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匣子思维》——喜马讲书逐字稿整理

        忠实传递价值,解读全球好书!

        今天我要给你介绍的这本书叫《黑匣子思维》,它的副标题——是我们如何更理性的犯错。

          有句俗话叫做失败是成功之母,这道理呢,人人都懂,可是很多人真正遭遇失败的时候,要么是陷入沮丧了,要么逃避问题,有的人甚至还会拼了命找理由说自己没错,很少有人懂得如何理性的看待失败,并且从中吸取教训。如果说你也有这种困扰,那么《黑匣子思维》这本书就能帮到你,这本书的作者是泰晤士报的专栏作家马修·萨伊德,马修曾经凭借着自学考试考入牛津大学,攻读政治学、哲学与经济学专业,他在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个领域都有深入研究。在考入牛津大学前马修还是英国的乒乓球冠军,曾经两次代表英国参加奥运会,那么正是做运动员的这段经历让他尝到了很多失败,但是也正是这些失败就让他发现正确看待失败有多么重要。在《黑匣子思维》这本书里,马修深入到了商业、医疗、司法等各个领域,探究他们应对失败的经验与教训,从中得出了一套正确看待失败的方法。这本书一经出版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还获得英国卫生大臣杰瑞米亨特的强烈推荐。接下来呢,我就从三个方面来为你讲解一下这本书的精华:

        第一:什么是黑匣子思维?

        第二:我们为什么不能正确的面对失败呢?

        第三,我们应该如何培养黑匣子思维,从而正确的面对失败?

      好,接下来呢,我们就来讲第一个问题,什么是黑匣子思维?我呢先从航空史上一次震惊世界的空难讲起,说啊,在1978年的12月28号下午,美国联合航空公司173号航班从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起飞,前往俄勒冈州波特兰市。那么驾驶舱里坐着三个经验丰富的机组成员,机长有超过25年的飞行经验,副驾驶在美联航工作超过13年,工程师在美联航工作了11年,这趟旅程预计飞行时间是2小时26分钟,整个过程非常的顺利,可是就在飞机向塔台发出信号准备降落的时候,机长却突然发现一个起落架的指示灯,一直没有亮起,机组成员只好不停地在空中盘旋,好争取时间检查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那么经过一番排查,他们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可是机长依然不愿意冒险降落。于是这架飞机就在天上盘旋了近40分钟,期间副驾驶和机械师不停的提醒机长,燃油不够了!可是那机长就是固执的认为燃油量足够支撑到他找到起落架问题的根源。最终这架飞机因为燃油耗尽,在波特兰郊区坠毁,造成十人丧生。这场空难后来成为了航空安全史上的分水岭,因为在空难调查过程中,调查员们发现了一种危险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导致了173号航班这场灾难还导致了历史上另外几次重大空难事故,那就是机长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丧失了对时间的感觉!

        173号航班的黑匣子调查报告公布之后,全球航空业开始进入一系列新式训练方法,其中就包括加强机组成员的交流,帮助资历浅的机组成员培养自信,采用分责制度,敦促机长学习听取别人的意见……此外他们还加强了核对清单制度,对飞机的安全隐患排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说虽然173号航班失事是一个不幸的事故,但是它给整个航空业的警示却拯救了千万人的生命。这种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获得进步的思维方式就是“黑匣子思维”。

        众所周知,黑匣子的作用就是记录飞机飞行过程中的详细数据,这一旦飞机出现故障或者意外事故,通过检查黑匣子,专家们就可以得到详实的数据,从而找到影响飞机安全的因素,进而提高飞机的安全性。那同样的,黑匣子思维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我们在未来能否改善和进步。“错误推动进步”这一点啊,在技术创新领域非常明显,如果不是现有的技术出现了问题,那根本不会出现一种新技术取而代之。比如说现在风靡世界的戴森吸尘器,很多人啊,不知道,这戴森吸尘器之所以做得这么好,就是因为创始人戴森做家务的时候,他用的传统真空吸尘器总是被灰尘堵住,所以他要经常弯腰捡地上的垃圾,后来呢,他实在是忍无可忍了,才开始研究怎么样才能让灰尘不再堵住吸尘器,终于他发现是吸尘器里的防尘袋经常被灰尘堵住,于是呢,他就想,如果没有防尘袋,那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于是经过一系列的试验,戴森发明了一种气旋分离器,可以通过离心力把空气和灰尘隔离,根本不需要防尘袋,灰尘能被收集到一起,这吸尘器也就不会被堵住了,这就是失败激发出来的创新。

