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人人口中都挂着“产品”和“工匠”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做事前必谈“小步快跑,迭代试错”的时代。
但是,我们看到的是什么?
我们看到的不过是人们在没有做好准备时多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先做做看,不行了再改嘛,快速迭代。
我想问:快速迭代意味着不用把准备做好吗?
在得到App万维钢的《精英日课》中曾经提到这样一个观点,来自于敏捷项目管理创始人之一的Jeff Sutherland,他写过一本书叫作《Scrum:The Art of Doing Twice the Work in Half the Time》(敏捷项目管理:事半功倍的艺术),其中提到这么一条经验:
一次性把事情做对
日本车和欧美车在生产过程中有一个小小的区别,但是改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那就是“安灯”,当线上的工人发现问题无法解决时会拉动“安灯”,这时生产线停止,该工位的负责人会过来解决问题,解决后流水线重启。
这样一个小小的改变意味着每一个小问题都能在交到下一个工序前被解决,这在丰田内部被称之为“自工序完结”。
但是欧美车则是在最终完工后进行终检,有问题再返工,但是这就意味着部分没有问题的工序也要跟着被返工了,效率和质量必然受到影响。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一次性把事情做对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
但是,快速迭代意味着不能把准备做得过于充分,有了基本满足用户的功能就先发布。那么一次性把事情做对,会不会和它有矛盾呢?会不会意味着不把准备做好,事情就不应该开展呢?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最近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一件事情,可以很好的解释:
为了了解店里对某个系统规划的意见,组织了一场调研,其中我需要对一份资料进行讲解。
资料不是我做的,但是最终的展现逻辑经过了我的调整和修改。
原本我应该认真的思考一下,应该怎样讲,逻辑究竟顺不顺,并且练习几遍。
但是我一偷懒,给了自己一个借口:反正都要改,听了店里意见再调整就好了。
结果很明显,讲得很烂。
其实我有时间准备得更好,我可以把稿子写一下,多练习几遍,然后看看能否把事情说清楚。但是我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借口:快速迭代。
其实,在我看来,快速迭代,指的是在当下的资源条件下,在经过当下充分的思考和评估之后,将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的产品先行发布,然后根据反馈,以及新增的资源来快速调整。
这里面很关键的是,当下的条件下充分准备这样一个思想。这就是在当前的条件下,一次性把事情做对。而不是没有准备好就匆忙上马,最后再以快速迭代为借口。
2017年5月9日
广州南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