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朋友在讨论关于社交的问题。
相信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小丫和小昭是一对好闺蜜,小昭和大梅(方便区分……)关系也不错。可是小丫的磁场、三观,就是和大梅融不起来。
假设小丫是强势的一方,小昭是乖乖女一方。小昭习惯性的听小丫的。小丫会觉得小昭和大梅待久了,大梅会把小昭带坏。于是小丫会时不时的提点小昭几句,让她离大梅远点。可是小昭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可以和大梅有所交流,哪些不能,但是又不敢反驳小丫。问题就出在“习惯性听小丫的话”这一点。所以每次被小丫碰到她和大梅玩,她都会很心虚。
再看另一个例子。
假设小丫也有个闺蜜,叫大蓝。同样的,小昭的磁场和大蓝不对付。但是小丫并不会因为和大蓝一起玩,不小心被小昭碰上了而心虚。
现在我们来看结果。
第一个例子,小昭心虚后,小丫自然是表面上没明说,但是会趁着身边只有小昭的时候进行“提点”。
第二个例子,小丫不心虚,小昭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那是她的朋友,跟自己又没关系。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呢?仅仅是因为小丫比较强势么?其实并不是,更多时候还是因为自己。因为小昭一直跟个长不大的孩子一样,小丫就觉得不能让小昭被带坏了,所以时刻“监督”着她的社交圈,努力的用自己的方式来保护她。觉得小昭的认辨能力很差。而小昭也是习惯性的有什么事就会问小丫,让她给指导意见。所以当小昭一旦做了“违背”小丫意愿的事,就会下意识的心虚。
而小丫本来就是一个很独立的人,她有自己的一套分析方法,不用人操心,也不会被坑蒙拐骗。所以小昭完全不会去干涉或者完全没有想到要干涉小丫的社交圈,因为社交圈是自己决定的,发展的,别人决定不了,也没有权利来决定。所以小丫很坦然。
当一个人心虚了以后,很多可以略过的事就会不由的放大。反之,越坦然越让人挑不出错。
如果自己在做自己的决定的时候都需要看别人的眼色,别人的看法,那这个人真的是太不独立了。她没有活出自己,而是一直活在别人的“掌控”里。
任何人的社交圈都有权利并且完全有权利让自己来经营,旁人可以给建议,但是一旦涉及到“干涉”的地步,那就要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处事方式了。不要什么事都由别人做主,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不然,遇上能够真正为自己着想的人还好。如果遇上只是利益关系而牵扯到一块的,指不定会被人强势的牵着鼻子走,自己一股子委屈还没处说。
所以,一定要有自己的社交圈,有自己的规矩。让别人不会小瞧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