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火车伴我长大。
因为,建国后,一条铁路从我老家南部,大约400米的沟谷南部边沿修建,东西向,穿村而过,去裴沟的“人”字型的叉道口需要管控,自然的就建有一个车站。我一直认为,这车站,是中国最小的铁路交通枢纽。要说它是新密铁路的咽喉,也是真的!
童年,家住铁路边,守着铁路玩,每天看火车来回跑七八趟,还要听火车鸣笛声声,都是难以抵挡的一种存在。
时至今日,我仍对火车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火车让我认识了:工业自动化、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国家繁荣……我甚至认为:火车,是我小时候最大的玩具!
有火车必有铁路,有铁路必有出路!
这条铁路线叫密新铁路,火车由东向西,必先过一铁路桥,1958年2月河南省重点工程,由铁道部第六工程局第三工程处承建,1959年1月26日全线通车运营。摘自《新密市来集镇马沟村志》)。
村中铁路的大桥,就叫石板沟大桥。这桥中部有一处平台,三平方米右,是我儿童、少年、青年、中年时代的观景台。桥长100余米,宽5米,高31米,东西走向,六柱一梁,钢制护栏两端架于深谷之上,桥南北风光壮美、险绝。桥北,两道天然沟壑,交汇蜿蜒,树木林立,黄土本色;桥南,沟底石头爆出,崖壁嶙峋,成百上千棵侧柏,屹立在石壁缝隙,一年四季,风景如画。冬天,雪后,曾经踏足桥面,立31米高空,凌风俯瞰,雪覆翠柏,岩石冒尖,视野绵延,千米之外,满目风物,尽收眼底:
桥与地,树与草,河与岸,
直与弯,灰与白,暗与亮,
深与淡,高与低,黑与白,
多与少,大与小,实与虚……
浑然天成:《新密千米石柏图》!
每每驻足,总让我思绪万千:
敬畏自然,生机盎然!
大地苍茫,时光荏苒!
铁路桥西行100米,拐一个大弯就是火车站,有专职站台职工负责管控秩序和信号传递。站台西行50米处有一个换道闸机,时至今日,依旧是人工操控。道路旁边的信号灯,极具时代特色,印象中已经有65年的历史,未见更换过,总是这般模样:四方体,上有盖,四周有四个外凸的圆玻璃灯罩。栉风沐雨,本色不改,都快变成古董啦,却永远点亮!
熠熠灯光,为乘客照明前路!
夜色袭袭,一切就不再孤独!
我一有空,就会回老家;一有闲,就会到火车站里转一转:房子,信号灯,站台上的老槐树……五间平房虽然进行了修缮,内部装修还配置了空调。七八年前,信号台由以前简单的二极管换成了液晶显示屏,一切智能化了!建筑格局还是我小候记忆的样子。
40年前,火车头是这般模样:蒸汽火车,乌黑的车体,圆柱蒸气罐体外部,管道裸露,顶端有个圆大灯,灯旁边是一个双管汽笛。灯下悬着一个厚重的金属铭牌“东方红”,也极具时代特色。
硕大的蒸汽罐体在煤炭炉火的蒸汽热力驱动下,多处冒着水蒸气,发出“嗤嗤”的声音,老响老响,仿佛包不住那么多蒸汽,我小时候也怕它蒸汽冒完,火车跑不动!内心矛盾极了。 常见的情景却是;车体下方的蒸汽摇臂把几个轮子连接起来,裸露的车轮内侧区域,被刷成了红色。乌漆漆的庞大车体外挂5~6对儿浑圆车轮,平添几抹亮红,黑红这么一搭,可爱极了。
因为蒸汽机驱动时噪音巨大,一起步就发出“咣嗤咣嗤……”的声响,远远传来,有时快,有时慢……
火车头分三个部分,前头是肥硕的蒸汽罐体,中间是炉膛和驾驶室,驾驶室后方是储煤仓,中间的驾驶舱一般有三人,一人在驾驶舱外侧就坐,紧盯前方路况,右手拇指压在汽笛按钮上,时刻准备发出信号,他一按喇叭,那笛管就发出“呜呜”的声响,夹杂着金属的音色,还算悠扬,填满沟谷,并传到几里地外……简直是一头任性的“铁驴”!
这条铁路线有二种功能:运出新密矿产资源,运入石油、钢铁、木料等生产物资。常见列车由裴沟矿出来时,拉的是优质无烟煤,一列七八节、十几节的样子,每一车厢煤62吨,一列车也就是三四百吨、五六百吨的样子。要牵引几百吨的货物一路向西,爬几公里的长坡,对火车和司机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其一,需要人车配合,其二,需要天公作美。那时常见驾驶室里的火车司机,上坡时不停的往炉膛里快速的加煤,煤多火才旺,火旺蒸汽多,才能产生足够的驱动力,机器有效做功,牵引沉重的列车,冲坡前进……
也常见司机一脸黑灰,一双眼珠是白色,人一笑,还露出一口白牙。有时候我们追逐火车,比赛跑快,司机会对我和小伙伴们一瞪眼,按一声喇叭,放一通蒸汽,喷十几米远,还会撒我们一身水滴,算是打个招呼——撵人!我们就欢笑着跑开……用这方式招呼,几多威风,有点刺激,惊天动地!火车却慢悠悠,冒着白气,神仙一样,腾云驾雾,烟雾缭绕,走了!
