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的时候,喜欢在qq空间和人人上发表各种各样的心情和日志,习惯在这样的平台上表达自己,吐槽生活中奇葩的小事儿,分享自己发现的各种美好,在回复大家的评论中找到一种叫做交流的乐趣。
重新翻看自己的qq空间和人人网页,看着自己写过的影评、书评、各种新闻事件的评论,看着自己曾经发表过的各种心情和大家一长串的回复,突然地笑起来,想起那时候的点滴。学生时代的我愿意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做一个真实的人,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和我的小伙伴儿们分享生活中的烦恼和快乐。
毕业之后,接触的人开始变得复杂起来,原来生活中不只朋友、同学和亲人,还有同事、领导、客户、竞争对手……很多时候在这样的圈子里做一个真真实实的人变得很难。有时候一时冲动发一些此时此刻的心情,却在下一秒立马意识到这样一条心情会给自己的社交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所以就会马上删除。闺蜜说,我们都是成年人了,要为自己的言论负责,一时冲动想要发表心情状态的时候,不妨写完之后给自己三秒钟,让自己冷静一下,然后再来判断是否有必要发出这样的东西,是否有必要让圈子里的每个人都看到这样的自己。觉得闺蜜的话很有道理,于是每次都给自己这样冷静下来的三秒钟,慢慢地,我发现我每次都会删除自己写下的文字,慢慢地,我就戒掉了发表心情状态和各种日志的习惯。尽管微信朋友圈有“不让……看这条状态“的屏蔽功能,我还是觉得麻烦和繁琐,便不再这样的社交平台上发表任何东西。真的是经历了在社交平台上的无限打开自己到现在的完全包裹自己。
可是生活总是需要一个表达的出口,于是我重拾纸笔,重拾笔记本,开始了只表达,不分享的写作旅程。以为自己会一直坚持,可是事实证明,缺少了朋友的支持和大家不一样的思考角度,我写的东西开始越来越情绪化,因为是写给自己看,越来越多的情绪化表达代替了理性的思考,越来越多的随性书写代替了斟酌过后的文学品味。再加上生活工作学业的繁忙,写东西由原来的经常到现在的偶尔,越来越害怕未来的某一天,我真的会放弃写作,放弃表达,放弃思考。不写作,不表达,不思考,生活就会缺少一个重要的排出口,只一味在生活中纠缠,就会越来越找不到前进的方向,越来越迷茫和盲从,最终我可能将变成自己看不起的那个人。
有了这样的意识,再加上最近看了很多书,听了很多讲座,我开始反思自己。老师说,世界上的我们通过故事相互连接,在彼此的故事中进行感情交流并且从中找到同感,进而获得乐趣。以前不以为然的一句话,却随着最近读书和思考的增多,发现了这其中的玄妙。我们不正是在阅读别人的故事和表达自己的故事中寻找我们人生的意义吗?小说,电影,电视剧……我们在消费这些文化产品的同时,不就是在作者和导演的故事表达中寻找一份交流,达到一份共识吗?我们自己的人生故事中是否也有过类似的情节,我们是否也曾有过仗剑走天涯的梦想,我们是否也向往着远方的田野和浩渺的天空……
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平台,分享自己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这样的方式慢慢打开自己的世界,真的会感受到一种与众不同的清风,真的会收获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儿。不求有多少人认同自己,只是希望通过打开自己的世界让更多的阳光照进来,让自己看到更大更多更美好的生活。
阴天,写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