        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第一个重点:黑匣子思维是一种记录和审视失败并且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的思维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从失败中学习。

        那接下来我们就来讲本书的第二个重点:我们为什么不能正确面对失败?我们已经知道了,拥有黑匣子思维的人可以从失败中学习到很多有用的东西,但是现实当中很多人却不愿意面对失败。书中呢,举了医疗行业的例子,医疗行业和航空业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说飞机上有黑匣子来记录飞行数据,那医院也有病历记录和评估制度,然而医疗行业却没能运用航空业中的黑匣子思维。1999年美国医学研究所发布的一份报告就指出,美国每年死于医疗事故的患者在4.4万到9.8万之间,而这些事故原本可以避免。此外2013年另一份研究报告也指出,每年死于可预防伤害的患者人数高达40万,知名医学专家彼得普罗诺斯特就说,这个数字相当于每24个小时就有两架大型喷气式客机坠毁,还有很多专家认为真实的数字要比记录的更高。那为什么会是这样呢?马修就认为是因为医疗行业排斥失误,所以记录下来的医疗数据并不能真实反映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医生犯错之后不愿意公开面对自己的错误,反而总是想方设法的掩盖,从而导致整个行业无法进步。流行病学家就估计,在美国医生在诊断或者治疗过程中造成的严重意外伤害事故,每1万次就医就有44到66起,但是调查发现只有1%的议医院报告的医疗事故达到了这个比例,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医院都在掩盖自己的失误。

        那么是什么让人们不能正确的面对失败呢?这个背后的心理机制叫做“认知失调”。那一般来说呀,人们对一件事的理解是长期一致的,但是如果生活里出现一些新的证据和我们原本的理解发生冲突了,那我们就会产生一种不舒服的感觉,那这种感觉就是认知失调。为了消除认知失调,有些人会彻底否定这些新数据,而不是改变自己之前错误的理解。心理学家查尔斯罗德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找了两组对死刑抱有不同态度的人,分别给他们看了两份关于死刑的研究报告,这两份报告的结论完全相反,也就是说他给那些支持死刑的人看的是质疑死刑合法性的报告,那么给反对死刑的人看的呢,是一份支持死刑的报告。很多人会觉得这看完报告两组人对死刑应该会改观吧?可是事实正好相反,这两组人看完报告之后更加坚信自己过去的观点了,这是因为当人们受到质疑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自我防卫心理,因为在我们的文化当中犯错是一件可耻的事儿,我们不愿意相信自己是无能、愚蠢的,不愿意让自己在别人眼里变得不靠谱。特别是对于那些接受过多年教育,才终于爬到行业顶端的专业人士来说,他们更加不愿意面对自己的失败。科学研究还发现人类可以选择性的把失败的记忆从大脑中删除,所以当我们搞砸一些事情特别是重大事情的时候,我们就倾向于掩盖或者忽略错误,甚至有些人因为承受不了打击,会选择篡改证据。

