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次推送文章的最后,我会预告下次文章的题目。我突然发现我之前拟的这个题目,真的是科学极了。
说实话,我这次提笔写下的是,《如何不跟孩子生气》。
其实,情绪不分好与坏,但是行为有;全然接纳情绪,但是要限制行为(自己的和孩子的)。
吼叫、打骂,都是情绪发泄的方式,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
用这种方式处理问题,从长期来看只会影响亲子关系,陷入沟通不顺畅的恶性循环。现在在辅导作业的爸爸妈妈看过来哦。
02
我们为什么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某一天我们上班累了,就莫名其妙朝孩子发一顿火;
哺乳妈妈,宝宝晚上夜醒好多次,还哭闹不安,妈妈想着明天还要上班,心中升起一股怒气;
或者因为焦虑,还有好多事情没做完,宝宝一直黏着我,随口吼道“啊呀,烦死了”;
甚至我们在孩提时代的某种不好的情绪体验被激活的时候,我们会无意识地重复我们父母的行为模式……
03
触发我们不好情绪的一般是孩子的某一个行为,比吼叫打骂更重要的,是思考行为背后的原因。
在《正面管教》中,书中有一段话,我印象非常深刻:
人们的行为是有目的的,包括孩子。孩子的觉察能力很强,但是解释能力很弱。
书中把孩子的不良行为分为四种类型。
寻求过度关注
寻求权力
报复
自暴自弃
先别着急下结论,我举个例子。
二胎时代,家庭中的老二出生后,有没有感觉老大的哭闹变多了,甚至会出现尿裤子、要用奶瓶喝奶等家长觉得不可理喻的行为。
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妈妈整天抱着弟弟/妹妹,是不是不爱我了,是不是只有我像他/她一样,哭哭啼啼,尿裤子,妈妈才能继续关注我。
可能是孩子寻求过度关注了,也可能因为二宝的到来,家长忽略了大宝的感受。了解了这些,你还会不耐烦地对付大宝吗?
04
上周三晚上刚发了一篇推送,心里有点小轻松。没想到晚上哄娃睡觉遭遇滑铁卢,差点要跟娃翻脸。
我本来以为娃下午不到3点就醒了,可以早睡。没想到她吃了会儿奶,开始耍赖,蹬腿,哭闹。我想这家伙困了。
于是接着哄,横抱竖抱都不行。抱着要往床上爬,放下她又不让放,来回折腾五六遍。
我知道她闹觉了,可以理解她不舒服,我没有生气,但是我意识到今天自己的接纳度或者说容忍度没有平时高了,小火苗要出来了。
连着两晚上通宵改稿子,白天高质量陪娃,恰逢好朋友又光临,抗着反抗的25斤也有些吃不消啊。
给她吃奶,嘬嘬又吐出来。宝贝躺在床上开始蹬腿大哭。
我自己的情绪体验就快被唤醒了。还好我有觉察,我突然想起来,这家伙晚饭没怎么吃,是不是饿了。
于是把她搂在怀里,轻轻地说,妈妈知道宝贝困了,是不是没吃饱肚子饿了,饿的感觉好难受啊。
说完她就停止哭闹和挣扎了,很乖地躺在我的怀里看着我。我轻轻地摇她,好乖好乖,好像回到很小的时候。
我再奶了她一会儿,就睡着了。
即使是同一个人,对待同一件事情,也会有不同的态度。
我们是母亲,想做一个好妈妈的同时,我们都还是真实的人。是人就会有情绪、状态的不同,有的时候就是做不到完全的一致。
大前天晚上,我大概花了一个半小时把她哄睡。但是那天晚上我一点都没有生气的意思,而今天其实才哄睡了半个小时!
那天下午睡到4点半,我心里很清楚,会晚一点睡,而且宝宝的情绪也不错,除了不困,不闹觉,我给她唱唱歌,讲讲故事,然后亲亲抱抱,继续奶睡。
05
最后总结一下五大方法。
1、用嘴巴说出孩子的感受。
妈妈知道你难过,不舒服,疼了。
让父母了解自己的感受是孩子最需要的。一个孩子受伤或者剧烈大哭时,积极倾听(适用于大一些的孩子),或者把她的心里话说出来,而不是去否定她的感受。
不疼不疼,快站起来,没关系,勇敢一点。
你又不是孩子,你怎么知道不疼?
2、觉察自己,写“心情日记”。
相信很多妈妈在跟孩子生气之后,总是会很后悔。有的妈妈说,哎,就是脾气一上来就控制不住。
每个人生气都不是突然的,都有一个着火点。写心情日记的目的就是“先知先觉”。
每次生气之后,写下觉察到自己生气的点,如果下次再遇到我会怎么做,可以想象一下用什么表情、语气,还可以练习一下跟宝宝的对话。帮助父母做好自己的情绪管理,提高段位。
3、使用magic words: 好宝宝,妈妈好爱你。这句话真的有魔法,瞬间可以抚平你心中的烦躁,只要你能够真心地、温柔地说出来。宝宝也一定能体会到,不管他现在多大。
4、转移自己注意力,对自己说,我的大脑盖子马上要打开了,快关上。然后做个握拳的动作,意思是把大脑盖子关上。想想这个就会忍不住笑出来,基本也不会生气了。这个知识点来自西格尔提出的掌中大脑。
5、降低预期,提前合理安排。比如我晚上要写文章,但是宝贝“电”没有放完,可能没那么早睡,那就请其他人帮我照看一会儿,提前专心写一会儿。
6、给自己制定一个小计划。比如“21天不生气”,或者加入加入一个社群,一群人监督打卡。
最后没办法的办法,那就把气撒到老公身上吧。当然平时也别忘了在情感账户里存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