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孩子参加劳动是从娘胎里开始的。
母亲从怀孕就一直在生产队干活,直到生孩子,几乎没有一天歇息。刚怀孕时和平时一样干活,等到身怀六甲实在不能下地劳动了,队长一般安排捡烟叶相对轻松的活。准母亲们是不愿在家休息的,因为少干一天就少一天的工分,粮食是根据工分多少分的,所以准母亲们干到实在坚持不住才会休息。
这样农村的孩子从娘胎里熟悉劳动。会走路时摇摇摆摆跟着劳动的大人,等到六、七岁时就完全能独挡一面了。
家里的猪、羊的青饲料包给孩子了。放了学,孩子第一时间放下书包,拿起镰刀,结伴去沟沿、地头割草。伙伴们最高兴的是春天去河滩割草,夏天秋天是去不了河滩的,那时河滩里是满满的水。河滩草密草多,用不了多长时间,草塞满了篮子。看太阳还高,伙伴们会在浅水坑里捉小鱼、小蝌蚪、挖泥鳅。有时用狗尾巴草编小狗、小兔、编花篮等等。直玩到太阳落到河水里了,伙伴们才背起草篮子回家。
孩子们除了割草,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拾柴禾,那时大部分农家是没有钱买煤的。拾柴禾包括捡树叶,干树枝,铲麦碴等等。总之,只要看见能烧火的东西都要拿回家。秋风扫落叶时,是孩子们最忙的时候,一放学,就要抢树叶,装满一篮子,倒家里,再去抢。那时每家都是兄弟姐妹好几个,一般让弟弟妹看住圈好的树叶,哥哥姐姐跑腿。
拾柴禾时,如果能看到树上有个老鸹窝是最幸运的,不过这个幸运只能落到会爬树的孩子身上。老鸹窝一般搭在树上最高的枝杈上,如果不是会爬树而且胆子特别大的孩子,是不敢上去拆老鸹窝的。一个老鸹窝的树枝能装满满的两篮子,够一家人做几顿哩。
这些都是农闲时孩子们干的活,农忙时孩子们是要跟着大人下地干活的。掰玉米,刨红薯,刨花生…孩子们没耐力,开始开得欢,干着干着就没劲了,大人们也不强求,任孩子们去玩。
秋天的田野是沸腾的季节。原来在田野里安居乐业的小动物、昆虫因为庄稼的收割都四处逃窜。这里也是孩子们的乐园,撵野兔、挖田鼠、逮蝈蝈、蚂蚱…挖田鼠收获最大,据说挖到一个田鼠窝能挖出一斗粮食。不过我小时候从没见过谁出一斗粮食。
秋收结束,就要往地里拉粪了。粪都是平时家里攒下的。要种麦子了,当然要把地上得肥肥的。拉粪是重体力活,一般是男劳力干的,爸爸不在家,拉粪的活就都在爷爷身上了。现在想来,爷爷那时大概有六十岁左右,身体却很硬朗,高高的个子,结实的身板,好像什么活都不在话下。
一次爷爷头一天拉了一天的粪,第二天早上吃饭时,爷爷说拉粪好累呀!我一听就自告奋勇的说:"爷爷我帮你。"爷爷说:"好呀,好呀。"可爷爷没认真,吃过饭怎么也不让我去,我不依,爷爷扭不过我,就用一根绳子绑在架子车的车架上,爷爷架辕,我拉边艄。开始我跑得可快了,爷爷说:"有个拉边艄的还真是轻简哩"。听爷爷这么一说,我跑得更快了。但毕竟是孩孑,跑了两个来回就走不动了。回来时爷爷用一捆草垫在车子上,拉着我回了家。中午,累得我一口饭也吃不下,奶奶抱住我心疼得什么似的,直怪爷爷没轻重,把孩子使坏了。
其时,这样的经历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过。那时一切都是人力,人们要干多重的体力活呀。常常想起村里的乡亲,年老时大部分都有腰腿疼的毛病,这和长年累月的重体力劳动是分不开的。好在现在农村机械化程度己经很高了。
农村的劳作是艰辛的,但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无拘无束的个性的伸展却是任何教育都不能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