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聊聊如果孩子让我们做一些我们做不到的事情,或者孩子感受到挫折的时候,父母如何处理自己的愧疚感。
生活中有很多时候,孩子让我们做的事情,我们是没办法做到的。比如两个孩子同时要妈妈;孩子要买手机,买玩具,我们不愿意答应;半夜忽然想起要出去玩,现在就得去;孩子东西被抢了,哭着喊着叫妈妈“你帮我抢回来!你快帮我抢回来”,等等。
这个时候,拒绝孩子是容易的,不容易的是如何面对自己的愧疚感,以及不把自己无能为力的感觉迁怒到孩子身上。有很多妈妈在没有满足孩子要求,或者对孩子发脾气之后,确实是对孩子很愧疚。因为愧疚,所以会想方设法弥补孩子。
可是你要知道,孩子是不会因为你的愧疚,就放你一马的。更有可能的是,他越是发现你愧疚,越是有可能找事,最后弄得妈妈是心力交瘁,逼得你又再次发脾气。
比如,有些妈妈生了二宝之后,就会觉得自己对老大的陪伴和关注太少了,很有愧疚感,所以会下意识抽空陪老大。老大会怎么样呢?他会更乖吗?当然不会,他会更加制造麻烦,让你不停地关注他。也就是说,当你有愧疚感的时候,孩子会利用愧疚感来控制你,而且他会认同你的愧疚感——就是你让我这么难受的!
其实任何一段关系当中,只要有一个人有愧疚感,两人就已经不平等了。很容易出现愧疚的一方讨好,而另一方变得指责,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失衡,直到这个弦蹦断。要想走出这个魔咒,必须有一个人是在太极状态,不管你怎么说,怎么做,我都不接招,任何冲突我都不用愧疚去转移,而是用爱去化解。
在亲子关系中,我们当然不能指望孩子做那个太极之人,我们唯一能够改变的是我们自己。
身为妈妈,尤其是那些总是觉得愧对孩子的妈妈,一定要重视自己的愧疚感,并且要及时处理。具体怎么做呢?
第一,妈妈要认识到,当孩子提出一个要求,我们没办法满足的时候,答应不是对孩子的爱,回应才是。
有一个妈妈来找我,她家两个孩子,老大是女儿,老二是儿子。自从儿子出生以后,女儿的任何东西都不允许弟弟碰。自己不要的衣服、玩具,送给外人可以,送给自己的弟弟,那是绝对不可以的。
爸爸妈妈觉得,老二确实抢了自己对老大的爱,心里很有愧疚感,所以当女儿强调这是自己的东西,不许弟弟碰的时候,他们也会强调:对,这个东西是你的,弟弟不能碰。
当女儿说“不许弟弟睡我们的大床”,他们就赶紧答应,弟弟从出生就一直睡自己的小床。不管妈妈喂奶有多么不方便,都不敢让弟弟睡到大床上。
父母这样的时候,心里会不会对大女儿有愤怒?会不会觉得她不懂事?一定会,所以,一方面父母对孩子愧疚,另一方面,又会讨厌这个孩子。
这个女儿就变得越来越难搞,什么东西都是我的。房子是我的,爸爸妈妈是我的,弟弟这个不能碰,那个不能动,弟弟不听话?打!
孩子这样,对哪个父母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所以经常弄得爸爸妈妈忍无可忍打孩子。
当孩子说:“这个玩具是我的,不许弟弟动!你再动,再动我打死你!”很明显,孩子处在问题区,如果妈妈说:“行了,我知道是你的,我把弟弟抱走,我们不动你的玩具。”
你让孩子后面说什么?是不是心里窝着一包火发不出去?下次是不是更找事?是不是有可能不讲道理到连椅子都不许弟弟坐?
可是,如果你倾听她:“哦,弟弟动了你的玩具,你不高兴了啊!”
“嗯,不要让弟弟动我的玩具,这是爸爸买给我的。”
“哦,这是爸爸买给宝贝的玩具,宝贝好喜欢啊!”
“嗯,我喜欢和爸爸玩。爸爸,你有没有时间陪我玩会儿啊?”
孩子跑走找爸爸玩去了。这是这个妈妈上了我的课回去以后应用的真实的案例。才几次以后,她就说:“哎呀,我发现我女儿变了,怎么那么可爱啊,特别照顾弟弟,再也不什么都霸着说‘我的,我的’了!”
