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否经常听到这样:
“不是一流的大学也就那样”
“现在的大学生出来什么都不懂”
“借一下耳机,明天又是马原的课”
“气死我了,走一圈操场被情侣们那个虐呀”
毕业了,我们是这样:
李苏:
小颖,咋们就要毕业了,你有什么打算呀?
周小颖:
不太清楚,投了几个简历,感觉这些公司要求真高,工资却低得可怜。苏苏,你那边怎样
李苏:
时间过得真快,好像刚刚军训完。我刚刚去面试了一个新媒体岗位被刷了下来,说逻辑能力不行,早知道平时多写写文章就好了
周小颖:
迷迷糊糊大学四年就要过去了,想想开学的规划和订的目标,好像都没有实现,浪费太多时间了。如果这几个公司应聘不上回老家看看
只有这么一个四年,挺羡慕多了三年大学时光的研究生,唉!你回老家,以后我们见面就少了
曾经,有一份美好的四年时光摆在你面前,而你不懂得珍惜。等失去了才后悔莫及。如果上天再给你四年大学时光的机会,我想对你说五个字:“你还是那样”。
那么,大学我们该怎么做?该学什么?
《大学》里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老师说:大学是一个平台,大部分靠自己去学;
学长学姐说:没有挂过科、没有翘过科、没有谈过恋爱都不算是一个完整的大学。
记得今年暑假和一位兼职同学聊大学时她问我:大学你认为该学什么 ?
我想了想说:大学首要任务就是思想的升华。主要从四个方面学习:
1、认知能力
2、思想维度
3、创造力
4、道德修养
一、认知能力
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专业,而是为了你选择的生活与人生。确定你的学习目的,就会发现大学所设置的大部分课程都对自己的目的没有非常大的帮助。此时,你需要学会自己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对自己的认知,对世界的认知。
认知能力分为两类:
1、获取认知的渠道
2、对事物认知的广度和深度
获取认知的渠道
现在老师上课的内容都可以从不同的网上找到,不像十几年前只靠老师传授。像慕课、网易课堂等,对于塑造自己的知识体系很有帮助。但偏偏有很多同学对获取认知渠道不太关注。
很多营销专业学生看哪些书,关注哪些大V公众号不太了解。在信息大爆炸时代,哪些信息是精华要学会分辨。也有很多同学想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写作能力,却不知看什么书,有哪些大神?玩新媒体的不懂有什么排版软件,不懂H5。这些都阻碍了我们提升认知能力。
对事物认知的广度和深度
我在各个自媒体平台看情感类的爆文时,发现嫉妒的话题很高频。我在想,为什么人类非要嫉妒呢?
很多人会说,这是人性呀!大部分人到了这里就完了,很少有人能深入挖掘。可是,人性为什么要有嫉妒呢?
我一直在回忆相关的现象,后来发现嫉妒对熟人比普通人更容易且更强烈,女性比男性也更容易更强烈。举一个例子,你正在准备考研,听到一个你不认识的人得到保研和听到你班的一位同学得到保研的感受有什么区别?如果你班那位同学在一次聚会上稍微表现积极一点,可能会有人心想:不就是保送么,有什么了不起。反正我经常听到有些女生经常议论类似的话题,当然有些同学不会。但别急着否认。
后来在进化论和遗传学相关的书籍了解到:在原始的时候,因为人是一个群居动物,都分一个一个部落。能力强的得到的食品分配更多,男性在外面打猎,更有合作精神,女性在家,为了争夺更好的配偶权,更是努力地表现。逐渐地对自己部落的人(熟人)产生警惕感,后来演变嫉妒心。因为男性在外合作更多,所以没有女性的嫉妒心强。几十万年的形成在进入人类文明这几千年很难消失,而是遗传下来。
我们都知道,嫉妒别人对我们没什么好处,生气、斤斤计较对我们也是,反而让自己不开心。嫉妒心其实可以经过后天慢慢改进的,但为什么很多人的嫉妒心还那么强?
暑假看了《乌合之众》在思考“集体人”和“独立人”时突然想通了,人就是一个感性动物,像七情六欲都是感性的表现。后来我是怎么来印证这些感悟呢?
六月毕业季在跳蚤市场掏了一本解剖学,再翻看看到有这样相关的解释:控制情感、欲望是边缘系统,控制逻辑、认知的是大脑新皮层。边缘系统对大脑新皮层的投射远多于大脑新皮层对边缘系统的投射。因为边缘系统进化比大脑新皮层得早。(有兴趣可以了解神经学家保罗.麦克里恩提出的“三大大脑”)
这就意味着边缘系统经常战胜大脑新皮层;感情、欲望战胜理智、逻辑。所以早上在犹豫要不要早起时,大脑新皮层觉得早起有利,而边缘系统觉得躺在被窝舒服,而往往边缘系统战胜,所以往往睡懒觉。
而嫉妒是情感的一部分,所以往往能战胜理性方面的思考。
所以大学应该多接触各种有用信息提高自己的认知,如果我没有涉猎这些知识,只是回答是什么,而忽略为什么,就没有了解那么全面。大学与非大学最大的一方面区别就是认知的深度和广度,但现在的大学生却很缺乏。记得我淘回那本书在班上看时,有同学看到问:这不是初中生物学过了么,看这个有什么用?我觉得问这个问题本身就挺无知的。
二、思想维度
现在社会发展与变化实在太快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自媒体、新媒体等一批新词,也要求我们快速迭代技能。很多人可能刚刚弄懂就已经淘汰了,大学作为进入社会的过渡平台,那怎么以不变应万变呢?
