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我记事起大概是五六岁的时候,这个时间段记得比较清晰的事儿是跟着我二姐学拼音,为了看童话书。对于小时候的我家而言,书太少了,虽然我爸爸有个专门的书柜,但是他不让我们小孩子碰。而我对书的执念来自于姐姐教科书上好看的图片,之后是我爸爸给我买的第一本注音童话书《王子童话》。可是我不识字,只能看着好看的图片去猜想其中的故事,让我姐姐讲她是绝对不会答应的,所以我只好靠自己了。问过爸爸之后知道想看懂得识汉字,这是我第一次接触除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于是我缠着爸爸让姐姐教我汉字。迫于爸爸的威严二姐开始了她艰难的教学生涯。虽然到最后上学前班时我的水平还不至于读懂一篇文章,但是比起其它同学我启蒙已经算早的了。其实这可能是一件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的事情,但于我而言,让我树立的是可以通过一门语言去了解它相应的文化这种信念。由于比其它同学识的字更多一些,往往能得到老师的青睐,这是我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因此我看书识字的想法就愈加坚定,或许这是一个令小时候的我对学习这件事儿有超然兴趣的原因,所以我想这件事儿对我的意义是很重大的。
第二件事是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班里设了个图书角,立了一个铁柜子,有玻璃窗的那种,我那个时候真的是巨感谢提出这个想法的哪位领导!家里的条件并不允许我买那么多的书,所以这个书柜简直就是我的福星。更幸运的是班主任把钥匙交给了我,相当于我有管理权。于是接下来到毕业为止我都有了无穷无尽的书看,真的是很幸运的一件事情。然而就在我一直以读了很多书而洋洋自得时,班主任给了我当头一棒,她在某次课堂上直接点名批评了我。她说了一句我们藏族的名言,意为认识别民族的语言固然是好事,但忘了自己的母语是耻辱。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我偏科有点严重,藏语基础还是有的,但是相较于其它同学压根儿不在一个水平,相反汉语远在藏语之上。也就是因为这次批评我重新审视了我自己,把自己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自己的母语当中去。我同样认为只有把本民族的语言学精通了,把本民族的文化继承通透了,我才能学好其它语言,并客观地去了解其它文化,这件事儿让我坚定的是学好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决心。
第三件事来自于初中一次藏文作文比赛,我们老师说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我初中读的书偏向于言情小说,于是我洋洋洒洒写了快三四张的校园爱情故事交了上去。我自己写的结尾是男女主早恋了,后来老师帮我改成了男女主相约考上更好的学校。在删删改改中删减改掉的不仅仅是我写下的文字,还有一些我对感情这事儿误入歧途的己见。在老师改好的结尾中我获得的感悟是一起努力向前就会有站在一起的可能,呈现给彼此的也是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