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匈牙利
飞机刚起飞不久,就突然拐了一个奇怪的角度,海天连成了一个平面,在飞机左侧竖挂着。一个半小时后,从窗户向下望去,地上的农田像一块由黄绿两色的色块拼接而成的大地毯,地毯上蒙了一层轻薄的白雪,偶尔一两座田园式的小房子点缀其间。
这飞机飞过的乡村风光,安静得像一幅画。
飞机终于降落在了匈牙利机场,本就有些窄小的行李提取处,被说着不同语言的乘客围了个水泄不通。在离这些乘客不近不远的位置上,坐着一个穿着鲜艳制服的机场工作人员,他就稳稳地坐在那里,好像在看着我们取行李,但也好像,只是在发呆。机场内的其他工作人员,也大都是同样的精神面貌。
由机场通往市中心的大巴车也算拥挤,由车子的颠簸程度来推断,这个国家的高速路况应该跟中国很像,就连高速路旁破败的建筑物和广告牌,甚至本国人的穿着打扮和精神状态,也都跟中国很像。
这种像,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相似之感,而且随着观察的深入,这种感觉也越来越强烈。我正在琢磨着怎么用语言表达这种感觉,同行的家人便恰好与我分享了相同的感受。
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就是这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我决定去找找原因。
大概是因为这个国家与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吧。
有资料记载,匈牙利的主要民族马扎尔族,就是起源于东方游牧民族的。古代中国的匈奴曾移居于此,成吉思汗大军的铁骑也曾踏在这片国土之上。还有一种说法,匈牙利的“匈”字读音,读音同汉语中匈奴的“匈”。如果将匈牙利人的面部画像仔细端详的话,便也可以从中依稀找到东方的影子。
大概是因为这个国家与中国有着相似的发展历程吧。
匈牙利和中国一样,都拥有悠久的历史,悠久历史也都孕育出了灿烂辉煌的文明,如气势磅礴的古代王朝,一时间风光无限的奥匈帝国,都曾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且两国又都同样的经历过一战和二战的洗礼,匈牙利也曾被纳粹的铁蹄践踏过,也曾经走过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直到苏联解体后,才开始民主自治,才开始发展资本主义,且与中国一样,都在短短几十年之间,便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与进步。
这千百年来的发展轨迹是如此的相似,这发展所呈现出的整体效果便也是相似的了,那么对于置身于这个国家的中国人来说,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便也不足为奇了吧。
大概是因为两地人民的日常生活比较相似吧。
一进入匈牙利地铁站,我便有了一种错觉,好像自己是进了北京地铁二号线的进站口。匈牙利地处断层地带,匈牙利人便也有着跟中国人相似的习惯——泡温泉。还有当地的特色菜西红柿牛肉汤,汤汁鲜艳牛肉鲜美,盛一口汤汁放进嘴里,品尝到的却是熟悉的东北乱炖的味道,一时间还有点想家了。
我越研究这种相似,便越发觉得这感觉,恰似一口古井,越挖越深,且越挖越有新鲜的水流,不断涌上来。
这种感觉,妙不可言,却终日萦绕在心间。
✔多瑙河明珠
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位于多瑙河畔,景色优美,拥有“东欧巴黎”与“多瑙河明珠”等多项美誉。
行走在布达佩斯的街道上,就好像在历史与现代交织的隧道中穿行。
布达佩斯街的老楼,早已被岁月磨平了棱角,却依然傲然矗立在街道的两旁;整个城市的基础设施略显陈旧,但好在经久耐用,黄色的有轨电车几十年如一日,哐当哐当地行驶在多瑙河畔,穿梭在古老的城区之间,行驶的电车惊动了岁月的浮尘,而日复一日地在车窗上上演的景色,也好似在向人们诉说着这个国家的前世今生。
坐在二号有轨电车上赏两岸风光,匈牙利王宫宏伟壮观,国会大厦秀气端庄,社会主义博物馆、资本主义海报,各种历史时期都在这个国家留下来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它们之间的界限,也早已不再分明。
