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记住:
内向=倾向于独处
内向≠害羞
害羞=轻度社交恐惧
社交恐惧≠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别名社交焦虑障碍,多发于17~30岁的人群。
特征:完美主义(害怕负面评论、敏感多疑、厌恶不讲道理的人)
源头:不自信/极度自我关注
社交恐惧症患者一般都极度关注自我,并且能够第一时间发现自己的变化。
如:如果你很害怕在众人面前讲话,一讲话就控制不住手脚发抖。而当你又一次处于这样的情景当中时,你会不自觉关注自己的状态。这样强烈的关注会让你第一时间发现自己声音的颤抖,手脚的不听使唤,从而忽略你要讲的内容。
但事实上,这只不过是你对自己关注太盛,总以为别人也和你一样发现了自己的窘迫。实际上,根本没有人会注意到。
不知道有没有人听说过20~40~60法则:
当你20岁的时候,你会很担心别人怎么看。
当你40岁的时候,你会觉得的,我根本不在乎他人如何看待自己。
当你60岁的时候,你才终于发现,哎我去,原来根本没有人关注我。
本能做法:暂时性避免
基本上有这个问题的人都选择了暂时性的逃避。
我害怕面试,害怕语音消息,能打字交流的我都打字交流。
我害怕视频电话,别人打过来的我就当作没看到不接。过会再发消息询问何事。
我害怕和陌生人交流,我就只停在熟悉人的圈子,坚决不迈出去一步。
远远看到关系一般的认识的人,我宁愿绕路一截也要避免和他们打招呼。
。。。。。。
反作用:强烈的自我否定意识和羞耻感。
有一部日剧叫 ”逃避可耻,但很有用“
但我想说的是,逃避暂时有用,耻辱感才是长期折磨你的关键。
看着身边的朋友在人际关系中如鱼得水,看着同事在重大场合总是云淡风清的样子,心里觉得好受吗?
不需要遮掩,大多数人都不会觉得好受的,尤其是在自身社交弱势的衬托下。
沃维纳格说过:”假设羞耻是出于对可能受到的责备的担忧,那么感到羞耻,就是确定自己肯定会受到责备。“
社交恐惧不只是恐惧这么简单,因为当你感到恐惧而没有发挥出自己更甚出了错丢了人,这种恐惧会转换为羞耻。恐惧会在你脱离了那个场景之后快速消失,但是羞耻对你的伤害才是持久的。同时,羞耻会进一步放大你的自卑,让你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社交会放大你的自卑心理,躲一时快乐,羞耻与自我评价下降的后劲却不可谓轻松。
生理因素:5-羟色胺失调,和抑郁相关。所以很多人会用抗抑郁药来治疗,同时,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患抑郁症的风险也更大。
除此之外,心理压力大、缺少运动、少见阳光(多出门走走活动活动吧)、维生素缺乏叶酸缺乏都有可能导致社交恐惧症。
食物Buff: 多吃鱼肉、鸡肉、花生、黑芝麻,避免咖啡因多的如茶、咖啡、可乐。
重点提出香蕉,可以多吃香蕉,除了帮助社交恐惧症外,香蕉还有抗抑郁和安眠的效果。
那么害羞是什么?
害羞:正常对于社交的轻度恐惧
特点:脸红心跳、不主动交往、希望主动又害怕接触的矛盾感
矛盾感划重点,害羞的人虽然可能会害怕甚至避免与他人接触,但是内心深处是渴望的。渴望认识更多的人,渴望在社交中如鱼得水,只是受限于自己的害羞症状罢了。
那么你到底是害羞还是社交恐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