是的,孩子真正需要的是回应,而不是答应。他怕的是你不愿意理他,不愿意听他说话,至于答应不答应,那都是小事。孩子要买手机、买玩具,都是这样的,你可以不答应,但是你要有回应,回应才是真正对孩子的爱。
所以,如果你没办法满足孩子的要求,不需要有愧疚感,只要你有回应,那就是世界上最好的爱了。
第一点,父母需要认识到,拒绝孩子没关系,能够回应孩子的感受就可以了。
第二点,父母要区分什么是真实发生的,什么是你想象的。
比如,有时候我们会把孩子想得很可怜,我要去上班,没办法全职带孩子,早上孩子哭得那么撕心裂肺,天哪,孩子太可怜了,我太对不起孩子了!
这是真的吗?不是,这是你臆想出来的,什么孩子可怜,孩子难过,孩子会受伤,孩子没人关心等等,都是我们想象出来的,不是真的。你只是去上班,他在家有爷爷奶奶照顾,怎么就可怜了?
如果你去上班,把孩子一人放在家里,这是真正的可怜。如果爷爷奶奶在家虐待他,不给他吃喝,这也是真正的可怜。
所以,我们要区分什么是你想象出来的,什么是真实发生的,我们对真实发生的负责就可以了,越是想象,就越恐惧重生,寸步难行。
第三,如果无法克制自己的想象,就是很愧疚的话,那么接纳这个愧疚,成为这个愧疚,看看这个愧疚到底想和你说什么。
举个例子,比如,对孩子发完脾气很后悔,很愧疚。怎么做内心对话呢?
首先,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自己坐着,感受这个愧疚在你身体的哪个部位,用心去感受,感受它的形状,颜色,感受它想要说什么?
比如它说的是:“不可以这样对我!”这句话,你熟悉吗?这句话会让你想到谁?那个人和你之间发生了什么?
你有什么话想要对那个人说的吗?把对面的椅子想象成那个人,尽情地把你任何想要说的话和他说。说完之后,再坐到那个人的位置上,成为那个人,听到刚才的话,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如此反复几次之后,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发现。现在的人和事是不太可能真正引发我们强烈情绪的,我们的绝大部分情绪都来源于十八岁以前的人和事,比如,曾经父母很严厉的打压你。如果你没有疗愈的话,你看见权威,比如领导、老师,你就很难和他们相处愉快。
要么看见就躲,生怕他们找你;要么遇到冲突,很容易觉得被欺负,想要和他们拼个鱼死网破。所以,现在的愧疚,一定是关乎于过去的,这是需要我们疗愈的地方,也是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父母走进心灵成长课程的原因。
最后,需要了解儿童的发展规律,知道孩子为什么这样,懂得自己该给孩子什么样的环境。
很多时候,我们愧疚是因为我们不懂,我们以为所有人都把孩子送进培训班是对的,所以拼尽全力也要尽量把孩子送进去学。当时间、经济不允许的时候,我们就会愧疚。
可是,如果你真正了解儿童教育,你就会知道,什么时候可以送去什么样的培训班,而不会一窝蜂的跟着别人去做。
而且即使,我们再努力,也会有不懂,或者即使懂了,也还是做得不到位的时候,弗洛伊德曾经说过一句话:再完美的父母也会养出伤痕累累的孩子。
所以,不管怎样,孩子就是会带着创伤长大,同时荣格也曾经讲过另外一句话:如果人没有自我疗愈的能力,那么他只有两个去处,一个是精神病医院,一个是监狱。但是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没有去这两个地方,说明我们都是有很大的自我疗愈的能力的。
所以,还好,即使我们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甚至做错了,即使孩子有创伤,但他依然有自我成长的能力。这,就足够了。
信任吧,信任你的孩子,有成为他自己的能力,而我们只是怀着崇敬接纳孩子, 带着爱教育他们,护送他们踏上成为自己的旅程。
第42课作业:
这节课说到了家长对孩子有愧疚感的情况,很多妈妈经常在对孩子发了脾气或拒绝孩子之后会有愧疚感,你有过吗?今天的作业:
1、什么时候你会对孩子有愧疚感呢?
孩子不听话打骂孩子之后。还有孩子生病,感觉自己没带好她。幼儿园时早早送去最迟接回家。
2、当你对孩子有愧疚感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呢?孩子的反映是什么的?
我摸着被打的地方问"这里疼吗"然后抱着他
孩子"你看这里,这里都是你打的,你都不爱我。"委屈。
开始说生病我没照顾好她时,她没说什么,后来生病,她自己说妈妈没照顾好她。
早送迟接,我会多拥抱孩子。孩子这倒是很懂事,偶尔有时也会讲"妈妈早点来接我"
3、静静地感受你的愧疚,通过外在的表象开始探索内在的功课吧
孩子有要求,我们无法满足时,不需要有愧疚感,只要你有回应,那就是世界上最好的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