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无数次的问自己,我为什么喜欢写作,写作对我究竟有什么意义,我这个爱好该不该继续下去?
冥思苦想无数日,终究拿不定主意,想想自己的身份,看看周围的眼神。面对家庭的现实,结合自身的经历,读书与写文怎么也不与我匹配。
散了吧,还是安安分分的做你的家庭主妇吧,也好让家里人人满意。
每当我有这种想法,狠下心来,打算与书绝缘的时候,总有一个声音在告诉我:喂,别放下。不然你会后悔的,还是再想想吧。
我知道,这个声音不是别人,就是我的朋友,一路陪伴我的书籍和纸笔。
还是在我的少年时代,我就对阅读格外崇爱,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买了不少课外书籍,凡是文学的,我都喜欢。可是因为多种原因,我没空翻阅,后来放在破纸箱子里,我没有书厨,就是有,我也不敢往里放,生怕不爱惜书籍的爱人给丢失了,亦或是当废纸给卖了,我一直把这些书视为珍宝,丢一本我会心疼好几天。我怕它发霉,每隔几年我就搬出来,放在太阳底下爆晒,每次抚摸着它们,就像跟老友重逢一样,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眷恋之情。
也不是没有当作家的梦想,也不是没有尝试过写作的苦累,可也仅仅是浅尝辄止,从没有真正付出过努力。
因为我胆子太小,自卑感太强,总是把前辈名著看作参天大树,把自己比作树下的一株小草;总是把名人大伽高山仰之,把自己比作山脚下尘埃一粒,刚写出几句像样的文字,就被自己的懦弱打倒,从不敢越雷池一步。
可每当我捧起书本,读到那些震撼人心的文字,总觉得那么熟悉,又那么亲切,好像自己动动笔,写这样的文章也不费吹灰之力。于是心又蠢蠢欲动,手又握住了笔杆,然而当看到自己的文字时,瞧着就苍白无力,读着也味同嚼蜡,这样的文字,与大师相比,差距何止是十万八千里,别说编辑不喜欢,自己都羞于读第二遍,于是赶紧撕掉,不忍再直视。
虽然那么喜欢写文,怎奈自己文化有限,眼高手低,于是不得不放弃,从此不再纠结这事。
后来,手是停了,可心一直没有闲下来,看到文字就想读,天天在做白日梦。犹其喜欢看砺志的文章,也买砺志的书,好像自己还是怀揣梦想的小学生。再以后,年龄越大,大器晚成的名人又成了我崇拜的偶像,什么美国的摩西奶奶,日本的柴田丰老太太,犹其中国的姜淑梅老人,她们的故事我百读不厌。
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网上的砺志人物更是层出不穷,连脑瘫,肢残的病人都不甘平庸,并梦想成功,何况我们这些健康的正常人,与他们相比,我何止幸运千万倍!我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不学习。这个世界根本不存在怀才不遇,你只所以不够精彩,是自己才华有限,是自己奋斗不够。正如马云说的那样:晚上想想千条路,早晨起来走原路。
今天,我终于想明白了,以后我也不想做什么名人,出什么名著,我写的这些不痛不痒的文字,在全民写作的汪洋大海中,根本激不起一丝涟漪,更不敢与名声响于海内外的老奶奶相提并论。
那么,我只所以勇敢的拿起笔来,书写自己的文字,我也有自己的目地,第一,我想做一次真实的自己,不再只为他人做嫁衣裳,也不枉来这世上一遭。第二,我有幸识几个字,读了几本书,我想在活着的时候,把心中的话写成文字,编成故事留给我的孩子,我不想把遗憾带进坟墓。第三,我庆幸自己赶上了好时代,顺便搭上了互联网这个末班车,自媒体这么便捷,我不写点頌歌对不住国家的好政策。
幸运的是我找到了简书这个平台,在这儿不用那么多心机,也不用担那么多风险,就轻轻松松的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字,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没有一点思想负担。写字,就像平常在家吃饭睡觉一样轻松自然。犹其令我欣慰的是,我写的这些青涩的文字竟也博得了老师的认可,和简友的喜欢。虽然我们从未谋面,可我一直将他们当亲人看待,没有他们的鼓励和支持,失落也许会伴随我每一个日子。
虽然,我来简书的日子不长,可我已经把它当成了我的第二个家。如果我受委屈了,就会到这儿和亲人们诉说衷肠,排解一下心中的忧伤,如果我碰到了喜事,我也会告诉大家,和你们一起分享。只要简书还接纳我,只要简友们不讨厌我,我就会快乐的在这儿生活。
写作,已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再不是压在心头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