        听到这你可能要问了,人们并不是每次犯错都会竭力否认啊?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人们更容易产生认知失调呢?我从书中总结出了三个影响因素,第一个因素就是从事工作的使命感。如果一个人的工作使命感很强,比如医生、检察官,那他们的工作不仅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救死护伤,或者是伸张正义,那么他们就不容易接受自己的失败,容易产生认知失调。书中举了一个司法案例来说明检察官的认知失调,说呀,在1987年,一个小女孩在美国蒙大拿州的家中被强奸了,警方在小女孩的内衣上发现了精液,在床单上发现了几根毛发,后来警方根据小女孩的描述制作了一副画像,并将犯罪嫌疑人锁定在18岁的布鲁姆加德身上,但是当时还没有DNA鉴定技术,所以小女孩的指认和现场那几根毛发就成了案件的关键,可是那女孩自己说对于只认只有60%到65%的把握,于是法官就根据那几根毛发给布鲁姆加德定了罪,最终他被判监禁40年。但是事后证明这几根毛发呀,是控方专家伪造的。直到2000年人们才通过DNA鉴定发现受害者内衣上的精液根本不是布鲁姆加德的,那么按照道理讲,这个时候的检方应该承认自己抓错了人。但是检察官却拒绝接受这项新证据,为此他想出了各种不可思议的理由,比如说作案时房间内还有第三者在场,精液是他留下的,而这并不能排除布鲁姆加德的嫌疑,或者又说呢,是女孩的爸爸通过某种不道德的方式留下的,这也不能说明检方抓错了人。检察官强词夺理的原因就是认知失调,因为检察官认为自己的职业不仅是一份工作,还是在维护正义,所以在他的认知里把一个好人送进监狱是一件无法接受的事,他们宁愿否认证据,也不愿意承认自己错了,这就是典型的认知失调。同样的当医生犯错导致病人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时候,这个结果和他们治病救人的使命产生了冲突,导致了医生的认知失调,于是他们就会掩盖问题,而不是从错误中汲取教训。

        导致认知失调的第二个因素是事情的重要性。事情越重要,我们越不允许自己搞砸了,因为一旦搞砸,我们的自尊心就会受到沉重打击,所以在重大事件上即使发现自己错了,我们也不会轻易承认自己的错误。作者呢还举了个例子,说,伊拉克战争期间,西方国家的领导人坚信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他们以此为借口对伊拉克采取了军事行动,可是早在战争开始的2003年就有证据证明伊拉克根本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于支持出兵的西方政客来说,这个事实难以接受,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在一个重大问题上出现了严重的判断失误,于是他们不断无视证据为军事行动辩解。而更令作者惊讶的是2003年10月的一项民调显示,在曾为小布什投票的共和党支持者中,有超过半数的人完全忽视了这个新证据,称自己相信伊拉克确实有那些武器。

        导致认知失调的第三个因素就是事情的困难程度。心理学家艾里奥特阿伦森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把参加实验的学生分为两组,让这两组学生讨论一个非常无聊的话题,但是呢,在小组讨论之前,他分别让这两组学生完成一些准备工作。其中一组的准备工作非常的尴尬,他们呢,得朗读色情小说里的性描写片段;这另一组的任务啊,相对就没那么尴尬了,他们只需要朗读词典里关于性的语言。讨论结束之后阿伦森要求这两组学生评价,这次讨论内容是不是有趣儿,结果就发现读词典的那组同学都表示,这次小组讨论太无聊了,而另一组读色情小说的人却说,这次讨论啊,很有趣儿!阿伦森认为这就是一种典型的认知失调,读色情小说的学生,他们的讨论前准备明显更困难,因为这让他们深深的感到羞耻,所以他们尽力美化这次讨论,好说服自己:这次讨论是有意义的,值得他们之前的付出。

        好,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时候我们更容易陷入认知失调,而认知失调导致的结果就是让人们陷入一种闭路循环。闭路循环,指的就是因为缺少相反信息作为参照,我们无法验证一件事是成功还是失败。举个简单的例子吧,在公元二世纪开始就流行一种放血疗法,这种疗法会让病人更加虚弱,但是直到19世纪,医生仍然相信这种疗法有效,原因很简单,放血疗法的效果无法得到验证:如果患者康复了,他们就会说是放血疗法发生了神奇的作用,但如果患者病死了,他们就会觉得是因为病得太重了。这就是一种典型的闭路循环。闭路循环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发现错误,如果根本不知道自己错了,就不可能做出任何改进。

        好,接下来呢,我们总结一下第二部分的内容,认知失调会让我们拒绝承认失败,而这就让我们难以改进。

        那接下来呢,我要说说本书的第三个重点,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培养黑匣子思维,从而正确的面对失败呢?培养黑匣子思维,从失败中学习有两个关键:第一个要有一套正确的机制帮助人承认错误,并且做出改进,第二个就是要培养对失败的正确观念。

