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文康所著《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六回文曰:“无如望子成名,比自己功名念切,还加几倍。”
这是关于“望子成龙”的最初来历。后来人们又推演出了“望女成凤”一词,都是寄望于自己的子女能有出息,有做为,光宗耀祖。
在这个成语出现之前,中华民族对于孩子的期望,早就是强烈而执着的。就连视功名如粪土的贾宝玉,终究还是为了父母,参加了他的“高考”,取得了一个名次,也算是以这种方式对父母尽了一份孝心。
可以说“望子成龙”,是中华民族一个古老悠久的传统了,曾经被当做父母对孩子一种关怀体贴,广为传颂。
在古代,科举是人们地位上升的唯一途径,父母自然会对此寄予厚望。毕竟,我们从来没有“条条大道通罗马”这一观念,没有滋生出其他的途径,使人生照样可以走向辉煌。
现在的高考承担的也是这种功能,虽然它变得也越来越势微了,但在同样几乎没有另外途径的前提之下,当今的普通父母们对高考的重视程度,是无法减弱下来的。
这也慢慢导致父母对自己的未竟理想,寄希望于孩子来实现,变得依然强烈,甚至没有商量余地。
眼下,高考刚刚结束,很快就会阅卷完毕,进入填报志愿的阶段。虽然有一些家长是比较明智和开放的,让孩子来自己决定所学专业,但也不得不承认,还是有相当大的一批家长,仍然会干涉自己的孩子报志愿,把自己的意志强加进去,以为孩子好的名义,光明正大地左右孩子的人生!
好些孩子不得不屈服,勉强同意了父母的安排,但是却给以后埋下某种阴影和隐患。这或者会造就一个无法挽回的悲剧。
朋友给我讲过两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是,在香港读研究生的女孩子,还有半年就硕士毕业了,却从二十多层的高楼上跳了下来,结束了如花的宝贵生命。这让她的父母所有的苦心都付诸东流,他们失去了挚爱的独生女,也差不多失去了一切。
这个女孩从小就是乖乖女,父母经济好,为她提供最好的条件,只要她努力学习,学习,再学习。这样教育的结果,学习成绩固然优秀,其他方面就会有所欠缺。她形成了自理能力差,性格内向的特点。父母还偏要让女儿去香港读研究生,她在那个环境里更加孤寂,难以适应,慢慢患上了抑郁症。
本来跳楼之前,她跟父母谈过,说自己读不下去了,想休学,想回家。但是父母坚决制止了她:“你还有半年就毕业了,你再坚持坚持,也就过去了,千万不要没毕业就这么回来,让亲戚朋友、左邻右居怎么看咱们啊!”
就这样,女孩没能提前回来。但更不幸的是,她也永远回不来了。
还有一个,也是关于独生女的悲剧。
这个女孩子,学习也是超级刻苦,超级棒,考到南方的重点大学。她的父母有钱也有一定的关系,毕业后让她回来。女孩不情愿,当初考大学时,报专业时,都不是自己最喜欢的,都服从了父母的意愿。如今,她在大学里也有了情投意合的男友,想留下来和男友一起奋斗,留在南方。
父母了解到男孩的情况,认为配不上自己的女儿,门不当户不对,再加上只有这么一个女儿,哪舍得放那么远?所以,施加各种压力,想办法拆散了两个人,并让女儿回到了北方。
他们在北京给女儿买了房子,又帮她通过某种方式找到了工作。有时他们也会到北京来看望女儿。大部分时间是女儿独住北京,不断的相亲,也列入了父母的安排日程。
但是被迫与男友分开的痛苦,让女孩变得郁郁寡欢,精神恍惚,不但工作中缕缕出错,其他的时间里也回不过神来。终于在一次横过马路的时候,心不在焉的她被汽车撞到了,再也没有醒过来,离开了这个世界。
失去了唯一孩子的父母,心灰意冷,一下子苍老了许多。再多的财富在他们眼里都失去了意义。他们变成了灵魂麻木的行尸走肉,因为孩子的离去,他们对世界也再无热情可言。失独之痛,统治了他们,无法超越。
这两个“望女成凤”的例子,全都悲惨地失败了。她们的父母回忆起来,一定有无尽的遗憾,尤其是,他们对于把女儿,当做另一个自己来管理的那种自私与残忍,足够他们悔恨一辈子了。
也许是生存的艰难,卑微,苦痛,让父母体会到作为一个一文不名的底层人,所付出的代价过于惨重,过于悲哀。所以,才不遗余力地让孩子努力往上爬,这样才能脱离苦海,才能出人头地。
确实,我们的生存层次只有这么高,轻易的谁也不敢去谈诗谈远方,因为谈这些好高骛远的东西,回过头来可能饭碗就没了。生存压迫是头等大事。
也许人口的众多,资源的有限,导致了激烈的竞争,让人失去了体面和安全感,变得目光更加短浅,也更加专注于眼前。
残酷的现实,被扭曲的价值观,每代人之间的代沟,使父母总爱把孩子当做私有资产来对待,总是免不了对孩子进行一种期望的剥削,比如,自己没文化,就要求孩子无论如何都要帮他们实现有文化的理想,自己没上过大学,就要求孩子无论如何得考上大学,自己的专业不理想,就要求孩子无论如何要替父母考个向往的好专业,而不管孩子自己是不是喜欢。
他们因此而与孩子产生巨大的矛盾冲突,但由于他们不愿承认孩子拥有独立的人格和自我,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就几乎变成了不可能。他们还用孝道来压迫孩子服从自己,丝毫不认为这是一种侵权,是一种残忍和自私。
是的,如果父母把自己未竟的人生理想,强加给孩子来实现,是一种侵权行为。
难道大量学生意外事件的发生,不值得大家反思吗?
父母们应当看到,孩子首先属于自己,其次,也属于社会,但他们与父母却并非从属关系。虽然血缘上是继承者,但人格上是平等的,两者之间亲密的纽带应当由爱和尊重来组成。爱和尊重是理解的前提,有了这些,亲子关系才能和谐。
随着时代的发展,尽量尊重孩子的自由意志,接受孩子的平庸,不管孩子成就如何,一如既往地爱他们,不讽刺不挖苦,不拿别的人来攀比,应该成为好父母的一种必备素质了。
一个孩子身上的自信,善良,勇气,活力,通情达理,是比学习成绩优异还要更大一些的优点。健全的人格,会让孩子的人生走得更远,更好。
父母们的名利之心太重,已经成为孩子身上沉重的枷锁,尤其有些父母简单粗暴,动不动就“恨铁不成钢”,咬牙切齿,呼天抢地,让孩子的尊严一落千丈,这可是比少考了几分,更大得多的损失。不要弄得得不偿失!
父母作为成年人,从内心深处,还是要脚踏实地,为自己来负责的,这才是第一要务。要知道,孩子有孩子的天分,孩子有孩子的人生,接受现实,冷静坚强,才更有力量。
奉劝天下父母,千万不要再奢望孩子能让你如何如何了,不要再对孩子的理想与现实进行蛮横的侵权了,过好自己以后的人生,让孩子自己去锻炼成长,经风历雨,该吃的苦就去吃,还受的难就去受,最大程度地拥有自己的生活就好了。
毕竟,我们若不开始改变的话,生活不会变好,社会也不会进步。
总之,天塌不下来的,就让孩子自己去做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