大学学习的思想维度主要按“两两法则”,即两思维两原则:
1、逻辑思维
2、批判思维
3、聚焦原则
4、扬长避短原则
逻辑思维
讲之前先看一道题:某局的一位局长在路边同一位老人谈话,这时跑来一位小孩,急促地对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在家吵起来了!”老人问局长:“这孩子是你什么人?”局长回答:“是我孩子”
这两个吵架的人和局长是什么关系?
按照我们的习惯思维,听到“局长”这个词,我们首先心理认为他是男性,自然不好找答案,一说是女的才恍然大悟。
《创新思维心理学》讲到:在长期的思维实践中,每个人都形成自己所习惯的、格式化的思考模型,当面临外界事物或现实问题时,不假思索地把他们纳入这些特定的思维中。
很多时候,换个角度看问题可以解答很多不同的问题。当然,像说话、写作的逻辑能力,作为大学生,也应该去学习。那该怎么做?
我个人的经验,可以看几本经典的有关书籍,然后刻意练习。写作对于提高逻辑能力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我本来比较喜欢写情感类的散文,但为了练习逻辑,每次的文章形式都按麦肯锡的一些方法去写(虽然还是很差)。
批判思维
大学不同于高中,教材和老师就是权威。
教我们专业的老师在讲台自我陶醉地讲如何吸引消费者,如何挖掘客户需求?可是,大部分老师对自己教的学生都基本没有洞察到需求。也就是说老师学到的理论不会实践应用,教出来总觉得缺少很多味道。自己拥有的理论本该利用在课堂上可以教得更好却不用,这难道不是作为一个老师的过错么?
营销学上很多理论都讲到吸引消费者购买要制造一个缺口,让他们觉得自己需要,然后给他填上。而大部分老师一来上课就不断讲理论,即不说这些理论对我们如何有用,也不会详细告诉你在哪些情景用,所以很多学生没有兴趣去听。其实上马原、大英也是,在互联网冲击时代,课堂还按以前方式上,是争夺不了现在的稀缺资源——注意力。
我们了解篮球足球比赛规则不是先去背出来吧,而是主要通过看比赛或自己去玩了解,什么情况是罚球?什么情况是犯规?而且看过一次都记得了。而如果靠背理论,不说容易忘,而且没有太多耐心一条条看(想想很容易用的产品看了使用说明书却头疼的情景吧)。可是,有些老师上课只是罗列一堆理论,案例却舍不得讲一个。
聚焦原则
大学四年时间不多,没有太多时光给你什么都做,必须聚焦在一个自己喜欢和有前景的事情上(所以大部分成功的人都有过一段孤独的时光)。
又想天天和对象渡蜜月,也想天天逛街看电影吃火锅,更想每个假期都去旅行。上大学是干嘛的?今天短暂的天堂般生活就是明天长期的地狱般遭遇。哪些重要,哪些占时间应该多要考虑清楚。又想学计算机,又想学广告,还想学心理学、德语,这是大部分学生的情况,本来学术类学生就很多,什么都学,什么都不精,出来根本没有竞争力。
聚焦原则很重要,就连面试,写作等也非常重要。很多学生在简介把自己的优点罗列一堆,你想想上百份都是相同的一堆优点罗列那种感觉,应该聚焦一两个优点讲深一点。
扬长避短原则
扬长避短是战略思维的重要一环。美苏争霸时,为什么苏联被拖垮?
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战略因素就是美国坚持实行扬长避短原则。当时美国在导弹精准度、潜艇静音等军事科技占据绝对优势。美国就大力宣传这些技术的重要性,然后投入巨大资源去研发。
当时在军事备战,苏联因为缺乏研发和生产的资源,不得不投入十倍于美国的成本跟进这个战略,最后被经济拖垮了。
大学一样,在某个领域,应该让你的优势最大化,而不一定处处要弥补短处 。
三、创造力
创造力最重要的两点就是:创造知识、创新能力
《刻意练习》讲到掌握一个技能要达到三个方面学习(这是经过大量的专家、名人、伟人总结的):了解知识、刻意训练、反馈。而目前很多大学生学习的模式是什么呢?
很多同学只是了解知识,只有在大四实习才会真正训练一下,而且不是刻意的(想了解什么是刻意训练的真正内涵可以去看那本书,篇幅有限不解释过多),也很少有反馈这一环节,而创造力也离不开这三个环节。
开学第一节课余教授讲过这么一句话:小学教我们学习,中学教我们知识,大学教我们生产知识。而生产知识在很大程度需要达到刻意练习的三大要素,但可笑的是大部分大学没有做到这一点,拿一个例子说:
很多学校是做到了解知识,但我们学校非常重视训练,但忽略了“了解知识”的培养。都是以赛代练,基本没有打好很多理论不会用。反馈方面都是浮在水面的战术而已,没有得到真正反馈。没有得到专家点评,没有得到甲方点评,没有策划活动检验是否可行等,非常容易遇到瓶颈期。
后来我尝试这样做:申请五六个自媒体进行生产知识分享,后来觉得还是缺乏反馈。于是出去帮一些公司做策划活动,去面试听听Hr和老板怎么评价自己的方案等等,收获真的很大。
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最重要就是多细心观察现象与知识整理。
四、道德修养
大学四年即使你什么知识都没学,但你告诉我:“大学四年我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做一个贤人”我也会向你伸出两个拇指。
大学生很多人是这样的:
上厕所就是不冲水
老是不拿钥匙等你刚刚睡觉就敲门
开口闭口带上祖宗十八代
一个人的行旅比其他舍友加起来还多,关键还乱放
......
大学很多还是很美好的,我是带着批判思维来审视,希望做得更好。
结语:大学,是很多人的奢侈,也是很多人必经的旅程。四年的时光带着这四样东西,不带遗憾地留下一个个分镜头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