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搭伙开干半年有余,没做出啥成绩,坑倒是踩过不少;在鼓励「双创」背景下,一批批青年前赴后继的扑向创业这条路;我们恰巧成了分母中的一个数字。虽然我们做决定的时候从没考虑这个因素,可能也或多或少有点影响吧,毕竟新闻还是看的。
不说具体业务,重点说说教训或体会。
一、创业真的是一门技术活。门槛主要在思维和执行上,光有一腔激情是没有用的。按概率来算基本上会摔个大跟斗。思维方面主要体现在对所进入的行业是不是有足够的了解,对所在行业的上下游环节能否把控的好。简单的说,要懂得用公式或者尺子去衡量。例如电商的公式是销售额=流量客单价转化率,要想提高销售额,从后面三个因素拆解逐个提高;尺子可以参考雕爷给出的「产业链—价值链—核心竞争力」,意思是进入某个行业要从这个产业链角度去分析,再看自己进入能提供哪些价值,承接上游盘活下游;接着找出自己的差异化核心竞争力。其次还体现在执行上。创业归根到底是门手艺,任何聊起来热血沸腾的事要落地总是一件事一件事来做的,如果在做每件事的过程中,你能知道某个步骤做到什么程度刚刚好,那就说明这个步骤的手艺有了。当然普遍的结果往往是思想上高瞻远瞩(不一定说对所做的事都想清楚了)行动起来却差千万里。
二、对整个过程发展的粒度掌握的越细就越有做成的感觉,剩下要准备的就是做和应急方案了。这也是我成功拿下驾照的真实感觉;对比初考和补考前的状态,能过都是脑子里对整个过程非常清楚,怎么看镜子,方向盘打多少圈等等;科目三的时候教练跟我说两千块包过的时候都被我犹豫了下委婉的拒绝了,我相信这种感觉。说的不够具体,可能只有自己体会下才更真切,不知道那些从0到1赚到钱的富商会不会也有类似的感觉?
三、有个互补的团队。创业团队本来是短小精悍的精锐部队,擅长游击战,每个人都有项有优势的战斗技能。不然中途吃亏就大了。
据说大多数创业青年都是拿着长辈养老的钱来为国家降低失业率做贡献,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的;没有周末和社交时间,信用卡又在提醒还款了,经常看到凌晨两点钟的天空。如果在公司工作不能做到月薪20K?凭什么创业就能赚到大钱? 至此我对创业有了些新的看法。
很惭愧,就总结了这么三条微小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