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仍有很多老师教学指导思想不端正,摆不正教与学的关系,只管教,不管学,要在教学改革上迈开步,教者必须正视、探讨“学”这个核心问题。
一、要正视学生“学”的问题
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受教育者在教师的引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是自身的发展水平逐步地达到社会所要求目标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是承认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矛盾转化过程的主体;而教师的作用是矛盾转化的必要的外因条件。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甚至把“主导”理解成“以我为主”,我教你学,怎么学?把我传给你的知识记住就是了。这正是长期以来,把学生当作“教学对象――容器”,搞注入式的思想基础。当前,确有一部分教师的语文教学是在把教学参考书上的东西抄到教案上,再从教案搬到黑板上,照本宣科,不考虑学生能否接受的了和怎样接受的问题。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前提的。没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到何处?教师的主导作用,关键在于“导”,即按照学生学习过程的规律,把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引导他们学会思考,自己解决问题。“导”的含义在于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组织和指导,是要通过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掌握知识,获得能力。如同教小孩走路一样,绝不能由大人背着孩子用大人的脚去跑而能达到目的 ,必须是用扶、放的办法让孩子用自己的脚去在实践中学会走路。
所以,改革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不能停留在研究“教法”上,而要正视学生的“学法”,善于根据学生的认识能力去启发、诱导,着眼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变要学生“学会”为“会学”。
二、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1、要改变讲读课上教师“满堂灌”或“满堂问”的现状,要把学生自学安排在课堂上,多读、多思,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和大胆辨解问题,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克服分析课文的盲目性,明确一课书在语文知识、思想教育、培养能力上的目的要求,抓住字、词、句、段的重点部分,讲清渗透,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板书设计也要围绕教学要求安排,不趋附形式。
3、习作教学,要改变“闭门造车”关在教室内硬写的倾向,注重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写生活,以解决学生对周围生活素材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问题,以丰富学生习作内容。批改工作,也要突出重点训练项目,落实一组语文课的教学目的中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要求,不搞面面俱到、处处落实批改。
总之,改革语文教学必须突出研究学生“学”这个核心问题。从备课到上课,以至作业,都要突出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这条主线,力求把自学的训练渗透教学活动的各个部分中去,不再单一记取教师讲过的现成的知识,而是去动脑、动口、动手、主动探索获取知识,提高思维能力。