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们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至少需要18年时间,在这6570天里,父母对我们呵护备至,在你成长道路上经历的每一次成功和失败,父母都在背后默默地支持你,为你的成功暗暗喝彩,为你的挫折暗自心焦;从不给你增添麻烦,总是跟你说他们很好。
你觉得父母为你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父母的无私奉献让你前行毫无顾忌,直到你成了家生了孩子,猛然觉醒:养儿方知父母恩。
此时,你看着父母头上不知什么时候冒出来的白发,脸上不知什么时候出来的皱纹,内心百感交集,却发现我们什么都做不了,不管做什么,他们总是笑着说:孩子,我们什么都不要,你照顾好自己就可以了。
那么,我们到底能为父母做些什么?
有人说,我一年到头工作太忙了,自身都无暇顾及,对父母,我只能给钱,让他们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有人说,不管怎么样,我要尽力让父母开心,在家帮我带带孩子,我晨昏定省早晚问候。
有人说,我不仅要让父母吃好穿好,还要让他们每年去旅游,到外面去看看。
以上种种都是将父母当做不中用的人了,好像吃饱了穿暖了,偶尔送他们出去旅旅游,就是孝顺了,甚至还为自己的种种孝行洋洋得意。
中国的父母都是年轻的时候拼命干,一旦退休了就进入带娃养生模式。给工作忙碌的儿女带带娃儿,然后打打太极,爬爬山,锻炼身体,修复年轻时候打拼事业而亏欠的身体,然后就无所事事地等着百年归世。
据统计,中国人的人均寿命已经是76岁了。这就是说,现在的中国人,活到80岁90岁,已经是个常态了。那么,在我们的而立之年,我们的父母大多才六十多岁,并不是垂垂老矣,暮气沉沉的的人,他们还有二三十年好活。
而我们做儿女的我们能不能鼓励我们的父母不要停步不前,以前没有实现的梦想,自己再去做做看,不要觉得自己不行了,把眼睛盯在儿女身上,企图通过儿女实现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以前的人生积累的智慧,对世事的洞察,对人性的通达,还有丰富的经验,都用起来。不是说只要有梦想,什么时候都不晚吗?
还记得杨绛先生吗?
2003年,93岁的杨绛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时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的时候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堂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2016年5月25日,杨绛逝世,享年105岁。
好吧,她不是一般的人,咱们普通老百姓,成不了杨绛,但是我们可以鼓励父母像她一样活到老学到老。
还有一个普通人的例子。
王德顺,44岁学英语,49岁进入职场打拼,50岁开始健身,57岁,创造活雕塑,65岁学习骑马,70岁练成人鱼线,79岁闯入模特界,在T台上大红大紫。
世界在变化,五六十岁不再是老年人;人生很漫长,五六十岁了还可以有所追求。这也许会成为我们社会以后的常态,现在人人都在追求更新迭代,终身学习,为什么我们的父母就要闭门自守,头脑僵化呢?成长的意愿,终生学习的追求是一辈子的事不是吗?
人生是段比你预期更长的旅行,鼓励我们的父母就像我们小的时候父母鼓励我们一样,在全新而陌生的人生里探险,去闯荡自己全新的世界,去实现他们的梦想,如我们一样。
这是最好的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