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一部改编自豆豆长篇小说《遥远的救世主》的电视剧,因为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而受到无数人的追捧。作为剧中绝对的主角丁元英,更因为他独特的魅力而受到一众人的崇拜与追随,当然还有女主角芮小丹对他义无反顾的爱。丁元英的魅力毋庸置疑,但他魅力的具体体现却值得我们细细梳理和品味(魅力二字并不足以形容丁元英的特性,但境界二字又太高深,非我所知能够解释,权且用魅力二字表述吧)。
【1】倒行逆施的思维方式
故事开篇,跟随丁元英一年多的助理肖亚文在寻求芮小丹帮助的时候便道出了丁元英与常人的不同之处。
“会赚钱的人,地位高的人,有思想的人,有学问的人……我想,或多或少、直接间接,我都见过,但他们都是人,想的、干的都是人的那点事。丁元英不同,他跟正常人的思维颠倒了,说鬼话,办鬼事,倒行逆施,但是还有道理,像魔,柏林有个居士说他是极品混混。”
而在芮小丹根据丁元英提出的“为灵魂寻一方净土”的思路成功审问了“马王黑恶集团”头目之一的王明阳后,对丁元英同样说了一句:“元英,你是魔,是极品混混。”
所谓“混”,既有玩世不恭、倒行逆施之意。而丁元英倒行逆施的思维方式在剧中也多次体现:
丁元英回国,当妹妹秋红提出想要改造茶馆扩大规模的时候,丁元英明确表示了反对:“你把茶馆的门坎垒得太高了,家长里短的茶客喝不起了,茶馆的市井味儿就没了。老人有个事忙叨着,充实、乐呵,这就是性价比最高的消费。”
在父亲因脑溢血病危有可能成为植物人的时候,丁元英的第一句话是:“那我怎么做才能让我父亲死?”
“如果养儿就是为了防老,那就别说母爱有多伟大了,您养来养去还是为了自己,那是交换,等不等价还两说着,碰到我这么个不孝顺的您就算赔了。”
……
丁元英的倒行逆施,还体现在他对事物发展的洞观和预测上。在芮小丹提出让丁元英帮助王庙村脱贫的想法之后,丁元英首先想到的是“让井底的人扒着井沿看了一眼再掉下去会不会让他患上精神绝症?”带领王庙村的村民致富,便是带领他们去见识一个不一样的新世界,然而,“文化属性”的不同决定了王庙村大部分村民们还是抱有靠“救世主”救赎的念头,从而也必然决定了当救世主离场他们只能重新落回井底的悲凉结局。正如艾米莉的诗歌所言:“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然而阳光却使我的荒凉,成为更新的荒凉。”当你见识过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新世界,却又不得不继续禁锢在自己原有的天地中,这种痛苦与折磨,不是精神绝症,还能是什么?!
丁元英的倒行逆施,并非刻意为之,而是一种理性如实关照,是建立在“强势文化”主导下对个体和事实的充分尊重——他清晰地知道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我的,并且尊重每个人的命运和选择,同时也尊重外在事物的发展规律,所谓“顺天道者,虽小必大”,正是丁元英的这种认知境界决定了他的行事高度,也成就了他常人所不能及的思想水平。
【2】历尽红尘的个人阅历
清华毕业,留学柏林,用十年的时间获得德国永久居留权,先是就职于国际金融投资公司,后任《世界经济周刊》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员,结婚,离婚,用一年的时间做私募基金帮客户从国内股市豪取两个亿,后因情感上无法接受而到古城“躲清静”,听40万元品质的音响,吃几块钱的路边摊早餐,丁元英的人生经历可谓阅尽红尘。
单就私募基金一事,就可管窥丁元英在商场的百般历练和运筹帷幄。用他自己的话说,私募基金犹如从狼嘴里取肉,“既得盯着庄家的黑手,又得盯着衙门的快刀,要在狼嘴里有肉的时候下筷子,在衙门下刀之前抽身。”商场如战场,不见硝烟却依然血雨腥风。而丁元英却凭借自身在学校习得的专业知识和在工作中的实践经验获取了从股市开箱取钱的密码。不论书中还是电视剧中,虽然对此都是简单地带过,但并不会因此而忽略掉丁元英个人的才华与努力——他被众人认可和追随的能力是从大风大浪里历练出来的。
经历过生存场的血雨腥风,尝试过世俗生活的柴米油盐,游戏过名利场的香酒美女,丁元英出走半生,回归了最本真的自己。而也正是这份历尽红尘的阅历,成就了他超尘出世的格局和气度。
【3】超尘出世的格局气度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丁元英一方面对传统文化抱有深深的偏见,一方面又信奉“命由天定”、自然规律不可打破的信条,所以能够在历经繁华、阅尽百态之后,涵养出一种超尘出世的气度格局,对任何事情都能够平淡地接受。
他不在乎居住条件,在到古城后租住的第一套房子,夏天热的像蒸笼,他也仅是顺应季节规律,拿条毛巾缠在手腕上便于擦汗。
他不在乎吃穿用度,屋子里的陈设做到极简,即使过年也只是囤了两箱方便面,并且很满足地告诉芮小丹“不是泡,是煮,我专门买了一个小电饭锅。”
他不在乎他人的态度,当面馆的老板得知丁元英什么工作也没做之后立刻面露鄙夷之色,嘲讽地说到:“这么大个人,说话不着调,光吃不干活,也不嫌丢人。”丁元英不气不恼不为所动,依然吃着自己的面条。
他也不在乎金钱的多寡,从回国后将自己的汽车和一部分生活备用金拿给妹妹秋红,到后来借给韩楚风爱人15万帮她度过难关而只给自己留了一万多的基本生活费用,再到后来因为费用紧张而去变卖自己收藏的唱片,金钱于他都不过是服务于人的工具,可以说是真正地做到了不为物使,不为物役。
丁元英的经历不可复制,但正如肖亚文所说:“认识这个人就是开了一扇窗户,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能让你思考、觉悟,这已经够了。”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