        我们呢先来说说机制问题。作者在多年的研究中就发现那些善于从错误中学习的行业或者组织,都存在着一种相似的机制,这种机制和自然界中的一种进化机制非常的相似,就是“试错”。举个例子,联合利华曾经啊遇上过一个麻烦,他们在制造洗衣粉的过程中发现制造机上的一个超高压喷嘴经常被堵住,维护设备,耗时耗力,还会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所以呢他们就聘请了一支精英团队去进行深入研究,团队成员这都是著名的数学家,他们提出了一种新型设计方案,但是最终还是失败了,喷嘴还是经常被堵住。后来呢联合利华走投无路了,只好向生物学家求助,这些人对力学一无所知,但他们运用了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就设计出了一种表现出色的喷嘴。首先他们选了十个喷嘴,对每一个都进行很小的改动,然后进行测试,挑出一个优胜的喷嘴,再对这个优胜的喷嘴进行微小的改动,再做出十个不同的新喷嘴,再测试……就这样啊,反复改动了45次,经历了449次失败,终于做出了理想的喷嘴。这个成功案例,联合利华运用的就是试错机制,而且呢他们还采取了一种特殊的方式,名叫累进选择,这是一种优胜劣汰的生物进化机制,在联合利华的喷嘴实验里,如果一个喷嘴设计失败了,那就说明他在某些方面不具有竞争力,通过淘汰这些失败的产品,他们就离成功越来越近了。但是呢,试错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知道自己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这就要求我们尽量避免出现闭路循环。我们之前提到了闭路循环,之所以会出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避免失败我们会歪曲证据。还是举放血疗法的例子,他的结果很明显,病人要么活下去,要么病死了,但是医生们却常常对坏的结果是而不见,为了维护权威,他们改变了解读证据的方式,如果病人病死了,那就是病的太重了,如果治好了,那就说明放血疗法有效果。那要想避免闭路循环,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随机对照实验,通过对比,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出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了失败。比如在放血疗法里之所以出现闭路循环,是因为我们缺少相反事实,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进行放血疗法,结果会怎么样呢?我们并不知道。但是如果病人被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使用放血治疗,另一组没有使用放血治疗,结果就发现没有使用放血治疗的病人里更多的人康复了。这就说明其实人体本身就有复原能力,即使没有接受治疗也能自然康复,也就是说放血疗法并不像人们过去相信的那么神奇,这就是随机对照试验的作用。随机参照试验,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明确清楚的检验方法,这种方法把影响因素和结果隔离开,通过对不同因素的分析,找到问题的正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正确的反馈。可是呢,生活当中你往往就会发现,即使机制设计得非常精妙,在实践中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比如我们都知道医院里都有很严格的通报制度和问责机制,目的是为了让医护人员吸取教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但是奇怪的是医疗行业却没有因此受益。

        这里呢,就要说到培养黑匣子思维的第二个关键,对失败的态度。这种态度既包括集体的态度,也包括个人的态度。首先呢,我们来说说集体对失败的态度,其中最普遍的一种态度就是谴责。很多人觉得呀,谴责文化对于一个企业或者行业的发展很有好处:通过追责我们可以找出问题所在,再通过惩罚来减少错误的发生。可是事实却并非如此,哈佛商学院的教授艾米·艾德蒙森曾经做过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研究,这项研究主要针对美国两所医院的药品管理错误问题,这类问题在医院是非常的普遍,在美国每年有大约130万人因为用药错误而受到伤害,很多医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立了严格的问责制度,管理者认为如果犯错者被惩罚,那么他们的犯错几率就会降低。但是埃德蒙森的研究却发现,在纪律严明的工作氛围里,护士犯错并不少,只是她们不愿意上报错误,相反那些不太喜欢谴责他人的团队里上报的错误数量虽然多,但实际上总体犯错的数量却更少。这一点呢,其实不难理解,人在犯错的时候,第一反应通常是逃避,因为害怕被责怪,所以呢人们选择故意隐瞒信息,当外部的压力促使人们隐瞒关键信息的时候,再精妙的制度也会失败,也就是说谴责实际上鼓励了人们掩盖自己的失败。所以呢这就需要管理者营造一种公开透明的氛围,在进行必要的调查之前,不要急于下结论,也不要过早的对员工进行谴责。那除了集体层面,在个人层面,我们也应该努力纠正对失败的错误观念,培养黑匣子思维,在第二部分我们提到过了,人之所以不愿意面对失败,是因为失败让我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所以我们感到害怕。所以呢,要想克服对失败的恐惧心理,我们首先就要培养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是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提出的概念,他认为人的思维方式可以分为两种,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这两种思维方式最大的区别就是,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相信自己的能力,能够通过后天努力得到提升,所以他们乐于接受挑战,并且愿意积极去改进自己;而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却总觉得自己的能力是一成不变的,所以他们不愿意面对失败和改变。成长型思维对于我们正确认识错误非常的重要,脑科学研究发现,当我们开始集中精力思考错误的时候,大脑会产生一种特定的信号,这种信号叫做错误正波,它可以让人更加专注于错误并且做出改进。密歇根州立大学心理学家贾森·莫斯在2010年对人类犯错时的脑部活动进行过一项测试,结果就发现成长型思维者大脑里的错误正波信号比固定型思维者的强三倍,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能从错误中学习,有些人却不能。如果你相信自己的能力是无法改变的,那么失败就会让你觉得自己能力很差;相反,如果你认为一个人的能力是可以改变的,那么失败就会被当成一个学习的机会。

