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帽思考帽:从感情、直觉、感性看问题
两大类情感:
第一、普通情感,如恐惧和厌恶,怀疑
第二、复杂的判断,包括预感、直觉、感觉、品味、审美情趣等情感类型
所有的决定事实上都是“红帽决定”,我们列出了所有要素,但最终的决定永远事关情感。
跨界学习给我的第一感觉是“高大上”,这种高大上是看起来很不错,但实际上只是远远看起来很好,离的近了去看,就没有太多的意义。为什么自己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基于自己尝试过的跨界学习,自己认为其实践可操作性并不是很强。
跨界学习,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跨界,你原本就是从事文字性工作的,然后换了一家单位也是从事文字性的工作的,环境变了,从事的工作也内容也变了,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还是文字性工作,这一点并没有改变,基于此,跨界的一个前提是跨界需要你改变多少的东西,如果能让你改变60%的东西,我认为这就是跨界,在60%以下包括59%,在我看来都不能被称为跨界,因为其并没有对你所从事的职业进行改变,也没有让你能够摆脱自己熟悉的东西。
今天看一本历史书,明天看一本政治书,后天看一本物理书,这分别代表的是历史、政治、物理,但是仅仅通过读书就是跨界了吗,即使读懂可以被称为跨界吗?我的答案是未必,很多人认为跨界学习会让自己获得很多的优势,其他人不具备的优势,但是跨界本身所需花费的时间、资源、精力远没有那么简单,很多认都不理解跨界,何来跨界一说。
基于上述,跨界学习给我自己的感悟是看似高大上,但是很空洞,在有限的时间里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学懂、做懂都很难,在这样的基础下去跨界,本身意义并不大。
跨界学习的必要性给我的第二个感觉是做到之后会很牛,会成为颠覆性的一个人,像李宁,自己是运动员,然后进军商业,并创造了“李宁”这个品牌,很牛,当然也可能仅仅是幸存者偏见,即只有李宁幸存了下来,其他人已经倒在了跨界的路上。但不管怎么说,如果能真正的实现跨界学习,并通过跨界学习获得了跨界成功,这给我的感受是很牛。
此外,跨界学习如果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我会很兴奋,我第一时间学习的东西一定是编程,然后就是建筑,在这个过程中我能理解体系本身的价值,我能真正的理解框架的意义所在,但是,我知道,看一本建筑、编程的书籍很容易,想要学习这样的知识未必能够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