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过了保质期的茶叶,你是怎么处理的呢?是继续喝喝喝呢?还是使劲丢丢丢?
那么,过了保质期的茶叶到底能喝吗?
在国家相关分类标准的归类中,茶叶属于食品类。而国家对食品类保质期的规定是:最长不超过24个月。
有趣的是,众所周知许多茶类都有着越陈越香的特点。如普洱茶、白茶、黑茶等,现实生活中,不乏某陈茶拍出天价的例子。
那么茶叶到底有没有保质期呢?茶叶的保质期又是由什么因素所决定的?
『超出保质期的茶,能不能喝?』
任何商品,都有保质期,茶叶也是如此。在绿茶、黄茶、红茶中,我们都能发现准确的保质期界定,如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等。那么,超出保质期年限的绿茶能不能喝呢?
在《GB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对保质期的描述是: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在此期限内,产品完全适于销售,并保持标签中不必说明或已经说明的特有品质。
简单地翻译一下:在保质期的期限内,你尝试了某种产品,那么你的感受与商品的描述应该完全一致,不会有很大差别。以绿茶为例,在保质期内,你就可以品尝到外包装中描述的口感滋味等体验。
对于常规食品来说,超出保质期就代表着里面的产品可能出现了变质,并且不可食用。
但茶叶并非常规食品,超出“保质期”年限的茶叶,可能滋味口感与外包装中表述的状态会出现差别,但并非代表着不可饮用。
茶叶的保质期究竟是多久?
事实上,大部分超出保质期年份的茶,只要保存得当,还是可以喝的。但是其滋味口感很可能就与包装上描述的内容有所差别。如果细分到各茶类,它们各自的保质期更是不一而足。
绿茶
喝绿茶,主要在于一个“鲜”字,所以,新茶出来放置半个月或一个月之后就可以喝了。绿茶,不发酵,保存的要求更高,稍保存不当就会变黄,变黄后香气和口感就大打折扣了。
绿茶的保质期最短,因为没有经过发酵所以需要更高的保存要求。一般来说,常温下保质期在1年左右,如果保存不当的话可能8、9个月就开始出现枯黄,又有些变味了。当然,如果你是土豪,拥有一个专门储存绿茶的冰箱的话,保质期的时间可以延长到18个月左右。
过了保质期的绿茶,丧失了原本的鲜爽,又无法评估其大肠杆菌等菌群是否超标,所以喝绿茶,还是一定要遵循包装上的保质期限。
黄茶
黄茶,制作工序上比绿茶多了一道闷黄工序,是最低调最没有存在感的茶,现今市面上比较少见卖黄茶。黄茶和绿茶的品饮时间差不多,当年喝才更能体现它的品质特点。
其保质期并没有因为闷黄而有什么大的长进。1年左右,也就差不多了。
红茶
红茶是全发酵茶,应该在第二年的时候,最好喝。当年的红茶香气比较好,但是口感没有那么醇滑,若存放一年后再喝,香气更幽雅,茶汤会更柔和、醇滑。
红茶是全发酵茶,保质期比较长,可以保存2年以上。不过一般来说就算保存较为得当,2年以上会让红茶的香气流失,所以尽量不要等到2年以后再喝。
普洱茶
如果说绿茶不具有代表性,那日益火爆的普洱茶呢。众所周知,普洱茶具有“越陈越香”的特性。
在国家标准《GB/T 22111-2008 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中,对普洱茶的标签、标志规定十分详细,如:普洱茶(熟茶)、普洱茶(生茶)、净含量、制造者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保存期、贮存条件、质量等级、产品标准号等。
对其中“保存期”还有一个特别说明:“在符合本标准的贮存条件下,普洱茶适宜长期保存。”因此常见的普洱茶包装上保质期一项,一般都标注“普洱茶适宜在干燥通风无异味的环境下长期保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所说的“保质期”概念显然并不绝对适用于普洱茶产品。
国家标准中所描述的:在符合本标准的贮存条件下,普洱茶适宜长期保存。实际就是没有给普洱茶设定明确的保质期限。许多发酵茶的国标中,也是如此。
黑茶
例如黑茶,国家标准《GB/T 32719.1-2016 黑茶第1部分:基本要求》中,对其“保质期”的说明是: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产品可长期保存。”比如六堡茶的地方标准中的“保存期”,就是“产品可长期保存”。
白茶
白茶是轻微发酵茶,制作工序简单,保持了茶叶最原始的滋味,素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美称。白茶当年喝,偏凉性,而且药性不明显,所以,最好是放到一定年份再喝,性质转温,口感醇厚,药性也更明显。
储存年份越久价值和口感不降反升,当然这是指存放得当的情况下,保存不当的话,再好的茶也成渣。
乌龙茶
喝乌龙茶,侧重香气,所以,当年喝更有味道。因乌龙茶制作工艺上需要焙火工序,所以,新茶制作出来,最少也要放置2个月,待火气退却再喝,这样口感更佳,而且也不担心喝了会上火。
不过清香型铁观音、台湾的文山包种,这些没有经过烘焙或者烘焙程度很轻微的保质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长,一般来说放在冰箱里冷藏的话也就18个月左右。而经过烘培的那些,就像武夷岩茶那样的就算放2年也还是能喝。
『茶叶的适饮期与保质期』
首先我们必须要区分清楚,什么是适饮期、什么是保质期?
保质期的概念在上文已经有所介绍,而适饮期则是指:针对普洱茶中“中期茶”、“陈茶”、“老茶”的说法,提出的普洱茶最适合品饮的年份。根据不同的原料、工艺、仓储情况等因素,不同普洱茶之间“适饮期”也有所区别。
为什么这里要套用“适饮期”这个概念?
还是以绿茶为例:某份保质期为18个月的绿茶,超出保质期后还能饮用吗?并没有研究表示超出保质期年限的茶就不能饮用了,但大部分超出保质期时限的绿茶,几乎都寡淡无味,没有了品饮价值。
在茶叶的“保质期”内,就必须符合产品说明中的口感滋味,在这里我们可以说“保质期”就是“最佳适饮期”。但如果你口味偏好陈茶的韵味,上百年的老茶,想喝的茶客不知凡几,而且这等福分更是可遇不可求。
对于普洱茶、黑茶等全发酵产品,保质期可能非常长久。因此国家对其没有制定明确的保质期时间。类似的茶叶还有武夷岩茶、广西的六堡茶等,这类茶叶只要存放得当,隔年陈茶香气馥郁、滋味醇厚,不仅不会变质,反而能提高茶叶品质。
所以,关于绿茶、黄茶等茶类,根据明确的国家标准,我们可以用正确的方式表述其保质期。
而以普洱和黑茶为代表的其他茶品,保质期的时限就并非这么明确。根据不同厂家、原料、工艺、仓储等诸多因素,保质期也不相同,品饮之前鉴别清楚茶叶是否变质即可。
总而言之,茶叶包装中的保质期在日常品饮中具有十分准确的指示作用。
对于保质期一栏内标注了“X个月”的茶类产品,应该尽量在保质期内品饮。而对于没有明确时间标注保质期的茶类产品,应该准确按照其贮存要求,品饮之前仔细查看茶叶是否有变质迹象。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茶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