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们说的比较多的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他以十三副遗甲骑兵,一生骁勇善战。那么,这样一位英雄,天命皇帝,在晚年的时候,连夺辽沈,智取广宁。却在亲征宁古的时候,体会到了惨败的滋味,从此以后一蹶不振,八个月后突然去世。而《满洲实录》中所说的“不豫”,让人们对他的死因纷纷猜测!
《满清实录》中记载“天命十一年七月二十三日,帝不豫,诣清河温泉坐汤。十三日大渐,欲还京,遂乘舟顺太子河而下。遣人召后,迎之于浑河相遇,至叆鸡堡,离沈阳四十里。八月十一日庚戌未时崩,在位十一年,寿六十八。国政及子孙遗命有告诫,临终遂不言及。”因为“不豫”的含义可能是伤、是病或者忧郁,所以后人对他的死因开始了各种推测。
很多人认为努尔哈赤是被火炮所伤,因为《明熹宗实录》中记载:兵部尚书王永光奏称,在宁古之战中,明军曾经炮毙一位“大头目”,后金军人用红布把此人包裹起来,边走边哭,抬走了。朝鲜人李星龄的《春坡堂日月录》中记载,朝鲜使团的译官韩瑗来到明朝的时候,在定远城与袁崇焕相见,宁远之战时袁崇焕曾把他带在身边,韩瑗亲眼目击了这次战役。战役结束后,袁崇焕曾经让自己的手下带着礼物,前往后金军营,向努尔哈赤“道歉”说:“老将横行天下久矣,今日见败于小子,岂其数耶!”而且他的手下发现,努尔哈赤已经重伤,虽然备好礼物和马匹回谢,还约期再战,但还是“因懣恚而毙”。明张岱在《石匮书后集▪袁崇焕列传》也写到,红衣大炮打死敌人,不可胜数,击中“黄龙幕”,伤一裨王”。后金军人用皮革裹着“裨王”的尸体,哭着撤退了兵马。有人分析“大头目”和“裨王”是一个人,就是努尔哈赤,而开国君主死于“西洋大炮”下是很丢人的事情。为了挽回面子和稳定军心,在后人修史书中隐瞒了死亡。
根据这三份记载,可以看出,击毙“大头目”和“裨王”与朝鲜人记录的努尔哈赤重伤有所出入。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如果努尔哈赤当时就被击毙,即使袁崇焕是低调的人,但是为了鼓舞士气,肯定上报朝廷,下达兵士。明熹宗肯定会昭告天下,而那些文武官员和文人墨客,肯定也会对这件事件大书特书的。但是,并没有人提及努尔哈赤重伤的事情,甚至袁崇焕的报告中也没有提到。宁远战役是正月的事情,努尔哈赤是在八月二十日死去的,而且,这中间的八个多月时间里,努尔哈赤还带着大军征蒙古喀尔喀,并没有精心休养。所以,对于努尔哈赤死于或者重伤在宁远战役中的推测,是否定的。
不过,努尔哈赤一生征战无数,并没有什么失败的记录,宁远战役肯定是他骄傲的人生中,是一个污点。后人推测,努尔哈赤在宁远战役中,愤恨而回,心情很不好,虽然偶尔攻小城调节心情,但还是让他有所郁闷。而大炮的余威,多少让他受了些小伤,他才郁郁而终的。
结语:不管努尔哈赤是怎么过世的,但是以十三副遗甲骑兵的他,都是磨灭不去的功绩,您觉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