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这句话有很强的误导性,如果没有兴趣难道就不学了吗?当然不是。兴趣只能让你更好的、更快的开始,至于能不能持久,还有其他因素。那兴趣的本质是什么?兴趣是怎么产生的?如何才能让兴趣转变为持久的动力呢?我们先从兴趣的本质讲起:
兴趣本质上是追求成就感,我简单地把这种优越感分为两种:
1、未获得的成就感。比如我一直很想组个乐队,出自己的唱片,然后各种美好的幻想,这是我想象中的成就感,为了体验这种成就感,于是,我们有了想法,开始行动。
2、已经获得的成就感:比如说, 我学习吉他,弹会了一首歌,产生了一种成就感,感觉很美妙,于是想更深入地研究吉他,每一次探索都会产生一种优越感,如此一来,产生一个良性循环。
不过,兴趣来得快也去得快,只要有一次负面的体验,就很有可能中断。比如说学吉他,看到别人弹吉他很帅,所以也想学,可没弹多久,手指起泡了,于是早早放弃了。但也有一种情况,原先并不喜欢某件事情,因为一次偶然的尝试,既然学会了,体验到了成就感,于是产生了继续探索的想法。
所以,兴趣有点情绪化,不稳定,那如何才能让兴趣转变为持久的动力呢?——从兴趣驱动转变成任务驱动,把事情设定成一个一个的任务,一个一个去完成,完成的同时,你会获得成就感。当体验足够多的成就感后,就算你没有兴趣,人也会自然而然地开始做事。
编程其实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一个小小的bug就可以花费你一个上午甚至一天的时间,但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人想去学编程,其中除了高薪之外,在我看来,还是因为成就感,一种由完成任务带来的成就感。虽然有时卡在某个地方特别难受,但是,当我完成一个项目的那一刻,感觉无比美妙。
兴趣只是一个良好的开始,至于后期的跟进,还是需要有一个一个任务驱动,从完成的任务中汲取成就感,不断更新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