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凌晨几点的XX”的文章已经屡见不鲜,《凌晨三点的北上广,最适合离婚了》,《凌晨三点不回家!成年人的世界有多心酸?》《我没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可我见过凌晨三点的北京》《我见过凌晨一点的北京,也见过凌晨三点的香港》······好像“没见过凌晨3点的北上广”,没资格谈”努力”,不配说生活“艰辛”。
每篇文章都讲述了一群在一线城市打拼的年轻人的辛苦不易。他们迎着朝阳走,披着星光回,在繁华的一线城市生活了2-3年都没时间出去玩一玩。前段时间一篇关于讲述职场故事的推文《凌晨3点不回家:成年人的世界是想不到的心酸》在网上疯传,很多人表示:“扎心了,这就是我的生活啊!”于是乎,“凌晨几点”系列文章又再一次被刷屏。
敬佩故事中主角为工作努力,感叹生活不易的同时,也陷入沉思——难道我们所想要的“成功”真的要舍命取吗?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已达60万人,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每天约有1600人死于因劳累引发的疾病。高强度的工作配合飞速上涨的物价和内心的焦虑和压力,是导致年轻过劳死的三大直接原因。
只有工作,没有生活,这几乎成了职场人的常态。
《中国城市白领健康白皮书》显示:有76%的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白领过劳的情况更是接近六成。他们在人生最灿烂的年华,本该享受生活的美好,却早早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忙,没时间~”、“我也想逛街啊,也想约朋友出去玩啊,可是没时间”、“这个方案明天就要,我也没办法。”、“谁不是为了混口饭吃?关键是穷啊·!”······这一个个看似合情合理的理由,可背后的真实又占了几成?
赚钱重要,命更重要。成功永远不是一蹴而就的,凌晨3点的北上广见得多了,可能就再也见不到清晨6点阳光了。
繁忙工作反映出来的其实是社会的畸形和现在人的焦虑。
生活不易,在一线城市打拼的“外地人”更是辛苦。当初雄心勃勃的追逐梦想,可还没实现,就被现实打败了。高房租、高生活成本、高强度工作,三座大山压得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生怕一不小心落在别人后边。于是内心开始矛盾、挣扎、焦虑,一面努力上进,一面又看不到结果而迷茫。
朋友圈的努力奋斗人设
被网络分散主力以后,人们将希望寄托在“碎片时间、碎片阅读”上。标榜着“每天进步一点点”的人看着手机、刷着微博、“坚持打卡”。于是乎“有书共读”被刷屏、薄荷阅读被刷屏,英语流利说被刷屏,得到被刷屏,在这种营销广告的宣传下,在朋友圈的推动下,拾起了遗忘多年的枕边书、单词本,重新开始学。
扪心自问,真的看进去多少?认认真真学习打卡了几次?最终坚持下来的又有几个?敢不敢说有多少次是赶在一天结束时“形式打卡”?
是不是扎心了?其实我之前也做过这样的“蠢事”。励志好好读书,坚持21天、90天,事实上往往刚刚坚持一周就被各种事情打断(当然很多事都是借口啦),开始还装模作样的继续打卡,在朋友圈维持“爱学习”的形象,坚持不了几天还是放弃了。
对自己认识清晰的人,感叹“下次绝对不交智商税。”,可“积极向上”的人每每看到朋友圈有人打卡学习,还是忍不住的焦躁起来。
老板眼中的刻苦员工
在职场,老板的喜怒哀乐决定着我们的“钱途”,为了让老板看到自己努力上进的一面,于是“认真工作”,上班时间刷手机,聊天,逛淘宝,下班时间留下来加班,手上的工作永远做不完,单身的青年把全部生活奉献给了办公室。
“一起逛街吧”,“不好意思,最近出差。”;“新上的电影,陪我去看吧!”,“最近部门晋升,过段时间吧宝贝,我有腾讯会员。”,“儿子,什么时候回家看看?好久没见你了,工作别太辛苦!”,“知道了,忙完这段时间就回去。”
“这段时间”,究竟有多长?一直没有过完。
无数个日夜里,我们将120%的时间交给“工作”,每个人都在拼了命的往前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生活被各种“自我提升”的事情填满,生怕浪费一点点时间。这不就是大城市、现代人的焦虑吗?
“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这是我一直很赞同的一句话 。回想一下自己的加班有多少是因为工作量大,有多少是因为效率不高?“努力”了很久,依旧无所收获······别总把责任推到生活、工作、老板、经理身上。最大的问题在于自己。
不管是朋友圈中的打卡,晒努力还是老板面前的“好员工”,都不过是生活焦虑产生的自我安慰。我们总是花太多的精力到这些“表面”功夫上,却常常忽视出发的方向。
一定的焦虑是好事,过度的焦虑就是病了,得治。
解决焦虑的方法有很多,这里推荐一种“静心五步法”。这个方法是由心理学设计出来的,最开始用于罹患痴呆症的人。正因为这个原因,这个方法非常关注行为层面的放松,而对认知的层面关注较少。毕竟认知这件事(所焦虑的事项)非常个人化,但行为动作的放松,每个人都可以做。
1、意识到焦虑的根源。意识到焦虑是改变的第一步!特别是在习惯养成的这个领域。
2、有意识地控制你的呼吸会给大脑传递信息。当你感到焦虑的时候(通产都伴随着浅而快的呼吸),试着将它改变为放松的呼吸,更慢更深的呼吸。
3、冷静的思维暗示。要说“冷静的思维”非常容易,但是当压力情景来临,心跳加速的时候谁又能够真正做到冷静思考呢?关键是,要提前准备好冷静的思维暗示。
4、抽身去开始活动。如果说更多的活动是解除焦虑的关键好像有些奇怪,因为我们倾向于觉得焦虑的解决办法是放松,做更少的事情。但是,当大脑没有被事情占满的时候,它空荡荡的部分常常走向了焦虑,但当我们做我们喜欢的事情时,我们感觉会更好。
5、睡眠技巧。通常,当人们焦虑的时候他们的睡眠也会出现问题。因为缺少睡眠导致人们焦虑睡眠,从而恶性循环地导致更加糟糕的睡眠。跳出这个循环是很困难的,但是对于锻炼“健康的睡眠”会有一定的帮助。
正如哲学家康德所说,“世界上唯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则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生活很美好,不要在过早的年级透支生命。如何让他变得更有意义,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