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别想去万松书院看看。去年在书院正谊学堂度过很多美好的时光,结识了几位非常值得珍惜的朋友。后学堂关闭,就再没去过书院。
最近,我和她们重逢,心里的感恩之情频频涌动。若不是学堂的缘份,我们可能不会有今天的友谊。于是,决定今天午后独自前去探访。
以前为了早点到学堂,我通常打车去。这次选择乘公交,195转102路,方便极了,用时也不多,40多分钟而已!真奇怪,以前怎么会觉得乘公交会迟到?今天我还使用了市民卡,这是我第三次刷它,去年一直没去开通公园卡功能。为了来学堂方便,今年,我下了很大决心去开通了,可学堂却关门了。
进书院景区后,自然先沿老路直奔正谊堂。
一切仿佛并未改变过。是啊,这路、这季节和景色再熟悉不过了。不过,当走近我们最喜欢的平台,仅有一只黑猫坐在木长凳上,我蹲下去拍它,它朝我“喵”了一声,不冷不热。
我自觉无趣,便转身走向正谊堂。一位身穿工作服的女子“吱哎”一声将门从里打开,走出又关上,去了二楼。我从走廊开着的窗户看见了今日的正谊堂。
原来,这里已是“杭州中意文化交流中心”!好像是梁山泊与祝英台及罗密欧与朱利叶这两对情痴将两个城市的手牵到了一起。上网查了查,这牌子也才于今年9月3日挂的,下面是网上的图。
门前的保洁阿姨换成了大叔,大叔只能蹲在石头台阶上。过去,阿姨扫地累了便可随时进学堂坐在椅子上休息,后勤义工商师姐、陈师姐会热情地给她添烧开的热水。
我很好奇二楼会变成什么样,那个可盘腿而坐的静心室,此时若还在的话,正沐浴着微西的阳光,像被金纱披了一层般,美丽宁静。
我沿着熟悉的台阶上去,二楼走廊防腐木已拆除,阳光还是阳光,却没有了金纱的美妙感觉。涂料刺鼻的味道时不时散发出来。据说,里面装修了个卫生间,这里主要用来招待宴席,但看着还像会议室。
十年前,正谊堂曾挂了块“万松讲堂”的牌子,轰动文化界,首场开讲的大师是台湾的曾仕强教授,去年已故。当年著名的袁腾飞老师还在这里呼吁杭州人多读书。十年后,只剩爱情主题了。都说恋爱中的人智商都很低,我想,会不会这个地方因不强化读书光谈情说爱也会变得智商余额严重不足啊?
好吧,我还是去其他地方看看,深秋初冬也不必分得太清。
书还是要读的。老子说:希言自然。可不,所有人,来了,去了,都在虚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