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mint reading
无论是学生时代还是工作时代,当我们拿到一沓英语阅读材料的时候,总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到底精读还是泛读呀?”面对这样的疑惑,大家也有普遍认同的观点:
“看自己的需求是什么?日常消遣的话,泛读就够了;更专业化或是应试化的阅读,就需要精读”。
泛读可以让我们整体把握文章的大意,可以不局限于“树木”,见到整个“森林”;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速度,让我们在相同时间内涉猎更丰富的文章,从而对一些词汇、文化背景开始“面熟”。
精读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一篇文章的思想与行文思路,并从中学会“基础”的英语知识;可以拓展我们的阅读深度,激发我们的思维和记忆力,让我们在英语上也做到“术业有专攻”。
精读泛读各有优劣,看起来,好像的确根据不同需求二选一就可以了。但我们应当把这里英语阅读的“目的”或是“需求”再重新归纳一下,因为日常消遣有时候和专业化阅读似乎并不矛盾。在阅读时做到一切以提高英语水平为目标的阅读,都要“精读泛读相结合”。
一、什么叫做以提高英语水平为目标的阅读?
这里的提高是相对于“现在的水平”。英语阅读能力,它是一种技能,需要基础知识的储备和落到实处的练习,才能有所提高的。
我们过去所说的,以消遣为目的的泛读,也是在现有的阅读水平上去泛读“与当前水平相匹配”的内容,当我们遇到超出目前阅读水平的文章时,要做到“泛读”,很多时候就是在自欺欺人了,既无法理解大意也无法掌握精华。
因此,长时间的单一泛读(这也是大部分非专业人士的常态),只能让我们在现有水平面有一定的延申,但无法让我们跨越这个平面,有所本质的提升。
所以,当你的阅读目的是“在现有基础上提升英语水平”,那么就一定要做到“精读+泛读”。
当然,如果你的阅读目的不在“提升”,只为“消遣或是维持现有水平”,那么开心地泛读当前能读懂的内容就好了~
接下来,再给大家明确一下精读和泛读的定义,大家可以自行判断一下,自己平时的习惯,同时也再确认一下,当前是否有“提高英语阅读水平”的需求,并将泛读和精读“规范化”。
二、何谓泛读及如何泛读
字面意思即广泛阅读(不是泛泛而读噢)。泛读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大量接触英语,激发人类的语言习得的自发力量,通过反复“遇见”加深理解与记忆。
在泛读上,我们要避开两个错误的做法:不愿动笔和直接跳过读不懂的部分。
不愿动笔。
很多人觉得,用笔记录就是在“精读”了呀,其实不然。泛读不需要我们去把字典时时刻刻放在身边,我们需要通过现有知识去推测出涵义,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当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词语时,用本子记录下来,反复阅读。
由于我们并不身处于英语环境中,人的大脑也有自然的惰性(会去选择熟悉的东西),因此,即使泛读当时凭大脑记下了某个词语或是句子,没有使用的场景,过不了多久就会自然遗忘。
直接跳过读不懂的部分。
同样有这样的看法,泛读不就是要求“不求甚解”嘛,用少量的信息去推测全文的含义。的确是这样,我们不需要去明白这一段读不懂的部分到底在讲什么,但万万不能“直接跳过”。
读不懂都是有相应的原因的,当我们在面临“读不懂的那一刻”,要在脑海里去闪过,“我为什么读不懂这一段”,是词汇不够?还是句子结构太复杂?还是背景知识不太懂?一篇文章下来,你也会发现自己到底是哪里不足、还需要去提升的地方。不求甚解不是忽视不解,否则我们永远都是逃避着山峰,在最简单的平原上走路,看不到更高的地方。
那么,如何进行泛读呢?有以下几个需要注意的方面:
选择适合自己当前英语水平的读物。
如何判断读物是适合的呢?简单来说就是“读起来不费劲”,比如一段内的陌生词汇不超过四五个,所讲述的内容也在自己可理解的范围内(例如在没有任何宗教文化知识的背景下,去阅读《达芬奇密码》,就不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大量地读适合自己的读物,才容易培养出语感,语感培养出来了,去精读也就不会太困难了。
这里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我们初学中文的时候,大量泛读了简单的寓言故事、神话童话,那是符合我们当时的认知的,也是靠这些简单的读物,我们才积累起阅读高级读物的能力。如果在我们幼儿时期,给我们几本莫言的书去泛读,可能最终的效果也只是多认识几个字而已。
不要“翻译为中文”去阅读。
这是我们从小的应试教育培养的一个不好的习惯。翻译成中文去理解,很多时候会让我们更难理解,因为在中文里找到一一对应英文的意思,也是一件难事。
举个例子,当看到“she is beautiful.”这句话的时候,你想到的可能不仅仅是“她很漂亮”,也不用把它翻译为“她很漂亮”你才理解,你的脑海里已经根据自己对beautiful的定义,描绘出一个she。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从适合当前水平的读物开始泛读的原因。如果遇到很难的文章,我们对其英文本身就很不熟悉,更别说跳过中文意思去理解它们了。
