她都会尽快调整情绪,并向丈夫道歉,让家庭氛围回归正常。
还有一个家庭,父亲是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母亲是中学教师,他们养育了一个儿子,父亲要做什么事,母亲不会发表反对意见,母亲要做什么事,父亲也是同样的态度,对待家人,就像对待外人一样,表现得客客气气。
这个看似非常和睦的家庭,在孩子的记忆中,父亲就没拉过他的手,不仅父母之间很少交流,父母与孩子也很少交流,在对孩子进行管理时,基本上是命令,因此,孩子只要进入家门,感觉就像进了冰窟窿,家庭氛围死气沉沉,家人之间没有亲切的感觉。
这个家庭的成员平时相处就很冷淡,过年也跟平时差不多,孩子完全感觉不到年味,当孩子看到同学们在朋友圈里发的全家福照片,欢度新年的视频时,心里非常难受。
从案例可以推导出,家庭氛围,就是一个家庭中,家庭成员交往的气氛与情调。
其实,家庭成员在一起,除满足生存及生理需要外,还有精神寄托和情感交流,也就是爱和归属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等精神需要。
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主要反映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为了生存的交往(比如,购买商品)和为了工作的交往(比如,单位同事),即使氛围不和谐,因为不涉及精神需要,且时间短暂,人们并不在意。
而那些能够成为朋友的人,相互都有一定精神需要,交往时必须有相对和谐的氛围。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由于法律规定了成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家庭成员就成了不得不交往的对象,而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也必定有相应氛围,良好的家庭氛围,能够满足家庭成员的精神需要,反之亦然。
事实上,一个人不仅生活在物质环境中,还生活在精神环境中,家庭氛围就是一种精神环境,是家庭中长期积累的一种精神状态和情意倾向,是一种非常重要环境因素,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家庭成员却能切身感受到。
由于孩子对社会的感知最早来自家庭,家庭就成了孩子成长的首要环境因素,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也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会决定孩子的心理品质和人格品质的发展方向。
家庭氛围之所以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品质和人格品质的发展方向,是因为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在体会父母对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孩子与家庭成员交往时,就在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和各种状态,以及自己应当用哪样的情绪和情感去表达等。
孩子随着年龄增长,还能体会到父母与他人的关系,与他人的情绪和情感,以及对家庭成员以外的人,用哪样的情绪和情感去表达等。
显然,那些把家庭视为港湾的夫妻或孩子,他们的精神需要基本得到了满足,反过来说,就是精神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生活经验告诉人们,不论与家庭成员以外的人交往,还是与家庭成员交往,氛围可能紧张,也可能宽松,不同的交往氛围,对身处其中的人,会产生一种看似无形的影响。
认真观察孩子在社会公众生活中的行为模式和交往模式,其实与其生活的家庭氛围密切相关。
为此,父母在关注家庭氛围对孩子人格形成可能产生的影响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家庭氛围是父母在构建和营造
每个人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就会发现,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家庭氛围有时紧张,有时轻松活跃,家庭氛围长期处于紧张状况,或长期处于轻松活跃状态的虽然不多,也不是没有。
长期处于轻松活跃的家庭氛围中的人,觉得家庭氛围就应该是这样,但长期处于家庭氛围紧张中的人,虽然感觉不舒服,却不一定能找到原因,也因此找不到缓解紧张氛围的方法。
家庭氛围紧张,其实与父母的情绪波动有关,父母情绪波动的原因,可能来自家庭内部,也可能来自家庭外部。
家庭内部原因导致的紧张氛围,可能因孩子引起,也可能因孩子以外的其他家庭成员引起,还可能因自己做了笨拙的事,跟自己生气。
家庭外部原因导致的紧张氛围,情况相当复杂,就不深入分析
不论哪种原因引起父母情绪波动,都可能导致家庭成员之间产生冲突,冲突的表现形式,既可能是冷战,也可能是热战。
由此可见,家庭氛围是紧张还是和谐,父母都是构建者和营造者。
二、孩子只能是家庭氛围的承受者
每个成年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自己还是孩子时,遇到一件自认为高兴的事,都希望第一时间让父母知道,以孩子好不容易考了双百分成绩为例,分析孩子可能遇到的结果。
第一种结果是,孩子非常高兴,回家的路上就在想,父母知道了也一定很高兴,回到家里,看到父母都板着脸,立即没有分享喜悦的兴趣了。
第二种结果是,孩子本想回家分享喜悦,感觉父母情绪不对,就不提考试的事,但父母知道孩子近期有考试,就询问考试成绩,孩子说是双百分,父亲“哦”了一声,母亲没有反应,父母都没有表现出高兴,孩子只好不吱声了。
第三种结果是,孩子回家假装不好意思地说,这次考了双百分,父母对他一顿猛夸,孩子心里乐滋滋的。
第四种结果是,孩子回家兴高采烈地说考了双百分,父母不仅没表扬孩子,还板着脸告诫说:“考一次双百分就高兴成这个样子,有些同学每次都得双百分,不要骄傲,骄傲使人落后”,孩子的喜悦瞬间消失。
由此可知,孩子不是家庭氛围的构建者和营造者,只能是承担者。
三、家庭氛围具有共振性和弥散性
每个人洞察自己成长的家庭氛围就会发现,当父母不高兴时,孩子不敢大声说话,当父母开心时,孩子可能得意忘形。
家庭氛围紧张,都因父母不高兴,或父母当中有人不高兴,父母当中只要有一个人不高兴,全家人都不会高兴,不高兴的实质,就是情绪不稳定,或情绪波动。
家庭氛围和谐,是因为父母都高兴,父母都高兴,孩子也高兴。
事实上,那些人格品质优秀的父母,一般不把在外面遇到的不高兴带回家,与家庭成员相处而出现不高兴,会尽快调整自己的情绪,让家庭氛围回到正常状态,反之亦然。
因此,父母不仅是家庭氛围的构建者和营造者,父母构建和营造的家庭氛围,还具有共振性和弥散性。
四、家庭氛围与父母人格品质相关
既然家庭氛围对孩子人格形成影响如此之大,父母就要了解,家庭氛围的形成究竟与哪些因素相关。
很多人可能认为,家庭氛围的形成,主要与父母的文化素养、行为习惯、生活态度等存在关联性。
分析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家庭氛围的形成,与父母的人格品质相关联,因为父母的情绪和情感,是家庭氛围紧张或和谐的基础,而父母的情绪和情感,本身就是父母人格品质的反映。
因此,父母的人格品质,是构建和营造家庭氛围的关键性因素。
很多研究结果认为,紧张的家庭氛围,孩子可能养成冲动、抱怨、逃避、冷漠、自私等人格品质。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孩子就可能变得更加自尊、自制、自信。
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高兴或不高兴的时候,不传递或减少传递负面情绪给家人,即使给家人传递了负面情绪,也能尽快挽回影响,这样的父母,至少是能够控制情绪人,同时,也为孩子控制情绪树立了榜样,孩子与他人交往时,就不会冲动,或减少冲动。
鉴于孩子不是家庭氛围的构建者和营造者,只是家庭氛围的承受者,父母构建的家庭氛围,其实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孩子人格品质的形成,因此,父母不能忽视家庭氛围对孩子人格形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