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想过,为什么明白那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
——by高凤华
1
今天在一个妈妈群,有一位宝妈说了一件很常见的事。她快两岁的儿子用奶奶的手机看视频,奶奶要看信息就拿了回来,然后儿子就哭开了。奶奶给手机也哄不好,妈妈就把儿子抱出屋子,不再给手机。奶奶就不愿意,还要用手机哄孩子。然后宝妈说,孩子玩手机不好,不给玩。婆婆就不高兴了。就这么个事。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事。先说大人。首先婆婆跟媳妇都想在教育孩子上树立权威。都想争取控制权。媳妇未必平时就能做到不给孩子玩手机,只是在婆婆面前面临对孩子的管教时,要宣扬一下自己的权威,说出不能给孩子玩手机的规矩。这时候婆婆马上感觉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当然要坚持用自己的方法,我就要给孩子看手机,你能怎么滴?
这时候空气中就充满了火药味。媳妇觉的老年人就是没文化,孩子都是老人惯坏了。婆婆也气啊!看把你能的,不能干这,不能干那,你咋不上天哪?
然后,孩子就发功了,哭闹不休。妈妈越说,别哭了,哭的越凶。越讲道理越不听。手机动画片看的好好的,凭什么说夺走就夺走?就要哭,就要闹。
孩子哭闹烦死个人。妈妈是崩溃的。这时候有些专家就出来教宝妈了,一定要讲道理。问题是道理每个人都有一箩筐,为什么还会教出熊孩子呢?因为道理用不好也是害人的。当你拿道理来修理人,显示权威的时候,道理就是狗屁。
其实,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想,孩子被侵犯哭才是正常的。你从他手机夺玩具,凭什么不让人家哭?手机是大人的玩具,你给孩子玩就是他的玩具。大人是很奇怪的,你要真觉得一样东西不好,直接不让孩子接触就好。你不能双标,我能玩,你不能玩;刚才让玩了,现在不让了。这没道理啊?
有些砖家建议,可以用别的东西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这个妙招可以偶尔用用,但最好别把它当法宝。一个人的注意力如果一直被干扰被转移,不能善始善终干完(或自然结束)一件事情,那这个人就被玩坏了。
一个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无法专注做一件事情,通常就是因为有了我们这种好管闲事自作聪明的家长。
2
如果一个家长高兴时就把孩子当萌宝,随便宠,亲不够;孩子哭闹了,烦人了,就焦虑,无比嫌弃。那么孩子的表现就是任性的,叛逆的,自我感觉不好的,无所适从的。
就在上面那起夺手机时件的讨论中。有一位宝妈总结:孩子难哄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姿势。有了孩子就要让自己成为更优秀的自己。这个“更优秀,更好的自己”的流行语,不知误导的多少人。
当父母无法完全的接纳自己,觉得自己是不够好、不够聪明、不够优秀的,就会把这种感觉投射到孩子身上。妈妈想做更优秀的妈妈,也希望宝宝成为更优秀的宝宝。结果就是不接纳自己和宝宝现在的样子。
因为自己不优秀,所以哄不好孩子。这个逻辑是错误的。大部分父母都很普通,但不意味着都教不好自己的娃。恰恰是因为对于“不优秀”的恐惧才会让自己求全责备,真的既教不好自己,又教不好孩子。
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一再的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是成为你自己。
仔细想想你眼里所谓更优秀的自己标准是什么?是像章子怡大小S一样,更优雅更美貌更成功更有钱?还是文采风流,智慧高贵如杨绛?这个标准是别人的,你所谓更优秀的自己标杆也是别人。你只不过是想活成别人的样子。
而一切依靠外界眼光评判加在自己身上优秀的外衣,真是就是你自己吗?那只不过是头脑中描摹出来的一个完美画像,也是一个为了得到世人承认而刻意要追求的外相。因为不是自己的,所以永远在前方,从未被追上。
真正的做自己,成为自己,是全然的接纳自己,心灵富裕。
这不妨碍你追求优秀,出色。自己的重心稳了,就不再匮乏,就能够抱持容纳亲人孩子的不完美,既不夸大孩子的优点,也不贬损苛责孩子。
3
作为家长陪伴孩子成长,孩子也给予我们再次的成长的机会,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
而成长永远会涉及到善恶,是非。如果一个家长不停的纠正孩子,告诉孩子这不能碰,那不能干,不仅孩子会受束缚,家长也会累个半死。
有一个办法,可以给孩子讲童话。可以通过童话故事让孩子模拟学习各种生活中的场景。
歌德夏介绍了一个理论,这个理论是心理学家兼小说家基思·奥特利(Keith Oatley)提出的。他说,故事就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飞行模拟器。飞行模拟器能够模拟飞行中遇到的各种情景,让飞行员接受训练,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机毁人亡。故事也是一样。故事把我们丢进一个充满风险的世界,我们可以好像身临其境一样地去体验各种危险,同时又不会真的付出代价。我们体验了乱世中的感受、被社会遗弃的滋味、不按社会规范行事的刺激,但又不会真的落得家破人亡。故事中的英雄可以代替我们牺牲性命。(来自何帆老师得到课程)
而怎样讲童话,我们可以学习歌德的母亲。
歌德的母亲在晚年这样回忆:“我把气、火、水、土描述成美丽的公主,自然中的每一种东西都有更深的意义。我们虚构星星之间的道路,虚构我们会遇到什么样的才智超群的人。他目不转睛地盯着我,如果他喜欢的某个人物的命运没有按照他所希望的那样发展,从他的脸上,我可以看到他如何怒不可遏,但又竭力不让眼泪流出来。有时他会插话说:妈妈,即使那位可怜的小裁缝杀死了巨人,公主也不会同他结婚。听他这么一说,我就停下来,把灾难推迟到第二天晚上。所以我的思想常常被他的想象所取代。第二天,我根据他的暗示安排命运,告诉他,你猜对了,结局正是如此。他非常激动,可以听见他的心在激烈地跳动。”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邪恶小精灵,会诱惑我们做一些错事和坏事,但哪些错误是致命的,这不能靠成人的说教,要靠孩子自己的探索。这也就是我以前说过的,犯错要趁早,尽可能把能犯的错误都犯一遍,但犯错就要改正。(来自何帆)
我们不能只让孩子接触善良的,美好的事物。也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恶,是粗鲁,是阴暗。善恶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而如何把握这个界限分寸,就标志着一个人的成熟。
韩大爷读写训练营 Jane漂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