在这个城市中,唯一明确的界限就是横穿市区的蓝色多瑙河了吧,河水像一条蓝色的丝带,把整个城市一分为二,一边是布达区而另一边是佩斯区,两个区域隔水相望,由塞切尼链桥连接着。链子桥两端的石狮子,庄严肃穆;链子桥两侧的建筑物,星罗棋布,各有各的美,聚在一起又构成了一种美妙的和谐。
走过塞切尼链桥,在布达区爬了一会儿山,伴随着山上小提琴艺人欢快悠扬的琴声,爬一会儿山,便会驻足俯瞰一下山下的景色,这般游览才发现,美丽的多瑙河风光,真是远近高低各不同啊。
山的顶端别有洞天,圣马加什教堂、渔夫堡观景台等有名的建筑物都坐落在这里,白色的建筑群精致壮观,独具震撼,它们走过了历史的尘埃,却带着一尘不染的肃穆与端庄。
布达佩斯的夜景也着实令人着迷,当我爬到山顶,站在渔夫堡观景台上时,落日的余晖已然斜斜投下,天边已泛起蓝光。
在蓝色天空的怀抱下,深蓝色的河水在缓缓流淌,马路上一条车河缓缓向前行驶,愈发的明亮,红黄两色的车光倒映在河面上,河水调皮地眨起了眼睛。
两岸灯光越来越亮了,这夜色也越来越深邃,待这夜的黑色手臂将河水中的彩色影子越拖越长时,四周早已是漆黑一片。
黑色的夜将河两侧的山隐去了,将围绕着河水的街道隐去了,将两岸的行人隐去了,山上的灯依次亮起,将两岸的建筑物镀上一层圣洁的金光,又把这金色的光芒映在多瑙河深蓝色的水面上,流动的河水将金色的倒影搅碎,搅成了头上的一片星光。
一辆电车缓缓驶来,
我祈望我俩能踏上这辆快车,
我祈望这夜色,
没有终站 。
✔最熟悉的陌生人
想起初到布达佩斯之时,去街道上的小店换钱,小屋里进来了一个领着小女孩的女人,女人与我似有默契,对视了一眼,发现是两张有着相似特征的中国面孔,随即又向彼此亲切地笑了笑,算是打了个招呼。
女孩儿紧紧地抱着女人的大腿,大喊妈妈、妈妈,透过玻璃窗,可以看见女人的丈夫在外面等着,这个男人像是从欧洲老电影里走出来的,穿着笔挺的老式军大衣,戴着黑色皮手套,正在点燃一只香烟。
这个男人却突然让我想起了昔日战争的炮火。
女人换完钱,走出去了,和她的丈夫一起,推着婴儿车走远了,我望着这对来自不同民族的男女,想象着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相识相爱的故事。他们已然有了爱情的结晶 ,而在这片美丽的国土上,又有多少这样的爱情在生根发芽呢?
在布达佩斯的第二晚,我坐公交车去歌剧院看歌剧,在车站等车的时候,迎面走来了一个小姑娘,我不自觉地看了她一眼,她也发现了我这个“从天而降”的外国人,仰起了头,眼睛直直地看着我,看得我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低下了头,紧接着,她竟伸出了一只软软的小手,跟我说了一声嗨,语气软软的,甜甜的。我俩之间,开始有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车开了两站,在站牌前停下了,很多乘客下了车,我却像突然感受到了什么似的,不自觉地向车窗外寻找,也真的就找到了这个小姑娘,小姑娘正被家长牵着往前走,小身子却倔强地向后扭着,眼睛望向一个个车窗,在恋恋不舍的回头寻找着什么。
我终于知道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是什么了。可能对这个匈牙利女孩来说,我是个最熟悉的陌生人,而对我来说,她又何尝不是呢。
中国人形容这感受,大概叫做“心有灵犀一点通”吧。
在离开布达佩斯的当晚,坐车去机场的时候,我低头放行李时,看见对面座位底下的一只脚往后挪了一挪,我顺着这双脚抬头往上看,发现是一位正在跟妻儿交谈的中国同胞,大喜。
在公交车上跟这三位祖国同胞交谈了一下,原来丈夫是被单位派到匈牙利的,妻儿也就跟过来了,这是我在匈牙利的最后一天,对他们来说,却是来的第一天。
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又有多少中国的好孩子,相继到来了,他们用青春和汗水浇灌着生命之花,又让两国的友谊之树常青。
这美丽的国度啊,这熟悉的陌生人啊,为何当我转身离开之时,却想回到最初相遇时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