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是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搭配而成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是“画出来的书”。既有文学内涵,又有色彩丰富、形象鲜明的图画。而正是这些优美的图画,让人在欣赏文学的美妙之处,又感觉艺术的深远。我们可以借鉴绘本故事和绘本中的表现手法引导孩子去发现,在发现中探索,将绘本教学与美术创作相结合。我想这样的教学一定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寻绘本中的美术教学点,让幼儿学习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文学之美
绘本最大特点是图文并茂,画面中各种形象栩栩如生。深入挖掘绘本中夸张的图案、奇特的折页,以及颜色的基调等美术教学点,有利于幼儿更好地感悟绘本故事的内涵。实际操作中,我进行了尝试。如绘本《陷阱》的第4页,是一特写的大灰狼。通过勾画,幼儿发现这大灰狼有锋利而转弯了的牙齿,伸出嘴外的红舌头,跳出眼睛的黑眼珠,就连头上的毛儿都排列有序且一根根竖起⋯⋯如此细致的观察,有助于幼儿更深刻地体昧隐藏在画面中的含义和人物心理。另外,有些绘本中的折页可以向左向右或向上向下打开,往往带给幼儿出乎意料之外的惊喜。教师引导幼儿欣赏这些奇特的折页,能使幼儿更细致地体昧如此设计的深刻用意。如绘本《胖国王》中的多层折页:一打开帘子,胖国王的肚子好大啊!这样的画面往往能够吸引幼儿,使他们乐意一看再看,不自觉中进入深层次的观察。还有一些绘本中,作者会以某个色调为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幼儿园中,我们一直教育孩子要懂得分享,可是一回到家之后,有些家长却不然。
如我们班的某一位家长,他是这样教育他的孩子:“宝宝,妈妈给你买的东西带到学校后,可不能给其他小朋友,会弄坏的。”于是,这个孩子为了自己的东西不被弄坏便不愿再将自己的东西给其他小朋友玩了。所以,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实践,我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培养——
1.情感分享。一是让幼儿充分理解“分享”的初步含义,对于分享意识有一个小小的铺垫。二是幼儿的情感是与认识相结合的,情感的产生受到知识经验的影响,为了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我从故事“孔融让梨”中让他们得到启发,让幼儿懂得孔融是如何表现“分享”二字的,我们应该怎么样向他学习。三是在这个故事的熏陶下,我和搭班老师一起开展了“我爱看图书”的活动。我让每个小朋友从家里带一本最喜欢的图书到学校来。起初,只有一两个带来,幼儿不能一起看书。我就讲故事,让他们知道这个好听的故事是由某某某小朋友带来的,再通过表扬等方式,渐渐的越来越多幼儿将自己心爱的图书带到了学校。当有足够的图书时,我就让幼儿人手一本,交换各自的图书,每次都有不一样的图书看,从“分享”中体验快乐。
2.物质分享。每个学期,我们班级和隔壁班总会一起举办各种庆祝活动。这个学期,我们举办了“庆丰收活动”、“迎新年、庆元旦”等。举办这种活动时,我们提前让幼儿带点零食到学校,让他们主动地在庆祝会上与别人分享。虽然有几个幼儿还是只会沉浸在自己的零食中,但大部分的幼儿已经懂得跟其他幼儿交换。对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我会主动地去和他说:“宝宝,你想不想吃到各种各样的食物啊?只要你主动地去和小朋友交换,今天你会品尝到很多的美食。”通过这样的话语,主动去打动幼儿,让分享走进他的心灵。
二、树立榜样——引领分享最有效
在幼儿园中,教师一直是孩子心中的榜样,教师的情感态度和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所以在平常开展游戏活动时,可以试着走过去说“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这样,幼儿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分享的行为,而他也会模仿教师的这一行为。如果在幼儿中出现分享行为时,要及时地进行表扬、鼓励,用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气,让幼儿感到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进一步地强化分享行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分享行为。
家庭中,父母不要给孩子以特殊待遇,有好东西“分享”,有家务活“分担”。让孩子知道:他跟周围的每个人都一样。吃东西时与孩子“共享”,决不让孩子独食,有两只梨时,妈妈一个,你一个;即便是一只梨,那也要把它分成两半,一人一半。干家务活时要孩子“分担”,在孩子的力所能及下,让孩子分担一部分。
三、创设机会——亲力亲为乐其中
想要强化幼儿的分享行为,就要给幼儿创设分享的机会。尽可能的开展多点活动,扩大孩子的同伴交往范围,确保幼儿有较多的玩伴。同伴范围的有限,幼儿就很难学会与人分享。因此,父母应该多让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可以让幼儿邀请小伙伴到家里去玩,懂得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其他人。如我们班的一名幼儿,他的家里是开超市的。有一次,他主动带了一些糖要给小朋友吃。有这样的机会时,教师就要好好利用,让幼儿懂得分享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如角色游戏、区域游戏,都是可以让幼儿自我发展、自由分享的好时机。(编辑:大咖绘本馆编辑部秦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