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和抖音同样作为短视频社区,但是两者的评论区 UI、交互完全不同。快手的评论区和视频在同一页面,上滑即可查看,抖音的评论区是点击评论按钮,从底部弹开高度的一半。
两者的产品定位和核心功能的 UI、交互不同,导致了不一样的评论区。
快手
快手的产品定位是记录、分享和发现生活。
记录意味着隐私。快手有完善的隐私设置功能,其中一项是「只允许我关注的人评论我」,因此在评论区中会有相应的文案提示。
分享意味着期待互动。喜欢是互动形式之一,但喜欢是浅层、更苍白的互动,而评论才是发布者更想要的深层互动。发了一个视频,附上一个问题、一句感慨,要评论功能更顺畅,因此上滑即出现评论区。同时视频的声音停止,让用户更关注于评论本身。
发现功能是核心功能,评论功能应该和发现功能更好地衔接在一起。发现页推荐的视频,并非最热门的视频,和微博的发现页逻辑完全相反,因此更注重用户互动。快手的发现首页类似 pinterest 的瀑布流,让用户在一屏内能够看到更多的视频。点击某条视频,会新开一个页面。评论区有两种设计,一种是再新开页面/弹窗,进评论区;另一种是上滑出现评论区。前者可能用户不愿意去看评论,导致用户不停地点开视频,返回发现页,点开、返回……增加用户的操作路径和成本,节奏趋快,情绪更加紧张。后者会让用户更便捷地、无意识地浏览评论区,更愿意花时间浏览、 节奏趋缓,更有社交互动的感觉,从而培养社区的氛围。
抖音
抖音是音乐短视频社区,更多的是媒体属性而非社区属性。
视频内容展示是抖音的核心,突出音乐和视频创作的酷、炫、秀。上、下滑切换视频,全屏式UI,极其方便的交互,推荐的每一条视频都能够保证高质量、符合用户口味,从而让用户全身心地投入到观看视频的本身之中。
视频流量分发是抖音的另一个核心,引导用户发现高质量的 po 主(头像和昵称、左滑手势),高质量的音乐(胶片UI和歌曲名称),高质量的主题(tag 系统),最终落脚到高质量的视频本身。因此评论和分发功能都次于流量分发这一核心目标,只能采用底部弹出式的模态窗,即使是在评论和转发过程中,视频也一直在播放,并未停止。另一个合理的推理点,如果不上下滑动,会循环播放该视频,从而引导用户点击各个流量入口(高质量的视频不仅成本高数量少,且有重复观看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