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早提出天人合一思想的是战国时期的庄子,他在《庄子齐物论》中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而明确连用这四个字的是北宋的大思想家张载,他在《正蒙·乾称篇》中说“儒者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宇宙编年史——真理之书》中对“天人合一"定义和理解。
要认识“天人合一”,首先要认识“天”是什么,也就是对宇宙的认识。
书中这样阐述:“宇宙是一个无主观意识的生命精微体,各维生物共生于宇宙母体之中,自身存亡皆与宇宙息息相关。因此,各维生命精微体均是宇宙的全息缩影,藉生命维洞与宇宙各维空间相互沟通。”
在认识“天”的基础上,再来认识一下“人”,这里的人,也可以扩展理解为各种生物,甚至各维生物。
书中这样解释:“每个生物的寿命、健康和文明程度等都是由其自身生命能级所决定的,并与生命维洞的开启状况息息相关。因此,每一个生命的一切皆取决于天,高维生物生来便拥有较高的生命能级,相对寿命越长,智慧文明程度也越高; 而低维生物恰好与之相反。却可凭借开启高维生命维洞而晋升高维。”
然后书中给出了“天人合一”的概念,“至此,宇宙大环境与生命息息相关,一切孤立地看待生命的科学终不长久。宇宙同为大的宿主生命体,研究宇宙大生命与个体小生命彼此关系的学说,也即“宇宙大生命观”或“天人合一”思想。”
曾经有一位隐世高人说过,修行可以分为三个境界,分别是修道、修真和修行。修行就是知行合一,修真就是身心灵合一,而修道则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我们都熟知的诗《菩提偈》,其中,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而惠能却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里神秀讲的就是步入修行,而惠能讲的就是“天人合一”。
在讲述“天人合一”的概念之后,贤济华还在书中批判了当代人的愚昧无知:“世界各国最早期原始居民在文明发展的历程中,从生命维洞出发,努力追求天人合一,从未曾停止过对未知宇宙的执着探索,从而创造出一次又一次的物种高级辉煌文明。而此次人类文明的起点更低,并从一开始便努力将自身与整个宇宙天地相隔绝,过度夸大自身的创新和主观能动性。”
本书还告诫人们:“当下,宇宙大变将至,地球危机四伏,在这场即将降临的天地浩劫中,各种族生物无须恐慌,只须将自己融入宇宙和真理的海洋,共抗时艰,才有可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在带功师兄的带领下,与群内同修一起感受身体能量的变化。在实修中体悟到,我执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我执带来的是无穷无尽的欲望,会使人选择安逸,逃避责任,会让人不断地和别人比较,然后产生各种心理的不平衡。去除我执正是追求“天人合一”的第一步。随着海底轮的转动,我感觉到左臂上半部分胀疼,因为这里几个月之前受伤一直未痊愈。伴随着打嗝排气,心轮得到疏通,小腹也温暖起来。未来愿与大家共同修行,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参考书目:《宇宙编年史——真理之书》,作者贤济华,城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