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面对自己所喜爱、感兴趣的事物的时候,我们会有更多的热情和更高的效率,往往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在泛读的时候,读有一定背景知识储备的读物,能加速语感的培养。
泛读贵在坚持。
泛读,广泛阅读,只有了量的积累,才可能有本质的提升。我的建议是,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些计划(根据自己的空余时间和对英语的切实需求来判断,宽松或紧凑的计划都是可以的),例如每天读20页,或是一周读三本,不用制定的太精确,有大概的范围就可以了。
也可以给自己设置一些小奖励和小惩罚,例如完成了就奖励自己一顿好吃的,没有完成就一个月都不能吃火锅之类的~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它就像是一根弹力绳,一天不去拉住它,它就会飞速地缩回,只有一直拉住它,它才会掌握在我们的手中。
三、何为精读以及如何精读
字面意思即精细的阅读。精读的目标是通过深挖一篇文章的背景、词汇搭配、句子结构,从而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丰富自己的西方文化知识。
同样的,在精读上,也有一个常见错误:反复回看、读完每句话都查字典。
这是不正确的。当我们养成回看的习惯后,会使得注意力越来越难集中,变成“走三步退两步,看两句退两句”,阅读速度大大降低。读一句查一句的习惯,可能能在当时让我们清清楚楚知道每句话的含义,但是,这样阅读效率极低,也很难掌握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文章的整体脉络。并且,过分地依赖中英字典,也会让我们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让我们难以融入英语的环境中、做到“沉浸式阅读”。
所以,到底如何进行精读,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打好基本功。基本功即“词和句”。
老师的建议是,先通读全文(逐词逐句地读,遇到不懂的部分也不能跳过),通过现有的知识去理解文章的含义,在阅读的过程中,用铅笔(电子书的话就做标记)标记出难以理解的词汇和句子。
接下来,再去研究这些让自己琢磨不透的词句。研究的过程也不是拿起字典就开始查,这个时候我们先做一些判断:
我能否通过上下文逻辑关系、时态或是词根词缀猜测出词语的含义?
这个词语是否会严重影响我对整个句子的理解?
我能否把这个难句的结构里出来?(找出主谓宾,句子的主干)
在自我提问并且自我解决了这三个问题之后,我们再拿出可爱的字典,进行查询,这里推荐大家使用英英字典(这里附上剑桥词典的在线查询网址:https://dictionary.cambridge.org/)。
当然,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查了就需要记录下来哦。
提炼出精华。
这里指,在读完一篇文章后,我们需要对其行文脉络和思想表达进行提炼。这就和我们读中文书一个道理,只有自己对一篇文章进行了归纳,别人的思想才能转变为自己的思想。
在面对英文阅读的时候,提炼可以分为两步:对段落的提炼;对全文的提炼。提炼不需要用多么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只要自己能懂就可以。在养成了“提炼”这个习惯后,有利于我们跳出自己熟悉的中文写作框架,我们也会慢慢掌握非母语者的写作方式和思维表达习惯,从而加快我们的精读速度。
举一反三。养成“使用”、“类比”的习惯。
有意识地使用刚刚学会的单词或是句型是非常重要的,当你查完字典后,得到了半页的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词,它们现在还是一些字母的堆叠,但当你用自己比较熟悉的语境或是场景去使用它的时候,它就变成了属于你的记忆。
还是之前的一个例子,“beautiful”,这个单词可能没有人不认识,但是客观地讲,它算是一个长单词了,拼写也有一点点不常规,但因为我们反复的使用,使得无论它在哪种语境下,我们都能理解它的含义,它可以形容人的美丽,也可以形容风景的迷人,甚至是形容一段美好的关系。
我们再随便挑选一个单词,“monochrome”,这个单词长度和前者差不多,拼写根据读音,甚至更加简单,但是当我们看到它的时候,却没有一种“熟悉感”。
它的意思是“单色的,黑白的”,现在我们开始举一反三了,“我爷爷过去看的电视是monochrome”、“起雾的时候,世界就会变得monochrome”、“有时候生活也会是monochrome”,这些在嘴唇和脑海溜过,当我们再次看到这个单词的时候,就会联想到它所关联的意境。
写在最后,一切秘籍都需要修炼,才能得到真功夫。所以在看这一大段文字的同学,不要让这些方法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哟,拿起书,开始阅读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