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刚登陆院线时,我并没有打算先睹为快,以为这部暑期上映的动画电影,主要是为小朋友准备的——让他们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正面引导他们学习和借鉴历史人物的经验教训,顺带着还可以把学过的经典唐诗再复习一下。
我还担心电影接近三个小时的时长,无形之中增加了试错成本——万一不好看,费钱又费时间。
但影片快速上涨的票房和口碑,让我终究抵不住诱惑,走进了电影院。只见放映大厅里坐满了小朋友和陪同他们的家长,难免让我怀念起疫情期间享受“个人专场”的美好时光。
好在影片非常给力,不仅角色立体饱满、剧情曲折跌宕,而且画面“精雕细琢”,奇幻瑰丽的景色尽收眼底,让人在开阔视野的同时,心境也越发明亮起来。连接近三个小时的时长,都没怎么感觉到就过去了。
看来我之前的自以为是和对试错成本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我甚至觉得影片不太适合小朋友观看。毕竟观影时间比一般动画片长多了,小朋友不一定坐得住;而且影片中的故事架构主要是按照成年人的思维模式设置,是以动画的形式来展示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小朋友不一定能充分理解。
事实也的确如此。在影片放映过程中,不时有小朋友从座位上站起来,和家长一起离开放映大厅,然后过不了多久又回来;还有一些小朋友不是跟着大银幕上的“李白”复读唐诗,就是对剧情产生疑问,旁边的家长则边看边解释——这种互动方式在电影院里还是越少越好,实在太影响观影体验。
其实作为国产动画片,影片的制作水准已经达到天花板级别——不管是场景设置、视觉效果,还是各种细节处理(人物的服饰特征、微表情等),都非常到位,是我迄今为止看过的最惊艳的动画作品。
并且影片在内容创作上比较偏理想主义,在浪漫而又富有诗意的场景中,由点及面地讲述诗人们充满失意的人生故事。一个个耳熟能详的诗圣、诗仙、诗佛,以及田园、边塞诗人,从中小学课本里走出来,个性鲜明地出现在大银幕上,尽情释放他们的喜怒哀乐。
影片主要是以边塞诗人高适的视角来展开故事情节,采取的是“口述历史”的形式。他和李白是一对好基友,年龄相近但性格迥异,一个沉稳内敛,一个豪放不羁。他们都志向高远,文武双全,在被皇帝“启用”之前,经历过漫长的“待机”过程。
但他们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坚信怀才就像怀孕一样,早晚会被人看出来。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沉稳内敛的高适,坚韧踏实,勤练内功数十年,一心想像祖父那样驰骋疆场,建功立业。
而豪放不羁的李白,生性洒脱,崇尚自由,不管有钱没钱,都能活得潇洒自在;虽然也想治国平天下,实现政治抱负,但眼力不好(不折不扣的政治小白),跟错了人,以致于差点丢了性命。
他们俩都经历过人生的至暗时刻,直到四五十岁,才被皇帝召唤,获得世俗意识上的功名。高适算是“低开高走”,一开始连温饱都成问题,虽然走得慢,但好歹是上坡路;而李白算是“高开低走”,出身富贵人家,是不差钱的富二代,虽然仕途不顺,但也曾得到皇帝赏识,在人生巅峰短暂停留了一下以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影片并没有对他俩的人生经历作任何道德层面上的评判,也没有暗示谁活得更好,而谁又活得更坏。毕竟他们生活的时代远没有电影所展示的那么浪漫美好,而真实的历史记录往往比文艺创作更残酷狗血,更让人心情压抑。
而且他们的人生并非完美,和普通人一样会留下不少遗憾,就连彼此之间情比金坚的友谊,也会在事易时移中慢慢变质,让人唏嘘。他们的坎坷经历正好从侧面提醒我们,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可不止三万里。
所以好的动画电影不会把观众当作说教的对象,也不会单纯针对儿童或者成年人来进行内容创作,但它会用工匠精神,努力去打磨触及灵魂的优秀作品,照亮观众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