        著名球星贝克汉姆曾经说过,人们在谈论我的任意球时,总会说那些进球,但我一想到任意球就会想到自己的失误,在掌握诀窍之前我射失了无数次。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成长型思维者思考问题的方式,对他们来说失败不是放弃的理由,而是学习的机会。除了成长型思维,要想正确面对失败,我们还需要学习重新定义失败,因为对失败错误的态度会严重影响我们的进步,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自我妨碍行为生活当中啊,有一种奇怪的现象,越是到了关键时刻,人们越容易自暴自弃。比如说重要的演讲之前我们可能会忍不住去和朋友喝酒聚会 高考之前我们厌学情绪特别严重,这些行为背后其实都是对失败的恐惧。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项实验,他们让即将参加考试的学生选择是否服用一种会影响发挥降低成绩的药。很多人啊,觉得大家努力了这么久,根本不可能有人吃药,但事实上相当多的学生选择了服药。这样他们没考好,就可以说自己是吃药影响发挥了。这就是一种典型的自我妨碍行为,因为害怕失败,我们不停的给自己找借口。自我妨碍在短期内是有效的,比如你可以把一次失败归咎于自己没尽力,但是从长期来看,它严重阻碍了我们的进步,因为你无法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因此要想培养黑匣子思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必须彻底改变对错误的态度,如果我们能把失败当成学习的机会,就能学到宝贵的一课。这一点在商业当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很多成功案例都是因为经营者成功引入以失败为基础的经营策略。著名的科技公司3M在创立之初主要是依靠产品研发团队寻找创意,然后再把这些创意推向市场来测试效果,可是呢,这个过程非常慢,于是3M公司想出了一个新方法,他们邀请用户参与设计过程。这些用户的工作没别的,就是挑毛病,这种方法让3M公司能够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对想法进行反复验证,后来证明这种用户策略带来的产值比传统的闭门造车的方法高出八倍。所以我们不仅不应该害怕失败,反而应该主动失败。

        好,说到这儿呢,《黑匣子思维》就介绍的差不多了。我们再来总结一下:

        第一,黑匣子思维是一种记录和审视失败并且从中吸取经验的思维方式。黑匣子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错误,审视错误,从错误中学习。

        第二,我们之所以不愿意面对失败,是因为心理学上的认知失调。认知失调的主要表现就是当我们发现自己失败的时候,我们的自尊心会受到沉重打击,于是我们就会选择性忽略错误,甚至故意掩盖错误。

        第三,我们应该如何培养黑匣子思维,从而正确的面对失败呢?作者认为有两点必不可少,首先就是要建立一种能够发现问题并且进行纠正的机制,其次还需要我们改变对失败的观点,让这种机制发挥作用。

        好的,《黑匣子思维》这本书就为你解读到这里,听书笔记在音频下方,我们明天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271评论 5 46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725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252评论 0 32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634评论 1 27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549评论 5 35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7,985评论 1 27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471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128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257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233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235评论 1 32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940评论 3 31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528评论 3 30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62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58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245评论 2 34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790评论 2 33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