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说青春是一杯酒,那么爱就是这杯酒变烈的最佳助手,无可替代。亦舒的《人淡如菊》就是这样的写照,青春时可以爱的无怨无悔,真情实意。
乔,二十岁,独自一人在英国上学,爱上了比尔纳梵,一个大他很多岁的老师。特意选修比尔纳梵的课,然而,碰到比尔纳梵,乔总是喊声“老师”,再无交集。
一次实验课,除了意外,乔的眼部受伤,比尔纳梵在医院陪她看病,给她安慰。毕业后,乔回国。
离开比尔纳梵的乔,寂寞,空虚,在家待了一年后,一个人又回到英国。
为比尔纳梵。
乔深深的爱上了比尔纳梵,进入小三的角色。她深知比尔纳梵爱他的家庭,她不会拆散他们。她只想爱她所爱,别无他求。
恰巧比尔纳梵也爱上了乔,两人秘密约会一段时间后,比尔纳梵提出和妻子离婚。看起来释怀,其实似乎更加沉重。
乔如此,比尔也如此。乔的沉重觉的之前只是单纯的爱,不顾一切的爱,没有负担,不计后果。可是,比尔提出的离婚,改变了一切,接下来两人的感情,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比尔虽然提出离婚,但需要给前妻和女儿每月的生活费,需要每周看望女儿,和女儿相处。这也无疑给生活增加了很多砝码。
乔告诉自己:“他爱他的家庭,因为他是男人,他爱我,也因为他是男人,如果我得到他,这世界上我什么也不要了。”
可是,当你真正得到时,依然会患得患失,依然觉得哪里不对劲。这种不对劲可能就是生活的枷锁,是道德的界限。
2
乔也算是富家女,在英国依然父母给高额的生活费,母亲更是关怀备至。让家明照顾远在英国的乔,家明是母亲朋友的儿子。
家明的出现,打破了乔和比尔两人的世界,家明爱乔,谦谦君子般的爱,不温不火,不浓不烈,忽近忽远的看着乔的生活,看着乔和比尔的感情。
忽然有一天,乔的母亲从香港来到英国,竟然是为乔的婚事,而且是和家明的母亲一起约定,无奈之下,乔和家明订婚。
尽管,乔是多么不愿意,可是,她不想让母亲失望,难过,不愿意看到母亲为她操心,于是,和家明逢场作戏,戴上了订婚戒指。
母亲走后,他们继续各自的生活。直到一天,比尔的女儿告诉乔,如果比尔执意要和乔在一起,她的妈妈就会给教育部写一封信,让比尔身败名裂,不但做不了校长,也会失业。
无助的乔找家明倾诉,家明告诉乔:“原来做人要求不必太高,他对你的感情,也足够维持一辈子的夫妻了,然而真正的爱也不是这样的,你的事若是传开了,到底不好,虽然说做人是为自己,就是为了自己,才不可以胡来,你想想,趁这个机会,你回家去吧。”
是的,乔为了自己的事不要传开,更是为了比尔能继续他的生活,不要身败名裂,乔退出了这场戏,离开了英国。
3
谁知,回到家后,迎接她的是另一场感情,只是这场感情偏向婚姻。
来不及喘息,来不及消化,被人推着,乔走进了婚姻,与家明的婚姻。可是,究竟爱有多少呢?
比尔还是没躲过劫难,妻子发出了公开信,闹得满城风云。家明告诉比尔他们结婚了。比尔只能发来简短的信祝福,祝福乔新婚快乐。
乔结婚了,是妈妈眼中的好女儿。妈妈根本不知道女儿经历了什么,但女儿却为了妈妈,改变了自己的心之所向。
比尔失去了乔,也失去了他的家庭。可是那时的爱是真的,是浓烈的。只是彼此的时间不对,所以需要承受的东西也不同。
书中说:“他也爱她,这是事实,只是人年纪大了,总还有其它的事在心里,不得自由。”
爱的有多浓烈,分开时就会有多痛。
家明是后来居上者,并得到了乔。其实,家明也是可怜的,为了一切,谁知他精心策划了多少呢?
乔的母亲前往英国,家明和乔的订婚,后来的结婚。看起来顺理成章,是因为家明把事情安排的天衣无缝。
乔知道自己只是家明的一颗棋子,但是,又能怎样呢?
生活还不是要继续。人的一生,总要不顾一切的爱一场,真正的谈一场不问前程的恋爱,即使不在一起,时过境迁,想起都是温暖的,都是不留遗憾的。
或许,青春只有这样浪费,才算没白活。
就如书的结尾写道:“忽然有一天,我在花园散步,我不后悔与比尔纳梵在一起的两年。那是一次恋爱,真的恋爱。而现在,我是幸福的,我似乎是一个毫无怨言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