冬天里,冰天雪地,火车还会出现走不动,上不去坡的尴尬事。因为铁轨路面结冰,打滑,车轮空转,车体不前进!司机会把脖子伸得老长,眼睛紧盯着车轮,转呀转,列车就不动,你说急死人不!?这时候,司机会把车倒回车站,一位司机会在车头前的铁轨上撒些沙子,辅助增加摩擦力……实在上不去,站台就马上用拨号的黑色电话机,“喂喂喂………”呼叫西部七里岗的铁路枢纽总站,再派一个火车头来。两个车头头尾相连后,才能把一列车煤炭,拖上坡,前进。
现在回想,那时的铁路运输也真是不易!再想想,技术落后的时代,早已成为过去!
最可敬的人是:火车司机!
夏天守着大火炉,汗流浃背 !
冬天守着大火炉,汗流浃背!
还记得那时候,小站里还运营客运列车:七八节,绿皮车厢。一天一班,早上六点多,从七里岗发车,一路正东,在我们村小站台前停五分钟左右。外出探亲的乡亲、背包求学的青少年、裴沟矿的职工,行行色色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步行而来,购票,检票,乘车,发车,向东,先行驶到刘寨车站,曲梁的大樊庄站………最后到达终点:新郑火车站。时间就快10点啦!我和家人曾经坐过这列客车,到新郑购物,算是一种最浪漫的出行了!沿途的风光也美!我只感觉是乘火车旅行!
印象中,这趟列车最大的特色就一个字:慢!下午六点左右,才慢悠悠开回来!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小车站,当时还有个小超市,算是村里最繁华的地方,由本村俊超哥和妻子经营。卖的香草饼干、方便面、面包、罐头、煮鸡蛋……那都是儿童时期高级的食材!现在想想,满口还是香草饼干的味道!车站里,人们的忙碌,老少的上上下下,男女的来来往往,便汇聚成人世间最真的烟火气息!
后来,站台终归太小,人流太少,在1992年左右,绿皮客车便告别历史舞台——停运。
而今,小车站还在,信号灯还在,夜里,仍然发出幽幽的红光。还记得,我上高中时,蒸汽车换成了东风车标的内燃机车,绿色的,感觉起来先进啦,流线型车体好看啦!速度也快了起来,拉的煤车也更长了,二三十节,一次提速,就冲上坡。司机们的脸庞也终于看清楚啦!
近二十年,工作也忙了,事务也多,回老家次数少了。铁路的运输量却少了许多!最近,看到崭新的火车头是暗紫色,车身简洁硬朗,体积变小,机器运转,声音清脆,列车提速更快,轻盈来去,看来国家造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车头,是时代发展、技术进步、工业水平的风向标!
铁轨还在,一寸不少;土地还在,一寸不少。这些风物,承载着故乡的全部!还承载我的一些趣事:
1.小时候,喜欢趴在铁轨上听火车车轮“哒哒哒哒”的声音,远远的传传来,却不见它的踪影,但是几分钟以后,它就一定来。这时,我和伙伴们,就会马上放几枚大号铁钉,让火车飞速而来的瞬间,车轮就完成一次对铁艺作品的冲压——一枚枚长10厘米左右的铁钉,变成扁平的钢剑。那时觉得:好玩;现在想想:好险!
2.还曾经在铁轨上捡起,长期被碾压出来的铁花,那铁花也是好看的样子,酷似铁树主干,开出几枝花。我爱不释手,通常用它来做书签。
3.秋去冬来,铁路会给乡亲们发福利。就是翻铁路基的时,乡亲们会自发帮助铁路工人,把铁轨石子里面的煤粉、煤块和尘土翻出来,用铁筛子塞出来石子,回填到路基下。煤粉和煤块就是乡亲们劳动所得,运回家制成煤球,足够过冬取暖。这算是守着铁路,火车给乡亲们带来的福利。
4.火车给我的童年,增添了几分乐趣。当小朋友们玩的是假火车时,我家门口天天跑真火车,却是一种特别的幸运了。火车带给我童年许多梦,我最终也因为读书求学,来回行走在铁路边的小路上,达15年之久……最终改变命运,告别故乡,追逐人生更高的发展!
人生,宛如铁轨,永远延伸,
风景,宛若光影,永远追随!
无论走到那里,故乡、故土、故园,永远是心灵的归处!
现在,我回老家时,一听火车声,我就会迈步出大门,前行15米,驻足,眺望前方400米处,注视1600米的视野里:一列火车从容驶过,聆听机车轰鸣,笛音悠扬………也算一种特别的享受。不知不觉,这火车声响,竟在我儿童时期,使我接受了最强大的音乐教育。这,也促使我一直对摇滚音乐感兴趣!
如今,在铁路边住的人多了,看火车的人却少了。
火车带来启迪:
目标、方向、改变、坚持!
有闲回老家,欣赏几分钟火车,对我,算是一种特别幸福的味道。如果某一次回家时间太短,见不到火车,心中会莫名多一分怀念,多一丝挂牵,平添几片乡愁。
看来:
丰富人生,三书必读:
天地之书,伟岸沧茫;
人性之书,厚德载物;
文化之书,增智蓄能;
洞察世事,明察秋毫,重在体悟:
白发渐多的母亲、几句熟悉的乡音、几列奔驰的火车、花果累累的果园、雨后喧闹的蛙鸣、机敏马犬的眼眸、皓月繁星的夜空、沟谷林地的清风…
都成为,我常回家看看的理由!
尘世间,人与物, 皆我爱,
爱至真,是初心,得喜乐!
(此段文字,写于
2022.11.14.20:36
浩君偷闲,疫情居家,
了一心愿,汇聚《十年》!
2023年7月22日
整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